1
先讲一个段子
阳气不达,竟然也能造成皮肤瘙痒? 开始,我是不相信的。 直到我看到了下面这个理论。 1 先讲一个段子 马三立先生曾说过一段相声:一人剧痒,求得秘方,拆开重重包裹,却只发现俩字——挠挠!皮肤病病人共有的症状,就是痒。 2 再看一段古文 在《明疮疡痛痒麻木论》中有这样两句话: “若人质肌肤附近火灼则为疮,近火则痛,微远则痒。痛者为实,痒者为虚,非为虚寒之虚,乃火热微甚之意。”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拿人与火的距离说明痛和痒的关系。痛了,那是因为离火近;痒,那是因为离火远。 因此,“痒”,是因为虚,不是身体虚弱,而是“火力”不足,也可以理解为阳气温煦得不够。“挠”是一种本能反应,在“挠”的时候,皮肤上会出现红道,能解痒,这是否就是一种气血通畅的表现? 3 说说心肾相交 中医有“心肾相交”的说法,心在五行学说之中,属火,火中之阳下降至肾,便能温养肾阳;而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它们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关怀,把自己过盛的东西,传递给对方,恰恰平衡了对方的不足。 也就是说,阳气,尽管先天藏于肾脏,后天也由此生成和升发,但是肾阳的本原,却来自于“心”,当然不是解剖学里的心脏,而是中医所说的“藏神”的心。就好比地球的温暖,其实是来自天上太阳的恩赐。 4 谈谈“痒“与“阳气” 其实不说火,就说冬天,在外面被冻得凉凉的皮肤,回到家里,在换衣服时,皮肤裸露在暖气中,许多人就会出现“痒”的感觉,很轻微,随着体温的上升,痒也慢慢散去。 正因为冬天太阳不那么热情了,地面的阳气也开始准备封藏,地面一片萧条,能量大部分回归地下,为第二年生发新的生命储备力量。大地寒冷,人也开始觉得冷,毛孔尽量闭合,避免寒气进入身体。与此同时,新陈代谢也变慢了,患有皮肤病的人感觉冬天病情加重,其实不是病情加重,而是皮肤没有阳气的支持,体内多余的湿热代谢不出去,才会觉得更痒。 夜晚也一样。夜晚相当一天之中的冬天,阳气也要潜藏起来。所以有些病人晚上会觉得更痒。中医认为,睡眠是养阳的最好办法。我们多留意会发现,睡眠好的人,相对显得年轻有活力,皮肤也往往不会出现大问题。 5 皮肤瘙痒,真的可能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达哦 看到这里,我真的相信,痒,是阳气没有到达的缘故。再回顾一下扶阳派代表郑钦安前辈说:“人所以持以立命者,惟阳气乎,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 阳气是生命的关键,消除肌肤之痒,也要温补阳气。 是时候捧出温补阳气的特效药痹通药酒和受损肌肤专用药痹通草本套装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