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店】南京古旧书肆:状元境内,夫子庙旁(上)

 真友书屋 2018-03-20

 

因为时间的原因,我等三人提前一天来到南京,我事先跟薛老师通过电话,由他安排我去采访两位旧书店主人。但因为到达南京时,已近下午四点,薛老师说,南京的旧书店一般在下午四点就已关门。于是我转而提出,前去参观几处曾经的古旧书街。为了行动上的方便,薛老师请来了的他的朋友陈卫新先生,陈先生是一位室内设计师。著名的先锋书店就是他所设计,现在先锋书店已然成为了南京市著名的文化地标,并且被评选上世界最美的书店之一。由此可见,陈先生不但是一位设计天才,同时他也是一位爱书人。乘他的车寻访旧书店遗迹,这样的感觉当然很惬意。

 

如今的莫愁路


薛老师看了我寻访单中所列地点之后,其第一站则是带我三人来到了莫愁路。纪庸的《白门买书记》是我颇喜读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了莫愁路一带书肆的情形。而陈卫新说这一带不便停车,于是薛老师请他停到了另一条街上,此街的名称叫升州路。我等下车后,穿入了一条不宽的马路,此路名仓巷。


在仓巷看到了第一家书店


与古玩店比邻而居

 

仓巷处在闹市区中,然路的右侧已经成了大片的工地,而左侧则是一些颇显简陋的门面房。刚入口不到十米就看到了一家古旧书店,从此店摆出的书品来看,我在这里没有看到一本够得上“古旧”级别的书。严格地说,这里所售大多是一些下架书,像样的二手书也没有几本。看来,古旧二字仅是店名,而非业态描写。对这类的书,我当然没什么兴趣,于是看了几眼继续前行。


衰败


混杂其中

 

“古旧书店”相临者,乃是几家古玩店。一路走下去,在几百米的仓巷内,竟然看到了十几家古玩店。以我固有的认识,总觉得古玩乃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行当。既然如此,这样的店铺总要开办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之内,至少也算是好马配好鞍。然而仓巷内的这些古玩店,却大多开办在简易的平房内,有几家则是开在老居民楼的底层。这样的市井环境确实无法衬托出古玩应有的光芒,当然,既然这条街内集中了如此多的同类店铺,那一定有其原因所在,我真是闲吃萝卜淡操心。然而在这古玩店内还掺杂着一些旧书业态,于今而言,已经是不多见的景色了。毕竟我在这短短的小街内,还看到了四五家经营旧书的店铺。

 

不知是否能够赶上潮流


仓巷顶头的位置,也被圈成了大工地。隔着围挡望过去,里面正在建造一排排的别墅。在市中心能够成排地建起别墅,可见这家房地产商实力非凡。朱立利问到价格,薛冰说其价格不会低于十万一平米。薛老师同时告诉我,走到此处,其实仅是仓巷的一半,而另一半包在了别墅区里面,以前由仓巷直接穿过去,就可到达朝天宫,而那里曾经是近二十年来南京最大的古旧书市场。

 

由仓巷被封闭之处左转,进入了另一条小街,此街的名称叫木屐巷,这条街比仓巷更窄。薛老师说,原本此街也象仓巷一样的宽,后来因为房地产开发,才使得这条街压缩成现在这个样子。即使如此,也是经过薛老师等一些有识之士据理力争才得以保存下来,否则的话,这一带就更无法看到历史的痕迹。

 

有意思的店名


店内情形


在木屐巷的中段,有一座三十年前的居民楼,其底商有一家旧书店,此店的名称叫乐淘乐。来到乐淘乐的门口,薛老师向两位下象棋的中年人打招呼,而后他介绍其中一位说,这就是该店的店主宗先生。宗先生看上去五十多岁年纪,言谈颇为热情。他把我等让入店内,里面果真摆放着大量的旧书。而店的深处还有一个小房间,宗先生说,这些书已经挂在网上销售,所以就不能再摆在店堂内,否则网上有人购买时,若店内已售出,这会影响网购的信用。


排列整齐


墙上的唐寅

 

在旧书店入口的位置,有一节玻璃柜台,里面摆放着一些手札和手稿,浏览一下,应该是南京当地名头儿。而柜台后面的墙上挂着三幅画,其中之一是仿唐寅的作品。我笑着跟朱立利说,这太巧了,因为从北京到南京的高铁上,我所阅读的书正是一本研究唐寅的专著,看来跟这家店还真有点小缘分。


看到了唯一的线装书

 

旧书店顶头的小房间又用旧书一分为二,左侧的部分在架子上看到了一些线装书,虽然没有什么珍本善本,但这却是我在莫愁路一带看到的唯一古书。而书架的顶端则摆放着一些成包的旧资料,这些资料用铜版纸包得整整齐齐,可见宗先生是位仔细的人。


雨花石

 

在店堂的一节玻璃柜内,我又看到了一些放在碗内的雨花石,这可是南京的名品,可惜我看不出其中的门道。而在这玻璃柜内我又看到有一摞牛皮纸袋,宗先生将其取了出来,原来是一些人事档案。而其中一袋的名称是“南京市秦淮纸品生产合作社”。近两年,我对竹纸颇有兴趣,显然这不是制作竹纸的单位,但也说不定,该合作社也是某个纸作坊的遗留。于是我打开这袋材料,却从中未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木屐巷的老宅

 

告别宗先生,沿着木屐巷继续前行,在路边看到了两处老宅子。薛冰对其中一处最为熟悉,于是我们走进了这套三进院落。在第一进院落的中厅,有一位老人正在那里洗菜,他看到我等走进来,马上跟薛冰打招呼。由此可见,薛先生对当代的古建是何等之熟悉。薛冰问老人,是否还骑车子出门,旁边一位老太太代为回答,其称老头已84岁,不敢再骑车出门了。然院中所种植的盆景,可以透显出老人对生命之热爱。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结构

 

薛冰带我等走到了老宅的第三进,他指着中厅上端的一排木构件说,这是南京市有可能仅存的盛放祖宗牌位的用具。这样的建造方式,我在以前从未见过。


木屐巷与莫愁路交口的号牌


丁家巷

 

走出老宅,沿木屐巷前行不到十米,看到了梨头尖的标牌,薛冰说梨字下面的部应当是牛,因为这一带的地形跟莫愁路构成了耕地犁的尖头。而我们所走之处,乃是犁的底部,由此前行不到十米,就进入了宽阔的莫愁路。莫愁路与木屐巷交汇处的门牌号是88号,进入此路后,右转沿着莫愁路一路向前走,而今这一带几乎全成了经营金属构件的市场。一路走下去,大概走出一百米,右手有一条小巷,该巷的名称叫丁家巷。薛冰介绍说,此处曾经住着一位状元,而旧宅已被拆,但离此不远还有一处状元旧宅,等返回时,他带我等去参观。

 

万仞宫墙


沿着莫愁路继续前行,来到一处大的十字路口,薛冰介绍说,此路口的左手位置,曾经是旧书肆集中之地。而路的右手位置,就是著名的朝天宫。朝天宫面对莫愁路的这一带有一个高大的红墙,上面写着“万仞宫墙”四个大字。薛冰说这四个字每个字的直径都在三米以上,而从莫愁路走到这一带要穿过文津桥,在当年这也是一座有名的古桥。在古桥与万仞宫墙之间,原本就是南京著名的古书市场。朝天宫古书市场的名声不在北京潘家园之下,可惜的是,这处旧书市场已经不存在了,而今变成了一座面积不小的公园。

 

朝天宫


沿着莫愁路回返,路过一条小巷,入巷不到十米有一座重新修复的古宅,古宅的大门紧闭着,而门口的文保牌上刻着“朱状元巷清代住宅”。众人调侃说,朱立利来此找到了本家,说不定其家跟朱元璋也是姻亲。而朱立利却正色地说,他们家祖谱上,确实写明来自于凤翔县。然我却注意到,这个文保牌上的状字却少了右上角的那一点,仔细看过并没有刊刻的痕迹,看来是有意为之者。朱立利立即用手机百度,却未能查到结果,而薛冰则称,他回头查找相应史料,一定要搞清楚缺此点有什么特殊的讲法。


朱状元宅

 

回到升州路,乘陈卫新的车,前往状元境。刚开到这一带我就有了熟识之感,而后车停在了状元楼大酒店的停车场上。大概十五年前,我曾经两度住在此楼,但却并不了解该楼右侧的一段小巷就是状元境。幸运的是,这条街的路牌仍然是这个名称。走入此街,状元境剩余的部分仅有一百余米,而路的两侧也全变成了高楼大厦,已经看不到任何的书店痕迹。


状元境路牌

 

其实状元境在近代旧书业极具名气,更为重要者,是此街培养出了一位民国年间最具名气的大藏书家,此人就是刘承幹。1910年,南京举办了南洋劝业会,此会极其隆重,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华商大会。南浔刘家乃是浙江有名的大富豪,刘承幹代表其家来参会,而其在参会之余,到状元境来游览,不知什么原因,他突然喜欢上了旧书,从此之后,一发不可收,很多书商整船整船往南浔运古书。从此,诞生了嘉业堂这座著名的藏书楼。以数量论,嘉业堂可谓是现有资料记载中,中国最大的藏书楼。仅凭这一点,就足可说明状元境对于中国藏书史的贡献是何等之大。


状元境内已经看不到任何书店

 

关于状元境书肆的记载,我所查得者,乃是以津逮楼主人甘熙在《白下琐言》中的记载为最早:“书坊皆在状元境,比屋而居有二十余家,大半皆江右人。虽通行坊本,然琳琅满架,亦殊可观。廿余年来,为浙人开设绸庄,书坊悉变市肆,不过一二存者,可见世之逐末者多矣。”

 

甘熙乃嘉道间人物,看来在那个时代,状元境的书肆已经渐渐衰落。因为丝绸业的发达,很多浙江人在此开设丝绸店,而这样的店铺挤占了书肆,使得状元境内开办的旧书店仅余一两家。看来书籍真的无法战胜日常用品,而嘉业堂主人刘承幹以及南浔的几大富豪,也都是靠丝绸发家者。

 

虽然如此,在状元境所开办书店仍然坚持到了民国时期,并且到了晚清民国间,状元境的旧书店又渐渐兴旺了起来。卢前在《冶城话旧》中写道:“状元境相传为秦会(桧)之宅址,故名。近数十年为书贾麋集之所。清末李光明书庄刊进蒙学书籍,顾客最多。吾辈儿时所读‘四书五经’,皆李光明本。今移至金沙井矣。”

 

《表圣诗品》一卷 右下方有李光明庄字样


《孟子》三卷 清状元阁李光明庄刻四书十一经本,封面印有李光明所写“启”


原来状元境的得名缘于宋代的秦桧,秦桧当年曾在这里建有宅院。到了民国年间,状元境又聚集了几十家旧书店,而其中最有名的一家就是李光明书庄。

李光明书庄乃是近代南京极其名气的一家书商,这家书商自产自销,直到今天,该书庄所印之书仍然不甚稀见。该书庄的主人李光明特别崇拜明末刻书大家毛晋,于是他就开办了这家书庄。徐雁所著《中国旧书业百年》一书中引用了李光明在《李光明书庄价目》中所印告白,我将此转录如下:

 

南宋临安睦亲坊有书贾陈起刻《江湖诗集》行世,其名播于士大夫之口。明季则琴川毛晋所刊汲古阁书驰声海内,今流风未沫也。余视前人无能为役。溯自粤氛正炽,余挟末技侍曾文正公,时军檄旁午,独任剞劂,嗣为文正暨忠襄刊《王船山先生全集》,复在皖省开雕十数种,颇获文正许可。

 

承平以来,文正创江南书局,凡镌印事命予综其成。余因设书庄于金陵,自梓各种书籍,皆选最上纸料,力求精致,诸工人亦绝无劣手。虽其间所刻雅俗共赏,而于童蒙运用之书,尤加意校订,盖就正时贤屡矣。凡坊间猥亵小说,概不射利,名滋效尤,近本庄之书愈推愈广,特酌定价目,列于左方。冀大雅君子赐顾者鉴之。白门市隐凫山李光明自识于状元阁书庄。


《提纲释义》一卷 清李光明庄刻本,告示

 

 这位李光明可谓志存高远,他把自己的崇拜对象追溯到了南宋书商陈起,而后才谈到了汲古阁主人毛晋。此后,他提及自己曾在曾国藩身边工作,看来李光明曾经帮助曾文正刊刻书籍。太平天国平定之后,李光明跟随曾国藩来到了南京,他在此又在曾所创的江南书局工作,而后他开办了自营业务。

 

由此说来,这位李光明也是很懂书的一位。而其开办地点恰好就在状元境。杨心佛在《金陵十记》中专门写到了李光明书庄:“民初南京线装书店首推状元境的李光明书庄(以状元巷秦氏家祠为作坊),其次为坊口大街(今升州路)汤明林书庄。两庄皆自刊线装古书,用毛边纸木刻版印行。通行书为四书五经、《春秋左传》《古文观止》《龙文鞭影》等。凡私塾学生启蒙之书如《益幼杂字》《幼学琼林》《对类指掌》《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等,皆赖两庄供应。”

 

看来,李光明书庄乃是民国初年,南京两大书庄之一。而另一家名叫汤明林的书庄,却开办在升州路,恰好我等几人正是从升州路乘车来到了状元境。一时间,我们用陈卫新的车轮将这两大书庄联系了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