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缘清阁:解读对“玛瑙沫为油(釉)”和“汝窑为魁”的误读

 古缘清阁 2018-03-20

解读对“玛瑙沫为油(釉)”和“汝窑为魁”的误读

有关宋代汝瓷玛瑙入釉的记载始于南宋学者周煇的《清波杂记》中,提出“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沫为油(),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虽然古文献记载字数不多,但这足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追逐和珍藏它的理由,从中认识领略宋代御窑高超的制瓷技艺。由于周辉为南宋学者,属于本朝记事,因此,这段记述可信度较高,已经成为研究宋代御用汝窑制瓷工艺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 “玛瑙沫为油()”的真实含义。

展开本文前,先来谈谈对周煇所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沫为油(),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的理解。

这句话里的“汝窑”指的是北宋官窑,同汝州境内的窑口没有任何关系,如果理解成汝州境内所烧汝瓷,这句话就说不通了。详看《古缘清阁:说说北宋修内司官窑和其“自烧”的官汝瓷》

“宫中禁烧”这句话中的“禁”应是秘密,隐密。如:禁方(秘密的药方);禁府(秘府);禁重(神秘重要),是说北宋官窑器为隐蔽烧造的,不为世人所知,同南宋修内司窑的情况一样。

“唯供御”是指只能进奉于帝王。

“出卖”是指拿出宫送人(人,不是一般人,应是皇帝的近臣或者朝廷重要人物),这里的“卖”不是出售卖钱,而是卖个人情的意思,北宋朝廷不至于靠卖官窑瓷器来维持官窑的运作。

内有玛瑙沫为油()”怎么解释呢?按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汝瓷里含有玛瑙沫,这只是一种解释。另一种理解是北宋官窑烧造的汝窑瓷中,有玛瑙沫作为釉烧造的礼器祭器。在古代祭器活动是一项非常庄重的仪式,涉及国家社稷,上下都很重视,史料记载宋仁宗祭祀时,所用祭器是“器必全玉”,宋徽宗时期必然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有用玛瑙、宝石做釉子烧造的祭器,才能够显示皇家威仪,才能够表达对宗教的虔诚和敬畏。

“玛瑙”,古人对玛瑙的理解同现代人不同,佛教八宝中的“玛瑙”和道教中的一些“玛瑙”法器,不是单指玛瑙石,而是还包含翠绿玉、绿宝石、玉髓、绿松石等等,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用玛瑙、宝石做釉,烧制祭器礼器在古代是普遍现象。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烧造瓷器中,用宝石、玛瑙做釉或者釉胎中加入玉粉、玛瑙、宝石和贵金属的情况非常普遍,早在唐代就开始在釉里加入玉粉,唐晚期被誉为“薄冰盛绿云”“千峰翠色”的“秘色瓷”,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釉胎里都加入了玉粉,虽历经1300多年,出土后仍然光亮如新,成为中华瑰宝。

到了宋代,中国制瓷业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皇家用瓷已经不满足于在釉中加入了玛瑙等宝石原料,而是用玛瑙、宝石做釉子,从而烧出了一代绝品北宋官窑瓷。一切官窑御器,都是为迎合皇家御用的需要,不惜工本,"无宝不烧器",所以才会精美绝伦,惊艳无比,成为国宝。

二, “汝窑为魁”的真实含义。

南宋文献《坦斋笔衡》所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这句话中的“故”是“原来”的意思,不是“所以”的意思,“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是说原来的河北、唐、邓、耀州都造青瓷,“汝窑”是指窑厂或窑口,不是指“汝瓷”,这一点搞明白非常重要。

这段文献的意思是说,在北宋官窑设立以前,朝廷曾经命汝州监造过青瓷器,汝州窑口造的青瓷比原来河北、唐、邓、耀州窑口造的青瓷,都要好。但是真正能够进入中国陶瓷排行榜的“汝窑”,指的是政和年间设立的“官窑”烧造的汝瓷品种,它同汝州窑口烧造的汝瓷,最大的区别就是“玛瑙沫为釉”。因此,收藏爱好者在收藏中,一定要搞懂这个观念,收藏汝瓷中的北宋官窑汝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