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习惯造成大问题:揉眼一时爽,眼病大滥觞

 甲午童 2018-03-20

哈佛大学眼科系讲师Dr_Liu 2018-03-18 10:00:10 

​​​

作为一个眼科工作者,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在日常生活中最不能容忍的小动作是什么?首当其冲当然是用!手!揉!眼!睛!

你的眼,有几分憔悴

说起揉眼睛,这个再平常不过的小动作了,大多数人每天要重复好多次。早上起来刚睁眼,睡眼稀松揉一揉;看书看电脑累了, 眼睛疲劳揉一揉;宝宝闹脾气了,泪眼朦胧揉一揉……但是你知道吗,揉眼睛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可能给你的眼部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病从眼入,“美丽“”的“手掌花”

首先,你听说过“病从口入”,那你听说过“病从眼入”吗?近些年来,在卫生部门以及公益组织的努力宣传下,手部携带大量细菌这个概念已经成为常识。都说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张特殊的手印的照片。是不是颇有一点最近大热的电影《湮灭》中的怪诞的美感?

图片来源: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这张照片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abrillo College的微生物实验室的技术人员Tasha Sturm拍摄。她在8岁的儿子在户外玩耍并抚摸爱犬之后,把儿子的手按在了实验室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琼脂平板上。两天之后,儿子手上的细菌在琼脂板上大量的增殖,绽放成了这束怪诞的 “手掌花” 。虽然在日常情况下,我们不会看到细菌在手上 “开枝散叶” ,但是,这张图能够直观的告诉我们即使肉眼看不见,我们的手其实是沾满细菌的。当你揉眼睛时,这些细菌很容易的就被转移,接种到眼睛里,这个时候,温暖湿润的眼睛就变成 “细菌培养皿” ,在致病细菌大量繁殖之后,就会导致感染,发生结膜炎,也就是俗称的 “红眼病” 。

图片来源:momjunction.com


除了细菌之外,病毒也可以通过眼部感染,导致病毒性结膜炎。除了病毒性结膜炎之外,还有研究显示,导致肺炎的常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能够通过结膜传播,导致肺炎!1 而且,目前已经证实流感的某些病毒株也可以通过眼部途径感染。2因此,在肺炎和流感高发季节,除了戴口罩以外,做好眼睛的防护也是很重要的,首先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揉眼睛!

图片来源:uniqso@blogspot

​只是因为下意识地揉了一下眼,却没想到有这么大风险

除了这些感染性疾病以外,揉眼还可能导致其他一些严重的眼部问题:

1 、圆锥角膜:圆锥角膜是一种角膜退变性病变,表现为正常圆的拱形的角膜不断变溥,最后变成圆锥形状向前突出,导致视力受损,最终需要角膜移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会导致角膜穿孔破裂。而揉眼睛的行为与圆锥角膜的发生之间的关系早已被多项研究证实3。

2、角膜擦伤:有时候当异物卡在他们的眼睛里,很多人会本能的去揉眼睛,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异物弄出来。眼科医生会告诉你这种做法大错特错!因为角膜是非常敏感非常娇嫩的,揉眼部不但不会帮你弄出异物,反而会让异物不断的在光滑的的角膜上来回摩擦,反而对你的眼睛造成更大的伤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无菌生理盐水或人工泪液冲洗眼睛。如果还是不起作用,请直接去看医生。

3、青光眼:经常性和持续性的揉眼,会导致眼压升高,影响眼部血液的流动,从而导致神经损伤,并最终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4-6

4 、视网膜脱离:尤其是对于已有高度近视的患者而言,揉眼睛可能会增大视网膜脱离的风险。7,8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揉眼睛的危害远比你想象的大得多?但是,有时候眼睛实在痒得厉害,尤其是有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不能揉眼睛那该怎么办啊?

越慌越想越慌,越痒越揉越痒

切记切记,越是痒越不能揉啊!因为揉眼睛会导致造成眼睛痒的主要物质——组胺的释放增加,从而导致越揉越痒,越痒越揉的恶性循环。如果有眼睛痒影响生活工作的情况,请求助于眼科医生根据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珍爱眼睛健康,从不揉眼做起。

作者简介:刘洋,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曾任武汉协和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眼科博士后,曾获视觉与眼科研究协会研究奖项。现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眼科系讲师,曾参与起草干眼病治疗的全球专家指南。


参考文献:

1.            Bitko V, Musiyenko A, Barik S. Viral infection of the lungs through the eye. J Virol.2007;81(2):783-790.

2.            Belser JA, Lash RR, Garg S, Tumpey TM, Maines TR. The eyes have it: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beyond the respiratory tract. Lancet Infect Dis. 2018.

3.            Gordon-Shaag A, Millodot M, Shneor E, Liu Y. Th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 keratoconus. Biomed Res Int. 2015;2015:795738.

4.            McMonnies CW. Intraocular pressure spikes in keratectasia, axial myopia, and glaucoma. Optom Vis Sci. 2008;85(10):1018-1026.

5.            Savastano A, Savastano MC, Carlomusto L, Savastano S. Bilateral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Caused by Eye Rubbing. Case Rep Ophthalmol. 2015;6(3):279-283.

6.            Pecora L, Sibony P, Fourman S. Eye-rubbing optic neuropathy. Am J Ophthalmol.2002;134(3):460-461.

7.            Hida T, Tano Y, Okinami S, Ogino N, Inoue M.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retinal detachment associated with atopic dermatitis. Jpn J Ophthalmol. 2000;44(4):407-418.

8.            Panikkar K, Manayath G, Rajaraman R, Saravanan V. Progressive keratoconus, retinal detachment, and intracorneal silicone oil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eye rubbing. Oman J Ophthalmol. 2016;9(3):170-17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