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终究要成为自己所抗拒的人(完整版)

 黑马_御风 2018-03-21



一、老S的故事

二、小D的故事

三、小E的故事

四、小Z的故事

五、一个合理的解释

六、怎样解除这个魔咒


昨天,被雾霾笼罩多日的南京城艳阳高照、暖风习习,对这个历经磨难的古老城市来说,真的是难得的好天气。江边细细的柳条已经变绿,脆嫩的柳芽即将抽芽,昭示着恼人的冬天已经过去,温暖的春季已经到来,顿感心旷神怡。

我们几位好友相约在扬子江畔的一个民宅里,交流各自探索和解决心理问题的经历,大家时而流泪,时而欢笑,七嘴八舌,好不畅快。

我们几个人年龄不同,出生环境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人生境遇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工作也不同。总之,从人生的表面看,哪哪都不同。但在人生的背后,我们却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都有探索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艰辛经历,也有心理问题解决之后的欣喜和愉悦。

正由于大家体验过了痛苦、经历了艰辛的探索、最终走出了心理的泥潭,所以,对人的心理理解的就特别真切、透彻,谈起来也非常理智,常常爆发出智慧。这里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交流时大家都一致高度认同的一个观点:我们终将成为自己所抗拒的人。

记得我们的交流是从眼下亲子关系的混乱和痛苦开始的,大家知道现在这方面出问题的家庭和人太多了。大家在追溯自己的心理问题时都很自然地追溯到自己的原生家庭。目前在心理学界、心理圈中,“原生家庭”这个概念特别火。原生家庭是指一个人出生时的家庭,原生家庭问题也就是一个人在与亲生父母之间的关系中发生的心理问题。

这个观点也是大家在反复谈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时,被我提出来的。这句话是我从网上看到的,刚才我在度娘上查了一下,原来是说“我们终将成为自己讨厌的人”。我仔细想想还是“我们终将成为自己抗拒的人”更为妥当。这里先把大家交流的过程跟各位汇报一下。


一、老S的故事

老S是我们几个中年龄最大的,学习静观的时间也比较早,我们一直尊重他为老哥。下面是老S讲的故事。

我过去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在很长时间内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家庭意识淡漠,做什么事情很少想到家里人,尤其是老婆。可想而知,这遭到老婆反复抗议、吵闹,给平静的家庭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也使家庭经济建设有些落后。

直到不久前,在老婆的反复教导、强势要求下,我才逐渐树立起家庭意识,在做什么事,安排什么事情的时候,才会想到家里人。这个转变对家庭和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中的经历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一个非常强调自由自主的人,在过去的人生经历中,自己的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做主,从不跟家里人商量,包括考学、找工作、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都是自己做主,然后把结果通知一下家里人。

所以,在恋爱的时候,我会跟对方约定:要充分尊重对方的独立和自由。我是真的把独立自由奉为人生的最高信条,遇到事情时常常会想起裴多菲那句非常著名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一直把“崇尚自由、尊重自由”当做自己的优点,有些小自豪。

所以,过去,遇到老婆干涉我的自由的时候,我就很痛苦,就跟对方吵:我总是想控制我,限制我的自由。有一天,我因这件事情又感到恼火、很痛苦时,就想起了自己学过的静观,立即去感受自己的情绪,发现心里很躁、很烦,有强烈的争辩冲动,我知道自己动情绪了,需要静观了。然后,我就立即放松,进行了静观。静观了好一会,依次出现许多相关的念头和情绪,通过静观使情绪一一平复、观念一一消失,直到心灵完全归于宁静,这个事情不再给我带来烦恼。

此时,我才明白自己对自由自主的执着是如此之深,已经影响到自己生活的很多方面,而且还看到了自己在家庭方面追求自由自主背后的心理根源。我确实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对老婆没有责任感。我除了正常的家务外,很少主动地为家里做事,替家里考虑,家里遇到事情总是得过且过,不愿意多烦神,多思考。

比如,我刚工作时,是当教师,工资很低,许多同事都在外兼职挣外快补贴家用,我的女朋友要求我找一个兼职,结果被我断然拒绝,哪怕对方以分手相威胁,也毫不妥协。我还理直气壮地说:钱够用就行,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大家注意:我说钱够用的标准是很低的,有饭吃,有衣服穿,有地方睡觉,就OK了。我还名之曰不贪婪。在静观这些的过程中,我就想到了我爸爸。

在我童年、少年的记忆中,我周围的人对我爸爸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负面的,主要包括两点:懒和对家庭没有责任心。那时大家都穷,而我家属于最穷的那种,我遇到的所有人在知道我的父亲是谁时,都会感叹我家的穷。那时我们家经常没有粮食,断顿。我爸爸是基层最小的村队干部,我的印象是他整天在外跑,他的熟人特别多,大家都说他好,因为,在他心中,别人的事都比家里的事重要。所以,他到哪里都有人给他饭吃,饿不到他,而我们在家就可能没有吃的。

所以,从小时候,我的内心对我爸是抗拒的,尤其抗拒他对家庭不负责任这一点,并发誓自己将来不像他那样。而现在,我发现我正与我爸爸一样,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别人的事似乎总是比自己家里的事重要。我很惊奇,我怎么会如此地像我抗拒的爸爸。随后,我也很开心。因为,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然后,我就进行了静观,把我对爸爸的抗拒心里也静观掉了。

也就是说,我在静观完自己对独立自主这个观念的执着后,在家庭生活方面,我看到了在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自己的真实心理是对家庭没有责任感。而这个没有责任感的背后是我对我爸爸的抗拒。因我爸爸对家庭也没有责任感,至少是我们都这样认为。在把相关的观念和情绪清理完后,现在,我要做自己的事情时,会尊重老婆的意见,事前也会想到她的要求,至少在我自己看来,家庭意识强多了,夫妻之间因这个方面发生矛盾的时候也少多了。


二、小D的故事

当老S讲完后,小D也迫不及待地讲自己的故事。

我从小,应该是2、3岁的时候开始,就饱受父母关系的折磨,我的父母整天吵架,我母亲整天对我抱怨父亲,搞得我很烦,非常痛苦,从小就发誓以后绝不像他们学习,一定要与自己的爱人和睦相处。

但事实是,我后来自己跟男朋友的关系相处一直不好,恋爱得很辛苦。因为,我也总是抱怨、发脾气、吵架,越抱怨、越吵关系越难处。但自己又想建立和睦和谐的亲密关系,不想再走自己父母的老路,于是就强行忍耐,压抑自己,越忍耐、越压抑,就越痛苦,后来几乎到了无法坚持、感到要崩溃的地步。

前段时间,我学会了静观后,尤其是孙志海老师、李君老师带我清理了对父母的情绪后,我才明白,我过去处理与男朋友相处的关系时之所以完全照搬了我父母关系的模板,就是因为我对他们之间关系模式的抗拒。这种抗拒的背后是巨量的情绪物质。

我记得孙老师和李老师带我清理很长时间。孙老师说,我是他遇到积累情绪最多的人。真的很庆幸,我遇到了静观,学会了静观,并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把这个模式通过静观清除了,否则,我以后的家庭生活也一定是我最讨厌、最抗拒的家庭生活模式了,会像我的父母一样痛苦不堪。

这次春节回家,我发现我与父母的关系明显改善了,尤其是与我母亲的关系改善很大。过去,我只要一回家,不到四个小时,我们准要大吵一次,小吵天天有,3天一大吵。这次在家呆20多天,一次架都没吵。我这次回家不仅没有吵架,而且还发生了一件好玩的事情。过去,我只要回家,父母都会向分别我抱怨对方的不是,讲述已经说了几百万遍的他们痛苦的婚姻史。我过去一听就头大,根本就不愿意听,但又不得不耐着性子听,很痛苦。

而这次我不仅能够耐心地听他们讲,内心也不再抗拒,而且,只要发现他们有情绪,我就立即带他们静观,结果他们基本上讲到我3岁的时候就不讲了,按惯例后面还有很长一大段呢。真的太出乎我意料了。我父母都发现我变化很大,我也感受到我内心对他们有了真诚的爱,他们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很真诚。现在我母亲对静观很感兴趣。当然,我与我男朋友的关系也有明显改善。


三、小E的故事

小D刚刚讲完,小E也立即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听了您们的故事,我更深刻地理解到原生家庭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真是太大了,更理解了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在重复父母的生活。我也是如此。

我的爸爸脾气特别不好,遇事就发火、暴怒、抱怨,搞得全家都很紧张,我从小就害怕跟他见面和说话。因此,我内心对他非常抗拒,总是想方设法离他远点,发誓长大后,绝不像他那样。大家都知道我离婚了,离婚后,我非常痛苦,虽然是我主动提出离婚的。我就开始寻找摆脱痛苦、重新回归家庭的道路。你们知道这两年我学了多少心理学课程吗?我学了好多,国内知名的,我几乎都学过。你们知道我花了多少钱吗?有好几十万了。

通过学习,我知道自己的问题与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很深的关系,我也看到自己在重复父亲处理关系的模式,看到自己对父亲有很多很多抗拒的情绪。但学了那么多,只是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它们提出的解决办法对我这种人没用。根据那些理论和方法,我也反复告诉自己要理解、接纳、原谅,要按对的方式做正确的事,但没有用处,那股情绪一遇到刺激就起来,什么理论和方法都失效。跟大家讲一个很典型的事情,你们就知道那些方法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也知道我过去是如何努力的了。

我曾经参加了上海一家非常著名的处理婚姻问题的咨询公司的学习,并请他们给我辅导、咨询,提供解决方案。我花了7万块钱。那时,我们虽然离婚了,但还没有分家,还在一起住。一开始,我严格按照老师的指导做事、说话,我前夫是感受到我的变化,态度也有所好转。我自己也有点信心了。但是有一天晚上,在睡觉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他的内裤穿反了,不知怎么回事,我一下子就爆发了,用各种难听的、侮辱性的语言攻击他,把他攻击的莫名其妙、震惊万分、痛苦万分。然后,我后悔万分。但事情已经发生了,指导老师告诉我这件事情后果极为严重,复合的概率大大降低。然后,我就继续学习,继续寻找解脱痛苦、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我遇到了静观,找到了孙老师。现在我明白了,当时之所以突然爆发了,应该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那件事情是一个极小的事情,是事前指导老师和我都没有想到的意外事件,因此,都没有想好应对之策。二是前面一段时间的练习虽然表面上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自己是用理智在压抑自己的情绪,那些情绪并没有被清除,反而是越压越多。所以,当遇到那件极小极小的事情,在理性没有应对之策的情况下,忘记了压抑自己,就突然爆发、原形毕露了。

去年11月底,我来到南京,孙志海老师带我静观清理,我过去只知道自己内心对父亲有很多情绪、恐惧和抗拒,还不知道自己内心因此形成了许多非常坚固的心理模式。比如,我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不敢向别人敞开心扉,因为害怕说错话。当孙老师让我内心告诉自己向他人敞开心扉的时候,我全身发抖,浑身像掉进冰窟一样,孙老师用很大功夫才把它清理干净。孙老师在帮我清理了很多很多对父亲的情绪,解除了相关的心理模式之后,我感觉到身心轻松,上小学前的那种轻松、自由感又回来了,自己感觉那个精灵般的小女孩又复活了。

这次我春节回家,大家都感觉我变了一个人,非常容易亲近和相处。我过去不是这样的,大家都感觉很难相处。回到我与前夫的关系,我过去在家里面对前夫,总是很容易发火、抱怨,搞得我前夫无所适从,很痛苦,也就很紧张,容易发火,家里总是硝烟弥漫,没有办法过日子。每次吵完,我就很痛苦、很愧疚,发誓改变,但下次还是这样。我现在才知道,我是不由自主地在抗拒中全面继承了自己父亲的处理与亲人关系的模式。这个模式就像魔咒,一直套在我头上,现在终于解脱了。如果不遇到静观,这个痛苦真不知要延长到什么时候。我还要感谢顾(峰)老师,是他介绍我找到静观的。


四、小Z的故事

 然后,文静的小Z又讲了她的故事。

 我爸爸非常脾气不好,整天抱怨,从国家大事,到家里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什么事情他不抱怨的。怨气四溢,搞得我整天心情不好,去年一段时间爸爸只要一开口,我就很难受,甚至到了无法在家里住的程度了。

而我有一个朋友发现:我跟人讲话时也总是带有怨气,除非有意压抑着自己情绪时才不带怨气,但此时说话中总是带有些许的压抑感,给人不痛快的感觉。他会静观,感觉静观效果不错,过去多次建议我试试静观,我总是不理解。质问:我静观完了,我不生气了、不抱怨了,他就不发火、就不抱怨啦?那是他有问题,我静观个什么呀?这个应该让我爸爸静观。

直到前段时间,在我抱怨时,他直接带我静观了几次,我当时只是感觉自己心里好受一些,想到爸爸的抱怨不难过了,心里没情绪了。但几天后,我就有了一个发现:爸爸好像变好了些,脾气没有原来那么坏了,怨气小了些,跟人说话语气也柔软些了,自己也不像原来那么烦他了,同时,似乎对爸爸有些理解了。

而我那位朋友也发现我自己说话语气中的怨气也少了不少。他跟我说:您的心改变了,对方的心也会改变,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我要说的是:我在抗拒爸爸爱抱怨的性格的过程中,无意识中却重复了他的爱抱怨的性格。

小Z讲完后,老M也讲到自己过去对爸爸的抗拒,自己是如何重复爸爸的模式的,讲到自己是如何通过静观解除了这个模式对自己的控制的。 

正是在大家自我剖析、追根寻源的过程中,我想起来这句话:我们终究要成为自己所抗拒的人。当我把这句话说出来后,大家异口同声:太对了,太精辟了。

各位朋友,您说呢?

读到这里,我建议您仔细回忆一下自己比较讨厌、抗拒的人,然后想想你讨厌、抗拒的究竟是他的哪一点,然后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相似的一点呢?

其实,我们所讨厌、抗拒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对方身上的某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往往不是一般的特点,比如某个生理缺陷,或生活习惯,这些也会让人不舒服,但人们并不会因此就抗拒那个人、讨厌那个人;我们讨厌、抗拒的是对方处理人际关系的某种行为模式。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讨厌那个行为模式呢?我们可能会说,他那个模式是缺点,是不对的。那么,他那个模式为什么是缺点,是不对的呢?

如果我们仔细回忆一下就能发现,是因为那个模式经常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体验。比如小E的爸爸每次发飘都会让她感觉紧张、害怕,她知道她自己和家人说的话、做的事稍有不如她爸爸的意,她爸爸就劈头盖脸来一顿,这自然让她很痛苦、委屈。反复多次之后,她的内心对此就非常反感,同时也非常担忧自己说错、做错,由此,在形成对她爸爸的强烈的抗拒心理的同时,也形成封闭、保守的性格特征。其实,很多自闭症患者都有这种家庭环境。

再比如,小Z之所以讨厌她爸爸,是因为爸爸整天怨气冲天。大家可以体验一下,当有人向我们抱怨的时候,哪怕抱怨的对象与您没有任何关系,您的感觉也是很不舒服的。怨气真的是一种低频的物质,撒到谁身上都不舒服的。

小D也同样如此。父母的抱怨让她很痛苦。老S之所以抗拒他的爸爸是因为他把经常挨饿的痛苦经历归结到他爸爸的行为模式(处理家庭问题的行为模式)身上。

所以,我们抗拒的是那个人带给我们的痛苦情绪;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痛苦是由于对方的某个行为模式引发的之后,我们就会对那个行为模式产生抗拒、讨厌,而抗拒、讨厌也是一个情绪。

这样,这个人的心智就会将人的某种行为模式与某种情绪之间建立固定联系。以后,只要发现相关的行为模式,那个情绪都会被引发,然后就自然抗拒那个人,哪怕那个人是跟我们首次见面。这就是我们的情感迁移行为。

比如,老S一听说谁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就不喜欢他,对那些家庭责任感强的人自然有好感。

但是为什么,我们在抗拒那个行为模式之后,会重复那个行为模式呢?


五、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是一个很玄妙的问题。我尝试回答一下,大家看看对不对。

人类的心智有一个特点,哪一个观念强,即所携带的情绪重,这个观念控制人们的心理的能力就强,表现为这个人就会经常想到那个观念,那个观念引发我们情绪就越强,我们就越容易按那个观念的内容采取行动。如果那个观念代表一种行为模式,我们就自然按照那个行为模式采取行动,用身体将它表现出来。

那么,一个观念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后,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强的呢?按照《静观的艺术》的理论,一个观念只要被重复,无论是肯定的重复,还是被否定的重复,那个观念都会获得能量。

比如,一个学生越害怕考场失误,就越容易失误。因为,当他想“千万不能失误”的时候“失误”这个观念就会强化一次,虽然他这样想是为了抗拒、逃避失误。所以,这个学生越这样想,他考场失误的概率就越大。同样,一个人越害怕穷,他穷的概率就越高,他就越能创造出“穷”的现象,和“穷”的痛苦体验。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怕什么来什么。怕就是抗拒。讨厌也是抗拒,批判也是抗拒。当然,一个人如果想“我一定会失误”,那么“失误”这个观念同样会增强,他失误的机会同样会增大。

所以,有经验的体育教练,在运动员上场比赛时,绝不跟他说:不要失误、不要紧张,等这样带有抗拒态度、否定态度的话。他只会直接肯定地说:放松、放松。因为,人越放松,能力发挥的就会越好,越不会失误。

大家也知道,中国人做事时喜欢讨口彩,喜欢大家直接说他成功的话,比如说:发财发财,马到成功。这样的风俗,原因也在这里。

回到我们的话题,当一个人内心对某种行为模式(表现为一句话)很抗拒的时候,比如,对“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喜欢抱怨”、“爱争吵”等行为模式很抗拒的时候,这些行为模式就直接成为他的行为模式,很自然地按照这些行为模式行事,从而很自然地成为自己所抗拒的人。

简单地说:我们因某种行为模式给我们带来痛苦,我们就会抗拒某种行为模式(表现为对一个观念的抗拒),然后,这些行为模式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痛苦。因为,我们抗拒什么,什么就成为我们痛苦的原因,抗拒心越重,痛苦就越重。

再然后,我们心中因抗拒这种行为模式积累的情绪物质就越多,这个行为模式对我们的控制力就越强;最后,我们就会自然地无意识地表现出这种行为模式,从而成为自己所抗拒的那种人,所讨厌的那个人

这个现象同时也解释了这种现象:我们讨厌什么人,往往就是也是那种人,我们讨厌的往往是自己。当然,所讨厌的也是某一个特点或行为模式。只是有许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某种他自己抗拒的特点,他会找出许多理由来否定这点。大家记住,我们所说的是行为模式或心理特征,不是思想观念。

所以,一个人可能有很正确的思想观念,但却因过去的经历而有自己不愿意承认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特征。


六、怎样解除这个魔咒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终止那种行为模式对我们的控制、使我们获得自由、使我们不再是自己所讨厌的人呢?直到我们有意识去静观那个表达行为模式的那个观念,把因抗拒那个观念所引发的情绪全部清空,就像前面几位朋友所做的那样,才能终止那个行为模式的控制。

当我们把自己内心因抗拒那个行为模式引发的情绪清空后,我们不仅使自己的生活不再重复那种模式,而且对引发我们抗拒情绪的那个人也不再抗拒,我们与对方的关系也随之改善,我们因这种模式所引发的一系列后果,也随之改变。

比如,小D在清理完相关情绪、破除了那个行为模式的控制之后,与父母的关系立即得到改善,因重复父母的关系模式而与自己的男朋友之间的不良关系也随之得到改善。至于其中的原因,我们以后再讲。

我们每个人都有讨厌的人、抗拒的人,您可能已经成为那样的人,如果您想改变这种窘态,那就来学学静观吧!如果您还没有成为自己所抗拒的人、讨厌的人,想防止自己以后成为自己抗拒、讨厌的人,那么也来学学静观,把自己所抗拒的行为模式(表现为一个观念)(后面还有一大堆情绪)清除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