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篆刻作品的用字

 秋雨书轩 2018-03-21

自古以来,有一部分汉字是繁简并存,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有些早在古代就已存在,这些简化字出现在印文中大家是认可的,关键是今天对简化字的使用量在增大,现行简化字能否入印,如何入印,篆刻家们一直处于困惑状态。如果我们坚守古法,完全回避简化字,看来这是不现实的。时代不同了,反映的内容也不一样了,其表现手法自然会相应地有所变化。京剧表演程式中的水袖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在许多现代题材的京剧剧目中,由于表现内容的需要,他们大胆地割舍了这一颇具风采的表现技巧而另有新的选择,却同样能营造出感人的魅力。篆刻家也有过许多可喜的探索,他们有的将简化字插入篆文中,在繁简并存中求其协调和变化,如“万豪其力”的“万”字,“丽轩”的“丽”字,有的将简化字加以篆化处理,力求与传统审美情趣的呼应,如“荣辱与共”的“荣”字,“工人有党气掀天”的“党”字,有的全用简化字入印,使之到达通俗易识的目的,如“学习工农”,“浑身是胆斗志昂”,还有的对固有篆书作省变结构的处理,以缩小其与简化字的反差,如“吞吐大荒”,“实践出真知”,多少年来,尽管这一切仍停留在尝试阶段,但他们的努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即笔墨当随时代。

篆法、章法、刀法,历来被称之为篆刻艺术的三要素,章法与刀法尽可因人而异、因人而变,惟篆法成了篆刻家难以跨越的一道坎,我们不能去改变文字,而只能顺应中国文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从中寻求拓展的空间。如何引用简化字,似乎不应该成为被我们忽略的选择。这里所说的引用,绝不是指楷化式的生搬硬套,而是要求能将其转化成符合审美意趣的“今篆”,使之既切合于篆刻艺术的审美定势,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前面提到的“荣”,属于简体篆书,因现行简化字无篆法可循,篆刻家只能在保持文字本体结构的前提之下,借助篆书中的相关手法,组合成新型的“今篆”,如此处理是否妥当,如何排解发展中的难题,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简化字入印势在必行,怎样才能使简化字演变为“今篆”,这可能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至于探索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切勿以“任意杜撰”一言而蔽之。我们应鼓励篆刻家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积累,只要不伤及文字,且又符合篆刻艺术的审美理念,篆刻家们的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