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方】归脾汤

 朱1971 2018-03-21





归脾汤

归脾汤原方出自宋·《严氏济生方》,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甘草、人参、生姜、大枣组成。 至明·薛己加远志、当归二味为加味归脾汤,因为加的巧妙,结果薛氏方被奉为正朔,原方反而不彰。


归脾汤的方义,以《医碥》释得最透:“脾气虚寒,不能运血归经,故用参、耆、术、草以补脾,又用木香引之;气虚则易散,故用枣仁以敛肝;血不归经则心失所养而不宁,故用圆眼肉、茯神以补心”。其主治大抵两个方面,一是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的失眠心悸,二是脾不统血造成的失血和血虚证候。


《慎斋三书》云:“归脾汤用木香,交通之使也。木香破上焦之滞,醒动脾气。且参、芪、术、草之补脾,当归之补肝,茯苓、远志、酸枣之补心,各守一经,性皆滞碍,得木香之疏畅,则药气活动,三经流通,而无扦格之患矣。”在大量补气养血之品中,加入芳香灵动的木香,的确是本方的点睛之笔。最可品味。


记得我出专家门诊的第一个病人用的就是归脾汤。患者是位出租车司机,中年男性,来诉睡眠不实,心悸头晕,察其舌淡胖苔水滑,脉沉而无力。辨为心脾两虚。开了一周归脾汤。复诊非常高兴,说好多了。效不更方,再开二周,三诊时说反不如前次,再细问,原来他承租一辆的士,为多挣些钱,夫妻二人两班倒。这两周轮到他夜班,……哦哦……把班倒过来吧,您哪。


今天要讲的是另外一个故事,曾有朋友介绍过一个病人,退休干部,确诊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已治疗四个多月,越来越重,渐成红皮病。朋友嘱我找个专家,我找的是陈凯主任。第一次来,病人全身皮肤暗红肿胀,走快了就喘不上气儿,用他自己解嘲的话说:“现在我红的发紫,胖的直喘”。却还有些畏寒,腹泻的兼症。翻阅前医之方,不外生地丹皮紫草之类。凯老看过病人后,开的赫然是归脾汤合五皮饮,14付。二周后复诊,推我门的是他夫人,我问:“病人呢?”答:“他进不来了”。我暗中叫苦:“该不会是加重了吧?”出门,只见病人站在楼道,正不停在抖搂皮屑。肿倒是有减轻,表皮出皱纹了,全身包括头皮,挂满了焦黄的皮屑,随择随掉,刚站了一会,地上已微泛黄色。到凯老处,只看了一眼,便笑道“效不更方”。“效”……?我心中不禁泛起无数十万个为什么!再两周,病人自己进屋找我,肿竟全已消退,皮屑没有了,面上微露正常肤色。当然还是“效不更方”。又一月,病人已“出落”成一位相貌堂堂的老人家了。


我不攻皮科,凯老的心法我至今没有参透。但中医的神奇,若非亲见,实难想象。


陈凯主任是赵炳南先生的高徒。中年一度坐诊英伦,在当地医名甚著。2008年猝然去世,年六十有三,憾甚!


——北京中医医院 姚卫海



北京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人之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