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复小讲堂】《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胛骨的影响》

 林涔涔 2018-03-21



本文将会介绍肩胛骨如何影响肩峰下夹挤症候群,以及高举过头动作。

肩峰下夹挤症候群的病人与一般健康人的差别,其中一项问题包含肩胛骨控制的不同。这代表着,肩峰下夹挤症候群病人的肩胛骨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动作。如果以专有名词来描述这件事,称作「肩胛动态失衡」。

为什么会有「肩胛动态失衡」问题?

之所以会有这个现象,来自几条控制肩胛骨的肌肉。正如第二集「肩峰下夹挤症候群(II):病症分类」后面提到旋转肌群如何影响肩峰下夹挤症候群,同样地,这里举几个肩胛骨的相关问题:

1.肌肉没有在对的时间点出力(通常是太慢出力或没有反射性的出力)

2.肌力不平衡(不好的力偶)

3.肌肉无力

4.肌肉长度问题

前两集一再谈过肩峰下夹挤症候群的剧情发展。了解到肩峰下夹挤症候群与肩峰下空腔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空腔太小,会夹挤到旋转肌群、二头肌长头的肌腱,以及肩峰下滑液囊。在这些病人里,有关肩胛骨部分,可以发现几个问题:

1.上斜方肌主导动作

2.中斜方肌、下斜方肌、前锯肌无力或太慢出力

3.肩胛骨前倾与翼状肩胛

4.姿势不良

5.肩胛动态失衡(两侧肩胛骨动作明显不同)

手臂高举过头时,上斜方肌负责肩胛骨上抬(elevation)及上转(upward rotation);下斜方肌则负责肩胛骨下压(depression)及上转(离心方向收缩)。上斜方肌与下斜方肌必须共同完成肩胛骨动作,才能让肩胛骨正常旋转。此时,如果下斜方肌无力或太慢出力,将会有耸肩的代偿现象出现。

然而,肩峰下夹挤症候群病人不仅有下斜方肌无力或太慢出力的问题,中斜方肌、前锯肌也需要注意,这三条肌肉都能控制肩胛骨在胸腔上的位置与动作。除了上斜方肌造成的耸肩,还有肩胛骨前倾与翼状肩胛这两个常见问题。

肩胛骨前倾与翼状肩胛这两个问题很容易一起发生,中斜方肌、下斜方肌、前锯肌无力可能都是翼状肩胛的原因。上图箭头可以发现胸小肌连到肩胛骨,如果胸小肌太紧,会把肩胛骨往前拉,造成「肩胛骨前倾」。另外,也会让肩胛骨前突(protraction),这代表肩膀往前,也就让肩峰下空腔变小,又是不乐见的剧情开头。

(右边肩膀有非常明显的翼状肩胛,不过,翼状肩胛不是肌肉无力与肌肉太紧这么简单,有机会再说明。)

当然,老生常谈,姿势不良对肩峰下夹挤症候群有相当大的影响。

前面提过,肩胛骨前突会造成肩峰下空腔变小,还会让旋转肌群的血流及营养供应受阻,旋转肌群肌腱受伤后要恢复就变得十分困难(尤其是棘上肌)。

姿势不良里,教科书里最喜欢写的就是「上交叉症候群」。但是,教科书里通常是针对「病人」,可能是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也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因为很少会针对运动员(或亚健康族群)去说明,所以,稍微有一点姿势不良是可以接受的,不用过度担心。不过,要记得错误的肩胛骨位置会影响旋转肌群的血流供应,这不只发生在健身房里,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会受到姿势影响,维持好的姿势是有必要的。

异常的肩胛骨位置及动作,都称作「肩胛动态失衡」。

一般来说,肩胛骨必须好好的贴在肋骨上,并且顺利的旋转移动。这可以让手臂高举过头时,避免肩峰下空腔变小。异常的肩胛骨位置及动作,包含前面说过的耸肩、肩胛骨前倾、翼状肩胛,或是肩胛骨向上旋转角度不足。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肩关节训练动作看到,像是任何高举过头动作或伏地挺身。

上图为错误的伏地挺身姿势,大家有看出问题吗?

首先,脊椎位置未在中立位置,错误的颈椎位置影响上肢。照片角度关系,我会想确定是否有耸肩问题。如果有耸肩,可以预期多反覆次数的操作后,两手肘与身体的夹角会越来越大。这又提高肩峰下夹挤症候群的风险。(本文首图是训练伏地挺身前的低阈值训练动作,你练过了吗?)

这集有很多肌动学相关内容,省略没有写出来,有兴趣的话,请阅读肌动学里,有关肩胛骨肱骨节律、旋转肌群及肩胛骨肌肉的力偶关系,会更容易理解。第四集将为大家介绍,肩胛骨的好伙伴「肋骨」,又是如何影响肩峰下夹症候群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