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片名:从“国产奶粉老大”到“乳业亏损王”,一代王朝何时能再崛起

 jay675 2018-03-21

CEO智慧与思维
读懂CEO智慧与思维,你就是老板!


建造一朝盛世需耗数十年精力,而走向没落只要数年。



2003年,一大批奶粉企业被“阜阳奶粉”事件牵扯入坑,它却相安无事;2008年,“三聚氰胺”令半数国产奶粉轰然下水,它却越发强大。


它就是2011年登陆深交所,成为A股“奶粉第一股”的——贝因美


令人错愕的是,上市7年后,它因年度亏损金额较大,将面临被ST(证券交易所对出现财务状况的上市公司进行的特殊处理)的局势。


这十来年,贝因美发生了什么?且看下文。


诞生之时


贝因美的前身是杭州一家停产了的饼干厂。十六年前,谢宏收购了这家饼干厂,以其为基础,在1999年成立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彼时,飞鹤、三鹿、伊利等巨无霸盘踞奶粉市场,就算贝因美喊着“国际品质,华人配方”的口号,也依旧挤不进那些大佬的圈子。


不过,当自身孕育了真正实力,积蓄了强大力量,那么,机会来时你才能把握的住。



 

辉煌之际


当同行皆受奶粉安全事件牵扯,危机四起时,贝因美反而迎来了茁壮成长的机会。


2009年,贝因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61.62%。两年后,贝因美成功上市,负债率降至历史新低25.74%。


2013年,贝因美年营收达61.2亿元,净利润7.21亿,业绩达顶峰。股价从上一年的6.54,翻倍涨至26.21。


根据权威机构数据,2014年贝因美在国内母婴店、商场、超市等市场占有率进入前三甲之位,也是进入前三的唯一一家国产奶粉品牌。


漂亮的成绩单、广为流传的口碑、彰显实力的市场份额,贝因美成为奶粉行业一线品牌实至名归。



 

没落之日


一路高歌猛进的步伐,在贝因美到达顶峰后,出现了自由落体式的下降。


如果2013年是贝因美美梦的高潮,那2014年就是噩梦的前戏。


2014年,贝因美净利润较上年缩水九成以上,0.7亿元不到;2016年,贝因美业绩由盈转亏;2017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负至9.63亿元。


为了弥补黑洞,去年12月贝因美出售了其位于杭州、成都等7处地方的22套房产,但1亿多元的估价,不过是蚂蚁叮牛角。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断崖式的落差?


1.市场投入过大


业内人士认为,导致公司业绩由盈转亏的根本因素,其实是贝因美没日没夜的参与价格战。


为了抢占市场,贝因美时不时搞出类似“买一赠一”这样疯狂促销的手段,长期下来,巨额亏损在所难免。


2.库存压力难解


2013年前,贝因美在各个渠道铺下数量巨大的产品,2013年后,大量产品即将过期。为了避免安全问题以及对正常产品的影响,贝因美必须对将到期产品实行回收政策。


回收,意味着付钱。奶粉又是特殊产品,高价回收了却不能进行加工,常常被迫喷粉储存,损失严重。


3.渠道萎缩影响


面对即将到期的产品,贝因美采取的另一个方式是降价。降价后对业绩的影响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渠道商也得承担降价的损失。


这样一来,渠道商不高兴了,双方关系逐步恶化后,众多渠道商不再与贝因美合作,导致产品销售渠道萎缩,严重影响业绩。


4.整体环境低迷


内在因素是导致业绩下滑的根本,外在环境也不可忽略。


奶粉安全事件后的几年,外资奶粉席卷中国市场,国内本土乳企出现市场持续低迷状态。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19份乳企的2016年年报中,当年度营收及利润增长率下滑的数量超过一半,包括蒙牛这样的龙头企业,合生元也有业绩下滑之势。


唏嘘之后,我们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贝因美重振雄风,重塑辉煌。


因为,机会还是有的,奇迹总会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