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永民老师世界脉学大会演讲和脉和病脉

 甘璐A 2018-03-22
​韦刃S中医脉法

——王永民老师世界脉学大会讲课

S中医学习说明

第一、我目前尚在S中医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中,并不代表S中医的真实水平,只能算是S中医刚入门的学习者!

第二、我希望借这个机会向大家学习,同时把我自己的一些真实体验跟大家分享。

我接触S中医是在1994年,到现在时间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每次看韦老师的《S中医发蒙》和《中医脉诊之谜》都有新的认识,都感觉到自己的差距,真的是学无止境!

S中医是韦刃老师经过四十年的经典研究与临床探索,在1986年正式创立命名的。
S中医入门有两大障碍。
第一个障碍,也是最大的障碍,就是对“唯脉无症”的理解。
关于:唯脉无症“,有些人会误解为我们只会调脉,解决不了症状。其实是”脉症一体,如影随形,根除叶自落,脉平症自无“的意思。在我们刚接触S中医时,韦老师就常常对我们说这样一句话:“不欲更心,勿入此门!”意思是说,你要想进到S中医这个门儿里,你首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上台阶),比如说什么叫“疾病”?这是医生患者最常见,看似简单却很难回答清楚的一个概念。可是我们想想看,如果连什么是病你都搞不清楚,那后面的诊疗又如何谈起呢?也许一般人会说:什么是病?那不是很简单吗?现代医学早有定义,各种的理化指标病名不都是现成的吗?可是,这并不是我们中医所说的“病”。S中医认为症状和指标只是疾病的现象,它的本体是系统能量异常的振荡状态,也就是说疾病实际上是一种异常的“振荡状态”。对能量振荡的诊断有望闻问切,其中以切诊也就是脉诊最为精确,所以我们特别强调脉诊的重要性,脉理即是气理,气理即是病理,脉症一体、如影随形,只要把脉气调平了,症状自然就解除了。
第二障碍:要走出误区
韦老师经常强调,当前主流医学有两个误区。
误区一:用压抑疗法取代扶正疗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我们还没有从疾病现象的迷宫里走出来,还是把疾病的现象当成了疾病本身,所以也自然把消除症状做为诊疗的目的,如同捉住了衣服影子就以为擒住了贼。事实上你这样“努力”的结果,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暗地里损伤了机体宝贵的元气和免疫功能,那么,一旦元气虚、复原力下降,生理的无序化程度就会越严重,所以疾病就会层出不穷。
误区二:把研究重点放在疾病成形期诊疗,而不是“未病”期干预。
现在医学把研究治疗的重点都放在恶性疾病和重大疾病上,而忽略了真正的早期预防(仪器诊断再先进也还是在病灶成形期),没有在人体的趋序力刚刚损伤或尚未损伤的时候,也就是在萌芽阶段的这个时候下功夫。
验证S中医“唯脉无症”的疗效
我在没有学习S中医之前,坦然的讲,那个时候我也是在临症时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突出的感觉就是自己很困惑,为什么用了不少药,但是没有好疗效呢?我也是认真按照书上讲的方法来辩证的啊,但就是治不好人家的病,好沮丧啊。直到有幸跟随韦刃老师学习S中医之后,尤其掌握了脉诊这把金钥匙,我开始学着把诊疗的焦点放在了调脉上,效果就明显的提高了,好像有了魔法,忽然就会看病了,不知不觉有了自信。
记得我跟师父学习了两年以后,我就回老家了。以前就对自己看病可没有信心了,一到病人跟前就紧张,心里没底。现在才刚学两年脉诊,如果说能做到看病不同“症状”只管“调脉”的境界,恐怕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但结果是我硬着头皮“唯脉无症”一把,竟一连快速治好了身边好几个人的病,我的紧张被大家的称赞松绑了,坚信了自己的选择。
举个我父亲的例子吧,我从洛阳回到家,父亲看到我说:“你可回来了,快给我看看病吧!”我父亲当时是左眼的眼眶淤肿,因为摔了一下,都是瘀紫的,像熊猫眼似的。我给父亲把完脉只开了四味药。因为从脉上(咱不管局部症状)看他就是“气阴两虚还有点两关瘀滞”的脉象,所以我开出的对应药就是:党参、熟地各30克、枳壳牛膝各6克。就这么简单的方子。当我父亲到药房去抓药的时候,药房的先生很疑惑地问我父亲说:“您就这几味药啊!是不是做药引子用的?要不我这儿有活血消肿的验方,给您抓几副吧”。我父亲就说:“老李,这是我儿子给我开的方子,你就按那个药方给我抓了吧,我相信他。”然后他回去就煮着喝了。第二天一大早,我还睡呢,父亲就把我叫醒了说:“你快起来看看,效果非常好啊,我的眼消肿了。”我一看可不是嘛,才吃一副药,效果就这么明显,又接着吃了两付药就完全好了。这一下我父亲非常得意,开始在亲戚朋友里给我做起了宣传。
还有同族的一位60多岁的老人家叫王铁锤,一直是咳嗽气喘十几年,我给他一把脉,还是“气阴两虚两关瘀”的脉,当时我开的药也还是这四味药。有意思的是,我只开了五副药,让他五天后来看我,结果一周后他也没来,我想肯定是没疗效,人家不来了。没料到他大概一个月以后才来,手里还提着有红贴的两包糖,说是来感谢我的,这在过去农村就算是送礼了。我说:大爷,我只给你开了几付药,怎么一个月才来,还说感谢我,咋回事呢?他说:当时你是给我开了五付药,这五付药吃完效果非常好。但是我没钱,不舍得再买药,于是就把这五付药渣我就反复煮、煮到一直没有颜色了,我还继续喝,最后,药渣子也不舍得倒掉,就把药渣子又晾晒晾晒,在臼里捣碎了,然后吃这个药渣,陆陆续续吃了一个月,身体越来越好,还能下田地里干活了,整个身体精神都大为改善。
这个案例对我触动很大,这要在以前,我说不定给人家开多少药,问题是治不好病啊!越有信心,我临床诊疗的状态越好,疗效也越明显,患者就诊率也越高,一时间我就在当地比较有名气了,经验越来越丰富,当然正面反面都有,同时跟师求学的渴望也更为强烈了。
一年后,我又继续跟着师父到河北行医深造,学习脉诊精准随机法,回忆起来,那可是个磨练意志与收获喜悦、破除心碍与自我超越的喜乐历程啊,有时间再与各位分享。

S中医脉法五大部分
现在,我们进入S中医脉法的学习。S中医脉法有五大主要内容:基础单因脉辨识、系统多因脉辨识、精准脉辨识、脉药精准对应体系、全景病程辨识。这五大主要内容也可以说成是两大部分内容:随机诊疗和病程辩识。“基础单因脉辩识、系统多因脉辨识、精准脉辨识、脉药精准对应体系“这四部分是随机诊疗,相当于战术。全景病程辩识对疾病阶段性康复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相当于战略!
首先,我们来学习基础单因脉辨识。
基础单因脉辨识的意义在哪里呢?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传统脉学,在我们传统中医脉学里有两个有待完善的不足之处。
传统中医脉学有待完善的两个方面
第一:传统脉学缺少单因脉素的基础辨识。
传统脉学缺少单因脉素的基础辨识,这就像汉字缺少基础笔画识别一样,一上来就是笔画组合好的汉字,所以就造成了一些脉象的定义和特征描述都比较模糊、重复、繁杂的局面,这样就造成了学习的困难,很不容易掌握,古人说“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的尴尬是“心中未了,指下不明”。所以,韦刃老师做的“基础单因脉辨识系统”的研究完善工作,不论是对诊疗或教学都贡献极大。举例来说,比如我们现在查字典,咱们一小本《新华字典》就收录2万多汉字,如果没有捷径方法,查找一个字是很难的,但如果你会使用“部首或拼音检字法”,那你想查个字就变的很容易了。咱们的“基础脉辨识”就相当于汉字检索法。
第二:传统脉法指导处方时,没有探寻从“基础脉”到“单味药”和“穴位”的精确对应关系。
传统脉法指导处方时,是“凭脉辨证”,再“以方类证”,没有探寻从“基础脉”到“单味药”和“穴位”的精确对应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知道什么脉就知道用哪味药或哪个穴位治疗,并且知道剂量,定性、定位、定量、都很清晰。这个很厉害,能直接通过脉诊定药定针,如同用卫星导航寻靶瞄射、又快又准、立竿见影、百试百验。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体系走这条路,韦老师领着我们已经用了几十年,所以,这是我们S中医体系中的两个创新。
全息脉位:【(寸关尺:上中下)、(浮中沉:表中里)】

背景脉势:【力度(刚柔缓急:虚实脉)、充盈度(长宽厚润:空细脉)】
前景脉体:【温度(寒热脉)、均匀度(势差:郁脉)、平滑度(阻涩:瘀脉)、粘稠度(水湿痰脉)】

单因脉的特征描述与辨识顺序
基础单因脉结构:脉位、脉势和脉体

我们先来看第一张图。从基础单因脉结构上看,脉象可分为“脉位、脉势和脉体”三个部分。

@脉位

脉位就是寸、关、尺、浮、中、沉,分别对应人体的左右前后上中下和表中里的投影区域。脉位就是人体的时空结构,是全息的。

@脉势

脉势是脉象内藏的部分,也就是脉象整体的背景力量,简单的说就是你的能量储备基础,也叫元气。脉势表现有“刚柔、大小、缓急”。

脉势——辨脉的第一关键!

关于脉势,我要特别强调,它是我们辨脉的第一关键。我们平常说的整体虚实,就是这个背景脉势。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你看到海面无数翻滚的波浪,但是往远处望就会同时看到大海的水势,从局部看是浪花,从远处背景看是水势,又如同演员与舞台、山川与大地的关系。所以各种现象也好、脉象也好,它后面一定有力量在推动,那么在诊脉的时候,首先你就要通过整体脉势的强弱,了解他整体能量的储备是多是少,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身体要康复靠的就是这个整体修复力,就如同国家的综合实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探寻脉象十八个部位的刚柔、大小、缓急,来进一步确认。脉势就是衡量你整体能量储备的,是十八位整体力量的统计均值。

@脉体

脉体就是脉象外显的部分,就如同海面的波浪。脉体根据其特征无外乎“寒、热、郁、瘀、水、湿、痰”这几类。脉体是能量失衡无序的状态。

从基础脉因上讲,不管什么脉象,我们都可以从脉位,脉体和脉势这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因为S中医脉象体系的创立初衷,是用来指导处方治疗的,所以,脉法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辨别和脉与失和脉(病脉)

我们再来看第二张图(上面“单因脉辨识顺序与特征描述”图),单因脉的辨识顺序与特征描述,也就是脉诊的程序。脉诊的程序如同导航图,根据图示指导,摸脉的时候首先分出来“和脉与失和脉(病脉)”,也就是先辨别出是正常的脉还是不正常的脉。

@和脉

正常的脉我们叫和脉。

力度:柔和而有力,柔中有刚,沉部和尺部都有根;

温度:不寒不热,温度适宜;

均匀度:寸、关、尺、浮、中、沉,十八位的力度是匀布匀平的;

粘稠度:表现为濡滑和缓,就是粘稠度适中,没有明显的水、湿、痰;

平滑度:脉管壁平滑,尤其是脉管壁底层光滑无涩滞物沉积。

综合起来讲,就是柔和有力,温度适宜、均匀平滑、无痰水湿,这就是和脉。如果是遇到和脉就不用调理,也就是不去干预。

@病脉

违背和脉标准的就是病脉。如果是病脉,我们再接着往下分析。

病脉——虚脉和实脉

病脉根据整体脉势强弱分为虚脉和实脉。

+虚脉细分为:气虚、液虚、阴虚、阳虚

气虚:虚脉细分时先辨气虚。气虚缓弱而明显,就是脉摸上去感觉力量是缓弱的,一使劲按压就没脉跳了,这就叫气虚。

液虚:液虚就是脉管的充盈度不够,脉往往出现空脉和细脉。

阴虚:阴虚是在脉无力的基础上有热象,热而无力。

阳虚:阳虚的脉,是在脉势无力的基础上有寒象,是寒而无力。

辨别了气虚、液虚、阴虚、阳虚,虚脉就辨完了。

+实脉细分为:郁、瘀、湿、痰、水、寒、热

如果脉势有力,是实脉类型,那你就直接辨脉体七邪,哪七邪呢?就是郁、瘀、湿、痰、水、寒、热。

郁脉:郁脉的主要特点是局部脉有力但是不均匀。比如左右不均、上下不均、表里不均、但是这个势差,要够一倍才有意义,可以因势利导。

郁脉分为:侧郁、部郁、层郁、位郁

侧郁——左大于右或者右大于左。

部郁——上大于下或者下大于上。

层郁——表大于里或者里大于表。

位郁——六部脉中某一位脉力度值明显大于其他脉位一倍到数倍,也就是这个部位的脉特别有力,这叫位郁。

瘀脉:我们这里的瘀脉跟传统的涩脉,手感和诊脉的方法都不一样。瘀脉是微循环瘀结在脉象上的反应,主要分为湿瘀和血瘀两大类。

瘀脉——湿瘀

湿瘀淤积的位置在血管外和组织间隙里,寻找瘀脉的方法是你要把指头按到脉管的底层去找,比如说关脉,你要按到桡骨小头的骨膜上,然后将手指前后左右慢慢的推移,看能否感觉滞手不光滑,有沉积物阻滞,不管什么形状有的话就是瘀脉。湿瘀涩手感觉是柔软的、而且有濡象表明有湿。相对来说的就是血瘀。

瘀脉——血瘀

血瘀的寻找方法也是要沉取,沉取到骨膜之后,感觉指头底下有东西堆着,但是比较坚硬、这就是血瘀。

其实,湿瘀和血瘀之间存在一个递次转化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先是出现湿瘀,后形成血瘀,治疗时也是先治疗湿瘀,再治血瘀,根据经验往往是等你把脉管外的瘀积物清理完之后,血瘀就会自然呈现出来了,这是验证出来的规律。

湿、痰、水脉

湿、痰、水都是水液代谢的异常产物。

湿脉:就是传统脉学的濡脉,濡脉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脉体摸上去个感觉模模糊糊的、边界不清晰有潮湿感,古人形容叫“如水漂棉“,指感像雾一样,是弥散的、绵软、没有形。

痰脉:是一种粘浊团聚圆滑的脉感,粘手浑浊稠厚随着波动象一个团块旋转的圆滑感,寒痰还有一种收聚感。

水脉:水脉多见于虚寒证,在尺脉上最多见。水脉摸上去手底下感觉就像一股水波动一样,有点晃晃荡荡很稀薄的感觉,如果见到谁手上长个水泡,那你用手轻轻触摸一下“嗯“就是那种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