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2017年重庆高考作文阅卷报告

 老刘tdrhg 2018-03-22



 [转载]2017年重庆高考作文阅卷报告


链接:链接内容无法上传到博客,您懂得。




 

全国II卷

题目

四、作文(60分)

22. (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

少年精神  时代芳华

    从主题上看,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作文题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的化育作用,与新考纲中明确规定“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以及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相契合。

    从内容上看,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成一条条言简意赅的金玉名言流传广远。试题材料中的名言虽只有6句,但涵盖了胸襟抱负、人格养成、品行修养、批判精神、理想追求等核心主题,凸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拼搏、使命担当、志向高洁、追求一流的精神品质。

从形式上看,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作文题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该作文题由材料加任务两大部分组成。材料属于名人名言型,具体任务解读尤为关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文化博大精深,名句化育后世”属于6个名句的“上位”理解,相当于对名句的意义进行总结,最好不要以此作为整篇作文的立意,否则会显得空洞、浮泛。立意时应该着眼于对名句的理解和思考,具体的任务指令是以6个名句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其中隐含了几个思考步骤,这也是该作文的写作难点:

首先要准确理解6个句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②句体现了“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家国情怀,第③句体现了“各美其美”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定力,第④句体现了胸怀“天下”的高远志向、壮怀抱负,第⑤句体现了绝不盲从的清醒判断和“敢为天下先”的使命担当。

其次要运用“异中求同”的归纳思维整合名言、聚合阅读,提炼出共同的话题从而明确主旨。这一步考查学生思想点的拼接能力,拼接也是一种创新,同时也体现了新考纲中“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要求。

第三是行文中必须恰如其分地引用所选的两到三个文句,引用的文句最好能体现文章的层次性,而不应停留在一个思维平面。

今年作文题中的6个名句最少需要两两组合,呈现“选题作文”的新导向,多种组合给予考生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同时又在思想积累、逻辑推衍、文化沉淀、语言表达等方面作综合考查。对名句的理解深度以及组合的新颖度会成为拉开区分度的重要因素。多个自由组合在宏观立意下又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异彩:

1.①和⑥立意角度:当下需要怎样的“君子”;当下青年应该有的情怀气象和精神气场;否定“丧文化”“毒鸡汤”,莫让青春染暮气。    

2.②和④立意角度:青年应做家乡、国家的建设者;以天下为己任,有“为生民立命”的担当意识、责任情怀。

3.④和⑤立意角度:青年不仅应对社会问题或现象有正确、客观的认知,还应该做勇敢的开拓者、积极的建设者、继往开来的传承者。

4.②和③立意角度:各美其美;越是地方的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及文化自觉;结合④还可写文化传播、文化传承。

5.③和⑤立意角度:青年的自信、朝气、勇敢。

6.①和④立意角度:修养要有大格局、高眼界。

……

切忌将6个名句摊煎饼似的面面俱到、水果拼盘似的随意组合。

命题者旨在引导青年以大胸襟、大气魄勇挑复兴强国的重任,在时代巨变的洪流中将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际遇紧密相连,以坚定的民族自信力和强烈的文化自豪感做传承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力军。锐不可当的少年精神必将绽放最美的时代芳华。

 

重庆市

阅卷实录

一、阅卷概述

2017年6月10曰下午.

阅卷老师们磕续到西南大学报到;6月11日上午进行阅卷培训,下午在经过将近两小时的试评卷后。

开始正式阅卷;6月18日上午结束全部阅卷工作。今年重庆市负责作文阅卷的老师有280人左右,全部来自高中教学一线。

与往年一样,专家组早在6月10目前就开会商讨了今年的阅卷标准,并筛选出9份样卷进行共同评定,定出等级。

11日上午培训时绘出阅卷标准,并将这9份样卷传到所有作文组老师的电脑上,让老师们试评价。然后再由专家组详细讲解阅卷标准。

今年是重庆市高考回归全国卷的第二年,并且今年的作文题目与去年相比难度有所增加,

所以专家组特别强调,老师们在阅卷时不要用平常那种“找错误”的评价标准,而应建立新的“找亮点找优势”的评价标准。

在正式阅卷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每份作文至少被评阅两次,如两次得分分差不超过6分,电脑即给出一个两次得分相加后的平均分;如两次得分分差超过6分,此份试卷就会被列为三评卷,由电脑分配给另外的老师阅读后评分,之后再以分差接近的两次得分来取平均值,并且专家组随时抽检三评卷得分情况。

阅卷场纪律要求严格,随身物品只能携带考试院统一配发的文具袋,戴上工作证才能进人阅卷场,手机、挎包、水杯等全部统一放在阅卷场外。阅卷过程时间要求依然和去年阅卷一致,每份试卷评阅时间不低于90秒,并且专家建议充分利用好阅卷系统工具,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出作文中的关键词句,以便阅卷准确。所以考生和家长担心的那种“只看开头和结尾”的传说式改卷,是不可能出现在高考阅卷场中的。  

总的来说,阅卷要尽可能保证尺度的统一;尽可能达到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尽可能减少误判的产生;尽可能做到不埋没优秀文章,当然也不会让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的文章找到市场。

二、关于审题

1.“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这是审题的基本要求。

2.“合理引用”——这是具体要求。

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这是过渡旬,不是具体要求,是干扰句。

阅卷组专家解读:   

1.作文要在认清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抓住、抓稳具体要求,尤其要特别注意过渡句、干扰句。

此题中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就是属于过渡旬、干扰句,因此不应以“中华文化”为主题(主体)来作文。

2.大致上可以把文章分为以下几类:

(1)从两三句话中进行概括提炼出一个主题。例如:③+⑥得出主题“自信”。  

(2)梳理句子之间的关系。例如:君子需要在①的基础上+③,这样才能够④。

(3)机械组合(拼盘式的组合)。例如:君子有三——1.自强;2.自信;3.爱家乡。

3.对每句话主题的把握:

第一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第二句:思乡爱国,与家国情怀相关的。

第三句:个性化理解.内在品质方面(比如自信等)。

第四句:有关胸怀、格局、视野、境界、平台、博观约取的(包括兼听则明)。

第五句:有关正视、直面的。

第六句:有关自信,阐述一种当下意识,表达结果或态度的。

最后专家组说:  “凡是是这六句话的同义、近义词都认同。"

三、给考生的几点建议

 1.审题很关键

审题是否准确、得当,是决定一篇文章分数高低的最直接因素。对题目要求,要有清晰明 确的判断。尤其是哪些是过渡句、干扰句,一定要分析清楚题目要求的最准确的作文方向。有部分考生,文笔不错,但主题方向却是写的“中国文化”“名句化育后世”等等,看到这样的文章,除了惋惜遗憾,阅卷老师别无他法。

千万不要抱有任何投机取巧的心态。阅卷过程中,不少阅卷老师说,主题选择从“中国文化”入手,简单解释材料,堆砌材料,这本就是一种投机取巧。就好比上课请同学们用“投机取巧”造句,一位同学造的句是“今天上课老师让我用投机取巧来造句”一样。考生心里一定要明白,投机是迈不过高考这道坎儿的。

2.逻辑要通畅,不能强加

考生在提笔写作文前,一定要理清自己的写作脉络,平时作文不要养成“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习惯,最好是能在写作前有一个大致的写作框架与逻辑顺序。“梳理”句子之间的关系,本就是一篇作文被评为二类文的标准之一。但问题是“梳理”不恰当,由“梳理”变“强加”,很可能会导致文章降等级,最后二类文变三类文。例如有考生的作文思路是因为某人自强不息,所以他敢于正视自己,他就是风流人物了。这样的强盗逻辑是要不得的。

3.题目应简单、清晰、明了,体现作者的观点,不要故作姿态。

看不懂的题目,例如:《何为》《朝抵抗力最大处走去》《高与低的钟摆》《正成工》……

异常直白的题目,例如:《作为一个男人》《如何做个人》《君子修炼手册》……

同学们平时应多进行拟题训练,不要养成作文写完后再定题目的习惯。题目应该是文章观点的一种体现,应该是在写作正文之前就定好的。

4.平时多看书,举例时就能正常点儿

今年重庆市的高考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位分别是马云、屠呦呦和霍金,并且各种版本,胡编乱造,看得阅卷老师直咋舌。例如,在部分考生笔下,马云是这样的:农民出身,五年高考,数学和英语都只得过十分,做过传销,跑过『央递,不辞辛劳,创立了京东。还有一些考生在举例过程中犯了常识性错误:屠呦呦发明(实为发现)了茼蒿素、毒霉素、青毒素、青篙素……还有考生将屠呦呦写成了屠吆吆,甚至有考生写道:“我国伟大的生物学家屠呦呦自强不息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还有考生这样写霍金:“我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从小全身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靠着能动的一根手指头,改变了宇宙。”还有写“宋代的杜甫,清代的李清照”的,有写“天行键”的,有写“周恩来主席”的,有写“周易曾说过”的……

所以在此要提醒同学们,平时要多看书,多积累,多运用,以免在考试时抓瞎。

5.语言方面的问题

专家组对语言方面的评价是: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是炫技,不能华而不实,言之无物;创一些自认为优美的词语、句子,文白夹杂,不伦不类;通俗来说就是不好好说话的文章不是好文章,这种文章不提倡,得分低。

6.卷面问题

说到卷面问题,同学们总会有一种误解,认为老师总是要求同学们把字写得行云流水般漂亮,但其实,卷面最大的问题却是整洁。你的字可以不用写出来像字帖一般的入木兰分,但请你书写工整,卷面保持干净整洁。尽量少去涂改,尤其是大篇幅的删除或添加。这种隐性的得失分处,是可以在阅卷老师的自由裁量权中体现的。   

 

评分标准

整个评分过程以“先定等,后给分”为原则展开

一类作文:56~60分

二类作文:49~55分

三类作文:43~48分

四类作文:36~42分

五类作文:0~35分

评分细则

1.以审题立意为主,先给一个基本等级;基准等级是三类作文,这类作文审题没有出现偏差,但内容泛泛而谈,是机械组合、拼盘类文章。

2.凡是提炼、梳理句子间关系且有一个亮点的为二类文。

3.只引用一句或文章比机械组合更差的为四类文。

4.严重跑题,完全和题目内容无关的为五类文。

5.文中能找到两个亮点(语言、结构、逻辑等方面)的为一类文,如有三个亮点则可打满分。

6.400字以上以正常评判标准给分,每缺50个字扣1分;200-400字,15-25分;200字以下,0~15分;只有题目,则只给2分;缺少题目,扣2分;抄袭(引用超过50%),10分以下。

7.阅卷老师有一定量的自由裁量权,可根据实际作文情况升降3~5分(不超过5分)。

专家组多次强调:高考作文以找优点、找亮点为主,要看到同学们优秀的一面;不要简单粗暴地因为某一方面的原因就否定同学们的优点、亮点。

 

标杆作文

【一类文上】

评分

60分

今日之明月

杜工部有诗曰:“月是故乡明。”诚然,故乡是美好的,诗中蕴含着的浓浓思乡情也引人遐思。但诗人内心也藏着对往昔的怀念。今日不如意,自然得怀念往日。

可我要说,月是今日明。与其怀念故乡去日之月,不如着眼今朝。毛泽东有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诚如斯言。

许多人恋旧,思恋着过去的美好时光,而令当下的时光白自流逝。这样的恋旧实则是对今日的不负责任。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日子已去,永不复返。与其一味追寻与回味,不如把握当下,赞美当下,为自己的将来留下一个有意义的过去。

当今社会,许多人厚古薄今,认为过去的总是好的,而对当下社会大加批判,毫不留情。殊不知,“古人好,何做今人”。在这些时代批判者眼中,过去样样都好,今日一无是处,将来一事无成。而我们身处批判的汹涌波涛中,迫切希望找寻到栖身的岛屿,那么,我们必然不可做一个毫无担当的批判者,而应做一个建设者,既治疗社会顽疾,又能体会到今时的美好。

“月是今日明”,今日的明月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共同欣赏。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推行古文运动,并非热爱古代、过去,而是渴望让当今与未来更明朗清爽,风气纯正。他们的努力出自于他们对当今的热爱,我们也应抱着对现今社会的巨大热爱去建设它,完善它,赞美它。

的确,我们现在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老人摔倒讹钱、不良商家大赚黑心钱的报道层出不穷,令人心中悲凉。但我必须要说,我们应看到社会的“明月”:放弃优越生活回乡做村官的秦玥飞,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捐款助人的“炎黄”,身残志坚坚持写作的史铁生……他们是当今时代的明月,他们的光芒照耀着我们,激励

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芸芸众生,熟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我们应当坚持求真、乐群、行之、创造,用自己的行动来照亮这个时代,礼赞这个时代,纪念这个最坏,也是最好的时代。

坚信“月是今日明”,坚信“天下英雄尽出于我辈”。不必厚古薄今,无须过分怀旧,当知历史是将来的回声,将来是历史的反映。注重当下,就是放眼未来。

我们所有人都应为此努力,莫言自己力量太渺小,即使我们只是一只小小的萤火虫,我们的星火也能照亮万里夜空,烘托那“今日之明月”。

◇阅卷组意见:本篇文章破立恰当且立意巧妙,文中有质疑也有思考,语言流畅,事例有效地配合观点进行论证,同时文中也体现出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最后决定定为满分作文。

 

【一类文下】

评分

57分

试上高峰窥皓月

    题中诗句来自《人间词》,绝美的意象背后更有令人折服的豪情。笔者认为,为人处世,应当有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品质。

勇攀高峰,自强不息是个人修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正如《周易》所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作为君子的行为标准,其价值已被古人重视,其中的启示放在今天,也不失为个人修养的圭臬。君不见勾践卧薪尝胆方成霸业?君不见伽利略饱受攻击却仍成一代伟人?君不见童第周路灯下读书终得他人认同?这兰入虽时代不同,境遇相异,却都是通过努力实现人生的逆转,在他们身上闪烁着同样的光辉,那便是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品质。古今中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无数的前人都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完善自我,就要具备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品质。

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品质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关键,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道德要求和精神特质。周文王自身,也是被囚多年而作出《周易》,“君子以自强不息"则更是影响了无数代炎黄子孙,从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其中将天下与个人命运相关联的情怀,无一不是发源于“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这种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女儿在历史的长河边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由此可见,持有这种品质,不只是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实践。

    更进一步,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精神亦是中华民族立足当今世界,确立自身地位,处理国际事务的法宝。尽管近年来我国国际影响力稳步上升,但无论何时,自强不息的精神都是不可少的。毛主席曾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的,我们不能躺在前人的成就上,而是要永远秉持勇攀高峰的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原则,以大国形象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度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不可或缺。

试上高峰窥皓月,我们要创造自己的、民族的、国家的光明未来,就要自强不息,记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看你我。让我们行动起来,勇攀高峰,揽明月于怀,自强不息,书写辉煌的未来。

◇阅卷组意见:本篇文章语言朴素干净,并无艰涩造作的生造文法;引用充分且合适,举例虽不多却很合适。尤其是文中提到“不能躺在前人的成就上”,“要永远秉持勇攀高峰的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原则,以大国形象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体现出了作者对社会民族未来发展的一种思考。但这种思考却只在结尾处出现,并一笔带过,缺乏深度,最后阅卷组为本文打分57分。

 

【二类文下】

评分

50分

光照四方

人海浩渺,世人皆朝生暮死,没于尘埃。即使众生平等,生来都平平凡凡不过千万之中的一个,我也要成为“我”,在光照四方,人间沐浴中,长成一棵树。顶天立地,君子模样。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上天入地翻云覆雨却又总在让人心领神会微笑感激之处留下巧妙的慈悲,譬如万物平等,人总是赤条条来到这世上,生活轨迹、生老病死大抵相同。没有谁生来握着双拳,怒瞠着双眼。就像蚂蚁,上天知它弱小,所以给予它预知灾祸的能力,让它能在灭顶之灾前有一个寻觅安稳的机会。上天总是公平的,每个人,甚至每种生物都备受福泽,是应感恩的,至少上天给了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它光芒万丈,将所有笼罩其下,并不特别为难也不用感到不公。有了生命有了手脚,每个人有了同样能够理清的脉络。光给你了,要有怎样的生活,就只能靠你自己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鲁迅先生说:“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这两句话中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一同在光下成长着,有永远是颗贪婪的种子的,有开出花朵的。我要选择,选择长成一棵树,腰板挺直,枝叶舒展,像李白留名青史,司马迁百世赞颂。我也要在狂风急雨中抓紧土壤,烈日骄阳下展开枝条,自己拉扯自己长大,从自己的沙漠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我要长成君子,君子的模样,君子的骨血肉。唯有这样,才足以报答上天的恩情,它光照四方做好它的事,养育了我,我也要成为天,光照四方,以浩然正气,用诋毁不了、伤痛不倒的铮铮铁骨去光照世人。

苏轼的船搭载了许多人,荡荡悠悠。却只有他,在众人都摇晃哭喊之时。稳立住脚跟,喝着酒,看月亮,内心强大气质独佳,以君子之姿传世。张岱梦中也有过许多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却仍笑着剥橘子,前尘隔海,往事不再,坦荡洒脱即使潦倒仍以君子著称。君子,是在众生平等下用辛苦的汗水,豁达宽容地走出自己路的人。上天光照四方普照了他们,他们光照四方唤醒了众人。

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我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天行健,我自强不息,以成君子。

◇阅卷组意见:本篇文章首先从等级上看,应该定为三类作文,因为这篇作文并没有梳理句子间的内在联系,而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句子间的累加,但该作文遣词用句上可看作一个亮点,可以升等级评分。因此,最终给分为50分。

【三类文上】

评分

48分

君子生非异也

在嘈杂冗长的夜里,一个高尚的灵魂总会被月光所照亮。

何为君子?这是中华五千年来亘古不变的论题,三岁小儿让梨是君子,七尺大汉胯下忍辱是君子,一代帝王卧薪尝胆是君子,青梅煮酒笑论天下也是君子。但如今,许多表面风流,但做事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自称君子,这样的君子早已变了味。那么,何为君子?在我之愚见,若称为君子,无非三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之魅力,寄之言行,寓之内涵。因此,做到自强,丰盈自身,才能称为君子。所谓自强,不是指身体与能力上的强大,而是指内心的坚毅。诚然,外部的能力是一个人价值的部分体现,但若缺少一个高尚坚毅的内心,也终无用武之地,不过是外强中干罢了。而要做到自强,最重要的是自爱,自爱才能爱人,只有肯定自身的价值,对生活充满热情,才能以仁待人,才能以德服人。在人生的困境中,不自暴自弃,坚定自己的信念,于沉默中蓄势而待,在羽翼丰盈之后抟扶摇而上九万里,撕裂漫长的黑夜。

    君子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君子亦凡人。人无完人,为君子之人更应直面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才能认清世事,辨清人心。一代传奇张爱玲,临水照花,为世间带来了多少倾世之作,但她却说“我除了写书,一无是处”。是的,或许抛开作家的身份之后她是那么平凡,旧式教育使她生活无法自理,阴暗的童年使她性格孤僻。但她却正视了这样的自己,在世人都倾倒在她天才的光辉下时,她却在阴暗的角落里找到了自己。是的,她并不完美,但正视自己的缺憾并大声地说出来,这样的缺憾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因此,欲为君子,须先正视自己。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君子无须粉墨香脂的装饰,内心的高尚自会闪闪发亮。君子之美在于内而非外,李白一生潇洒,被后人追为诗仙,正是因为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雄心壮志,这种人格魅力是因其内在的才华:史铁生其貌不扬,年纪轻轻更是双腿残疾,但他依然能够写出“悲伤也成享受”。这也正是因为他坦然豁达的内心。真正的君子无须做作,时间是他们最好的见证者。

    任他世态万千,我心自有云白山青。在嘈杂浮躁的时代里,做好自己,在沉默中积蓄,在黑夜中成长等待第一束晨光落在自己的身上。君子生非异也,丰盈自己的双翼,每个人都能成为君子。

◇阅卷组意见:本文用“拼盘”式的方法阐述“何为君子”,虽看上去条理清晰,却并没有深入地去挖掘“君子”的内在品质,只是一种简单的罗列关系。所以最终给分48分。

 

【三类文

评分

45分

 

我自风流我自强

孤标傲世谁携隐?黄土大地,尘烟漫漫砂石走。无畏劲松,迎面风景,自诩风流。

人不应只活在水汽迷离的江南,红尘滚滚,青砖石瓦,看画舫几点,虽流露出温婉,却也磨软了人心。太过温柔的江南,无法筑成一颗坚硬的心,不过几位才人,于杨柳畔上,叹那岁月静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那荒芜平野里,才能磨砺出一颗坚硬不属的心,我们是荒野中的开拓者,在心灵的荒野上,用双手挖掘着坚硬得千裂的土地,哪怕双手鲜廊淋淋。

人生就是这样,哪怕双手满是鲜血,也要在坚实的地上挖开一个小坑,种上那一株树。用眼泪去灌溉,直至干涸,坚强是于绝路之处的光明,是于绝望之后的登峰造极,君子当自强。

自古风流人物,不计其数,有人曾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数往今,又有哪一个英雄不是不屈之人?项王力能举鼎,征战四方,宁自刎乌江,也不愿投降,岂不是英雄?文天祥高歌一曲《正气歌》,昂头赴死,岂非英雄?不屈之人,所向无敌。

于黄沙处,遥望北国,忆起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由得高歌一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屈之人,自诩风流。

不屈之路,道阻且长。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遍体鳞伤的人,穿过这里,便是光明,君子自强,不屈之人,从无末路。

《圣经》里有一句话: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致死亡,遭逼迫,却不被打倒。我们身上常带着神赐的生,而神赐的死,也显明在我们身上。

这是一首献给无畏不屈之人的歌,不屈之人,无所畏惧。这也是万古万千英雄的写照。英雄,是带领人类前行的火把,是于无人处的登峰造极。

面对漫天黄土,千军万马,不屈之入,所向无敌。

正如司汤达所说:“我来自地狱,正通往天堂。”人应是我自风流我自强。

◇阅卷组意见:本篇文章在语言方面炫技空洞,语言华美却华而不实,文白夹杂、生编硬造,看似功底深厚,实则华丽虚浮,不提倡这种不好的文章;在立意方面基本上没有跑题。虽看起来是有梳理句子之间关系的思路,但因语言问题做降等级处理,最后给45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