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准扶贫必须重视扶志扶智扶技

 申论库 2018-03-22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也不能超脱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贫困群众的脱贫愿望、动力、智力、技能是精准脱贫的内因,精准扶贫的各项措施手段是精准脱贫的外因,如果贫困群众没有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论外部有多少有效的扶贫措施,也难以实现精准脱贫。因此,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中,既要做到“六个精准”扶贫,突出扶贫的现实针对性,更要注重贫困群众的精神脱贫,必须坚持群众为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突出扶志、扶智、扶技,帮助贫困群众立志明智强技。

脱贫必先立志。俗话说:“人穷最怕志短”,“人穷穷一时,志短穷一世”。近年来,由于加大了扶贫帮困的力度,一大批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子走上了致富路。但也有贫困户仍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有自己可以办的事情却不愿办,等着政府和社会的救济和赞助的;有缺乏勤俭持家的思想,领到扶贫款不发展生产用于吃喝玩乐的。一些多年不间断接受帮扶的贫困户,年年扶贫年年贫。究其原因,他们并不全是因为年老体弱、天灾人祸而不能致富,有的是因为不思进取、主观努力不够所致。政府扶贫力度再大、资金再多,如果贫困对象缺少改变的勇气、奋发图强的精神、艰苦创业的主动性和进取心,也不能改变贫困的面貌。所以,没钱是贫困,但贫困绝不仅仅是没钱,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仅从物质层面给予帮扶,只治标不治本,只解决了外因的问题并不能解决好脱贫主体的内生动力,所有扶贫一定要先扶志,就是要改变贫困群众的精神状态,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理想和目标,树立信心和决心,振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贫困户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发挥脱贫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脱贫必须明智。俗话说“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实现精准脱贫,还必须在挖“穷根”上下工夫,要发动群众认清 “穷根”、斩断“穷根”,在思想上摆脱愚昧,使脱贫主体有脱贫的底气。引导贫困对象正确分析贫困的根源,摒弃那些因房向、门向、坟向不好,生辰八字不好导致贫困的错误认识,改变靠求神拜佛、靠祖宗保佑来摆脱贫困、灾害和疾病的错误做法,引导群众正确分析同住一座山、同饮一江水,别人富裕自己贫的根源,瞄准正确的脱贫致富方向与路径,把希望寄托在靠自己、靠勤俭、靠政策、靠科技、靠教育上来。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精神贫困,必须以教育为突破口,要舍得花力气、投资金用于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给政策、给待遇留住教育人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彻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脱贫必须强技。谚语曾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受人之鱼终有吃尽之时,有了“渔”鱼之术,何愁无鱼可吃。农民的就业能力决定了富裕水平。送几只种羊、几条种牛给贫困户,农民没养牛羊的技术,他们养一段时间可能把吃了牛羊、贫穷依旧。要解决贫困群众的脱贫和不返贫,必须重“输血”更重“造血”,把增强贫困群众的科技水平作为群众快脱贫、不返贫的根本措施。“授之于渔”就是要从职业教育、农技推广、拓展信息流通渠道入手,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意识与能力的新型农民。通过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并提供低成本、便利化、专业化的耕作、植保、农机、精深加工等综合服务,推进“互联网 现代农业”,这样才能增强农民在生产、流通环节中的主导权、话语权,减少他们在生产中的盲目性,使之真正地适应农业现代化。用好扶贫资金也是重要的技能,关键是选好项目。有了好的项目,贫困户不愿意或者不敢参与,而有经营头脑和能力的农民的又想参与,这就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以农村的能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只有强化对贫困群众进行技术、技能培训,使贫困人群有一门以上致富本领,提升就业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才能使扶贫工作更见效,更有效,也更长效。李永久 作者单位:中共双柏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丁忠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