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并发症 病在“痰邪”

 称泥 2018-03-22

糖尿病并发症 病在“痰邪”

糖尿病并发症 病在“痰邪”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眼病、皮肤瘙痒、抑郁、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最怕并发症,即使血糖一直控制在理想指标范围内,超七成以上患者发病5年后会出现并发症。临床统计表明,40%~50%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0年后会发生视网膜病变;5%~10%的患者在发病20年后会出现糖尿病肾病。长春生修堂中医院糖尿病治疗专家梁宏教授提醒糖友们,千万别等糖尿病并发症严重了才想起找中医,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巨大优势,一定要尽早利用,防患未然。

现代医学长于控血糖,却难阻并发症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最突出、最显著优势是:中医药能延缓或逆转糖尿病并发症,挽救生命。早期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心脏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三联征”,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延缓或逆转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是当前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的首要问题,也是国家科技攻关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西医治疗的瓶颈就在于血糖控制良好,却不能阻止并发症。中医在这个领域就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不同证型选用适合患者的中药处方,综合调理脏腑、气血、津液在体内的正常运行,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而对于尚未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中医独特的“上工治未病”思想发挥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可防止大部分的慢性并发症,从而将糖尿病并发症扼杀在摇篮之中。至少也能延缓发生,将本来5年后出现的症状延到10年后出现,实质上提高了生存质量。实际上越早通过中医方法控制并发症,就越有可能避免并发症发生。

痰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阴虚证是糖尿病的根本,“阴虚火盛”导致气滞血瘀,久病入络。而实际上阴虚证只是糖尿病的一个方面,痰证则为另一个方面,二者之间相互关联。糖尿病日久可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更加重痰的形成,使病变日渐加剧,最终导致诸多并发症的形成。“痰邪”是中医特有概念。痰邪挟瘀留于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阻于肺,或停于胃,或蒙心窍,或郁于肝,或动于肾,或流窜经络,或痰阻邪着而不行,则各种糖尿病并发症丛生。若痰阻于肺,可见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肺结核等,出现咳嗽、咯痰等症;若痰阻于心脉,可见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表现为胸闷、心痛、口唇紫绀,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若痰阻于经络,蒙蔽清窍而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志昏迷,可见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若经脉痹阻,血不归经,则见于合并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若经络失养,不通则痛,则见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表现肢体麻木疼痛、糖尿病足;若痰浊上蒙清窍,可出现合并高血压之头晕、目眩等;若瘀血内停,痰湿泛溢肌肤,皮肤瘙痒难耐,可见并发肾病而出现水肿等。由此可见,痰瘀互结与糖尿病的并发症关系极为密切,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就从祛痰开始。

祛痰降浊,三段式疗法标本兼治

很多糖尿病中医疗法经常忽视“痰邪”,如单用清热益阴之法治疗者,犹如扬汤止沸,是只治其标,痰邪不去,燥热未除,阴津何复?前面说过,阴虚证只是糖尿病的一个方面,而痰证则为另一个方面。痰的形成,一则直接耗伤阴液,二则痰郁化火也耗伤阴液,更有痰浊闭阻经络,阴津失于输布,皆使机体不得濡养,病发消渴。痰既为病理产物,同时又可作为病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如此进入恶性循环,以致病势日进,顽固难解。因此在这两个方面的治疗上,应该有先后次序,必须先祛痰湿,而后方能补阴。

中药祛痰方法多样,效果显著。痰湿一除,就如釜底抽薪,人体内各脏器各经络没有痰湿的瘀阻,而后活血,更能行之有效,再结合滋补肾阴,从根本上逆转糖尿病人的“肾虚”之证,才是标本兼治之术。因此梁教授总结出独特的“祛痰-活血-补肾三段式疗法”,分阶段治疗,每一阶段有着明确的治疗目标,或以祛痰为主活血为辅,或以活血为主补肾为辅,渐进式改善患者体内大环境,逐步消除各种并发症症状及隐患。经多年临床验证,此法治疗切实有效。很多患者觉得中药降糖效果不如西药,更多患者因为并发症严重西药束手无策才选择中医治疗,实际上如果更早采用中医治疗,很多并发症的痛苦是可以避免的。而且中医的优势在于控制各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这里给各位糖友提供一食疗小方,依法常食有助身体改善:薏米芡实百合粥:薏米30克,芡实30克,百合30克,熬粥服食,每日一次。

新文化记者 朱兵

■专家简介

梁宏:主任医师,教授,长春生修堂中医院出诊专家。祖传糖尿病治疗医学世家。行医40余年,对中医辨证施治研究精深,擅长脉诊。1999年~2004年赴日本东京电机大学人体生物研究室讲学,专门为日本同行讲解中医治疗糖尿病理论及临床经验。共发表著作及论文40余篇。并多次获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诊疗范围: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脂肪肝、胃溃疡、胃炎、慢性肠炎等多发病、疑难病的治疗积累了大量而丰富的经验,受到了患者的好评及称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