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尿监测是目前能早期预测有可能发生糖尿病性肾病的最简便和敏感的参数。还有人认为,肾活检可以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诊断依据主要是: 1、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提示糖尿病肾病2-3期,2、尿蛋白测定,尿蛋白阳性提示糖尿病肾病4期, 3、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测定,如尿蛋白阳性,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升高,提示糖尿病肾病5期。 糖尿病肾病的一般症状: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症状除了手肿的症状以外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胸闷、憋喘不能平卧的症状,这些通常都是来就诊的患者已经出现的情况,对于前期出现的手肿症状,多数患者和家属并没有重视,所以基本上等到来医院就诊的时候很多患者就已经是肾病晚期了,不仅给肾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也给患者带来生命威胁,肾病的诊断除了依靠临床症状以外,还有对实验室的检查,例如对尿蛋白和肾功能的检查,明确病情,知道病变程度,方便治疗。 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 早期对糖尿病进行干预,预防糖尿病肾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主要有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蛋白摄入。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易漏出并沉积。高血压虽然不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因素,但是高血压可加重尿白蛋白的排出,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肾功能恶化。 高蛋白饮食能加速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损害。 1、尽量避免肾毒性药物及碘造影剂:有些药物对肾脏有损害,应尽量避免使用,如:庆大霉素。碘造影剂也可加重原有的肾损害,糖尿病者应尽量避免进行静脉肾孟造影。 2、高血糖是导致肾脏损害的根本原因,控制血糖不仅有助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3、高血压也是造成肾损伤进展的原因之一,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应该是ACEI和ARB类降压药,这两类药物已经被证实能明显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肾脏病进程。 4、应定期监测蛋白尿状况和肾功能及进展,一旦确诊存在肾损伤,至少每半年至1年就应监测一次。 5、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避免应用止痛剂及其他容易造成肾损伤的药物,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推荐成人每天摄入蛋白质以每公斤体重0.8 -1g为宜。 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主要为肾小球硬化症。一般认为这种合并症为全身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主要由于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所致。糖尿病时有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通路代谢活跃,促进基膜糖化蛋白合成,高血糖时非酶性糖基化蛋白合成增加,沉着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或直接和基膜结合,使其增厚。另外,这种微血管病变与遗传因素及糖尿病时生长激素升高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