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被家属拽到太平间,只因他们认定病人还没死…..

 道2和 2018-03-22


急诊科是一个是非之地,工作强度高,节奏快,患者病情瞬息万变。


我是神经外科医生,并非急诊科医生。医院规定病房医生定期去支援急诊,所以每年都得去轮几个月。


事情过去快 2 年了, 但我一直心有余悸,每每做梦都会惊醒。


记得那天我是急诊白班,星期六,特别的忙。当时我出的是普外科全科急诊,换句话说,就是「从头看到肛门」,什么头皮外伤、脑出血、肋骨骨折、气胸、胆结石、阑尾炎、肛周脓肿、痔疮、包皮撕裂、便秘啊乱七八糟的全归我看。


从早上 8 点接班到下午 18 点下班,一直处于被包围的状态。




120 送来的车祸伤员

上午 11 点,抢救室呼叫我,说送过来一名车祸外伤的伤者,让我赶紧过去。


到抢救室一看,是名中年男性伤者,120 医生说患者被大卡车从身上碾压过去,他们去到现场的时候伤者已经不行了,救护车上伤者呼吸心跳都没有了,血压也测不出。


初步检查伤者,四肢健全,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固定,直径 6 mm,对光反射消失,血压 0,呼吸没有,心电图直线,全身发黑,口鼻及耳朵都有出血。如果干过抢救室工作,经常接触的战友肯定知道:


——这人没救了!




没救了也要救?

没有家属,肇事方也被交通队拘着,120 通过伤者手机联系到家属,正从天津往这儿赶。


在没有家属的情况下,事情很难办,和比我年资高的骨科医生商量后,立刻开始抢救。


为什么?把我们能做到的都做到,因为我们没见过家属,不知道他们的态度,但是积极抢救总是没错的。


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多巴胺、肾上腺素给药,包扎伤口,联系床旁心电图,通知总值班及保卫科,寄存患者衣物并进一步联系家属。


徒劳无功抢救 30 分钟后,依然得不到心电监护仪上一个有用的波形。心脏按压、机械通气,升压药,全用上了,但是血压 0,血氧 0,护士们催促我通知太平间过来拉人。


这是个多发伤患者。患者鼻孔、口唇流血,耳朵漏血,考虑颅脑损伤不除外;按压的时候肋骨骨折摩擦感,胸廓有塌陷,胸外伤不除外;肚子比较大,腹腔脏器破裂出血不除外。患者的死因,初步推断,失血性休克不除外。


我依然坚持要求最后再抢救 10 分钟,并再留下一张直线心电图,送太平间。




「我们认为伤者没有死」

下午 3 点,我的诊室突然闯进来一大群家属,情绪激动,一个中年男人问我:


「你是上午参与抢救的那个医生吗?」


「是啊,什么事情?你们是他什么人?」我迟疑了一下说道。


「我们是他的家属,我们认为他还没有死,你得跟我们去太平间把他转回来继续抢救!」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咯噔一下,宛如一个晴天霹雳。


脑海中浮现的是我上大学时老师讲的一个事情。我们一个学长,去高速公路车祸现场抢救伤者,误以为已经死亡。结果家属要求继续抢救,伤者居然活了下来。最后那个学长被开除处理。


「连病人的生死都不能判定的医生,不配当医生!」这是医院院长撂给他的话。


难道这种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了?

家属会让我给尸体下跪吗?

家属会揍我吗?

会打官司吗?

我会被开除吗?


一瞬间,我突然清醒了过来。按医院章程办事!仔细地思考一下:


第一,伤者有没有死亡,家属判断不清楚,不能贸然将伤者从太平间推到抢救室;否则后果十分严重。


第二,找总值班和床旁心电图和我一起去确认情况。




被家属拽去太平间

这是我第一次到太平间。


太平间这种地方,离它越远越好。就连平常见到推送收尸体的那个师傅,我都躲着远远的。虽然脑外科经历病人生死,习惯各种抢救,但医生还是不希望看到一条生命死亡的。


去了太平间,见着伤者在那儿躺在,一大堆家属围,寿衣都穿好了,血迹胃液什么的都擦拭干净了,总算能看了。


正是在处理的过程中,有个家属给死者穿衣服的时候,摸着死者的心脏部位,觉得是温热的,就认定了「没死」,要求继续抢救。


我拿听诊器仔细听了听——没有任何心音,结合时间判断,100% 确定是真的死了。我们又在床旁做了一次心电图。那一刻,感觉时间好漫长,围着一堆家属,却特别安静,只有心电图出纸的「滋滋」的打印声,一直到纸出完。


直线。


那一刻,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再次和家属解释抢救经过和几次心电图的对照,均是直线,家属终于悲恸的放声大哭。




面对死亡,医生也没有分身术

一个年青的生命因为车祸陨落,家属伤心,我们也很难受。但是,让患者家属知道「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死亡的认识也在深入。以往对死亡概念的经典性理解——「循环和呼吸的不可逆性停止」很难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应运而生。然而,至今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脑死亡时心跳不一定停止,而心跳停止不可复时脑死亡一定存在。这个患者就是如此,来急诊抢救室的时候,呼吸心跳血压都消失,经过复苏也没有没有恢复。


近 30 年来,人们逐渐趋于接受脑死亡的概念,尤其随着器官移植的发展。然而,目前在法律管理层面仍以循环和呼吸不可逆停止做为统一标准,即「中国心脏死亡器官分类标准(DCD)」。


前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接受采访时,曾说「脑死亡太复杂了,我可以说我们医师中 90% 以上的人不知道脑死亡时怎么回事」。技术赋予我们控制死亡的能力越大,它在生与死这个简单的概念问题上,在对一个人是死人还是活人的判断问题上所产生的混乱就越多。


然而,如果现场就可以明确判断心脏死亡,120 为什么还拉来医院呢?


医院为什么还对一个死人做抢救呢?


宝贵的医疗资源被浪费,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现在的医患关系。家属总认为是医院的不尽力抢救导致的病人死亡,医生在承担急诊抢救任务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来自家属的过度期待。


但愿,此时在急诊室外排队的其他患者也能够理解这些。(责任编辑:刘冬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