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气象博物馆

 我的七彩石 2018-03-22

徐家汇有这样一座宁静的后花园”—上海气象博物馆。始建于1872年的观象台老楼属于典型的欧式风格,建筑立面结构对称,外立面为灰色清水砖墙、圆拱券窗,窗框和窗下装饰采用红砖,平台及室外楼梯采用古典式宝瓶状栏杆。该馆收集和保留着至今有一百多年间从未间断过的上海气象观测数据记录,保存了大量原始文字和图片资料,见证了上海近现代气象科学的历程,是上海地区气象变化的重要科学史料。

更多图片请欣赏:上海气象博物馆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徐家汇观象台的气象观测场,百叶箱、地温表等,一系列气象观测仪器安置在场地上,如今依然在运转中。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徐家汇观象台,成立于1872年,是一座集气象、天文、地磁等于一体的观象台,曾被誉为远东气象第一台,中国唯一的百年气候站,是中国近代气象发展历史的见证,其中包括1879731日发布的中国第一个台风警报。在国际气象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作为世界三大测量基准点之一

徐家汇观象台是报告航海船舶气象的中心,并设有准确报时的时政部、研究天文现象的天文部、观测和研究地磁要素变化的物理部,尤因其对航海船舶气象的报告而深受航海人员感谢。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地面上是一个台风气象电码,就是一个方位图,在楼上有原图。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走道有全球气温变化的示意图,很明显能看出近期气温的升高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里面是以前的气象演播室,站在背景前,就可以体验一下气象预报员的感觉。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这就是外滩气象信号塔的情景示意。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这是第一任台长能恩斯1879年画的台风图,在那时他就能基本准确地画出台风的形态:螺旋结构,气流由外向内,中心有台风眼,实在是牛人!展台是徐家汇气象台与各地交换的气象资料。四周有一些台长们的介绍,一些以前的绘图原件、观测仪器等等。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徐家汇的老照片,中间的建筑是观象台,后面一点有2个尖顶的是教堂,往后是教会学校,周围一片农田,漕溪北路还是一条河。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屋顶有个铁塔,也是用来测气象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草坪上百叶箱里就是徐家汇测气温的,当然还有测风向风速等等,反正都在这里测。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上海气象博物馆 - 阳洋一号 - 我行我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