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西藏44个小时火车,车上要怎么度过?

 浮云新发现 2018-03-22

关于西藏,是很多人做梦都想去的地方。像歌中所唱的,那里的山很高,水很长,有草原、有山川、有神奇的布达拉宫、还有美丽的格桑花。西藏,对于许多人来说,总是透着那么一层神秘的色彩,让人很想去一探究竟。曾经,我觉得自己离西藏好远、好远,怕高原反应、怕暴徒,还怕艰苦的路程。但是,当真正想去的时候,任何理由都不能阻止一颗蠢蠢欲动的心。

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当一位要好的朋友流露出想要入藏,亲身体验雪域高原那峻峭的天路的时候,竟得到了好朋友们的积极响应,报名人数一下子竟达到十二人之多。从沸沸扬扬的讨论,到坚定的付诸行动,中间的反复纠结、各种顾虑,简直是一场心理战。从最初起意,到最后成行,时间差不多有大半年的光景,人数也有增有减,最后定为十人。而这十位同伴都是年近六旬的长者,平均年龄61.5岁,最长者是66岁的马大姐。其中不乏有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甚至患有糖尿病的医院的常客,也有患腿脚腰疾病的老病号。为此,在我们分头准备所需物品时,各类药品可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简直可以开一家小疹所了!

这一群身残志坚的老小孩们,终于在2016年6月20日成行了!我们一行九人乘坐着郑州直达拉萨的火车,开启了蕴酿已久的西藏之旅!拉萨:我来了!

2016年6月20日凌晨5点14分,我们一行人在郑州火车站登上了Z165次列车。这趟列车是从上海发车,途经郑州,驶往拉萨。沿途经过西安、兰州、西宁、格尔木、那曲五个车站,历时38小时30分钟,将于次日19:44分到达本次列车的终点站—拉萨!

因为要赶凌晨的火车,所以头一天晚上,我们几个路远的伙伴就聚集在老张的家中,结伴半夜去赶火车。那一晚,大家几乎一夜没睡:一是兴奋的睡不着;二是怕睡着了,误了点。那种焦虑、等待折磨着每一个人。终于顺利的登上火车了,疲惫的身心暂时得以放松,各自找到自己的铺位倒头便睡。一觉醒来,火车已经过了西安。车窗外闪过一座座黄土高坡。

晚上23点,列车晚点两个小时,停靠在西宁火车站。我们收拾起行李,下了火车,重新登上了停在站台对面的另一列火车上,车次依然是Z165次。大家按照原来各自的铺号,登上传说中的“豪华列车”。据说它的车厢内的设施是五星级的,并有与飞机相同原理的弥漫式增压设备,坐在车内不会感到缺氧和高原反应。从西宁开始,列车才算真正的驶入青藏铁路线。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其中青海境内1421公里,西藏境内535公里。两段铁路的分界线以唐古拉车站为标志,西宁只能算是青藏高原的门口,这里海拔2260米。火车启动后,列车员来换车票,并给每人发了一张“旅客健康登记卡”,要求每人都得填写,无非是个人身份证上的信息及联系方式之类的,主要是防止旅客进入高原区域后,发生意外。填完卡片,交给列车员,这时已是夜深了,窗外漆黑一片,大家收拾好各自的铺位,一夜无语。

2016年6月21日:清晨醒来,天已微微发白,为了不影响同伴休息,我没有打开电灯,借着窗外的微亮,收拾自己的行囊。正收拾着,列车突然钻进了隧道,包厢内顿时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原本想着待一会儿就会好了,谁知列车在隧道内足足走了有二十多分钟,这才见到亮光。心中好奇,这条隧道咋这么长呢?打开百度搜索一下,原来这条隧道叫”新关角隧道“,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隧道。它自2007年11月起开工建设,历时8年。”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新关角隧道最高海拔3497米,全长32.65公里,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的关角山,青藏铁路天棚站至察汗诺站之间。等到列车出了隧道,我才发现已是早晨7点半了,列车已经驶过了格尔木车站。

格尔木距西宁845公里,距拉萨1200公里,海拔2800米。也不知道啥时候过去的,原本想在格尔木车站下车去站台上拍照留念的计划落空,只得对着车窗外随便拍了两张,据说那里就是鼎鼎大名的昆仑山口。不过,巍峨的万山之祖昆仑山被我拍成了黄土丘陵、戈壁荒漠的景象。

趁着旅客们都在忙着起床洗漱,我们几个趁这档口来到餐车,先把肚子填饱。

吃饱了饭,这时列车正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穿过一望无际的高寒荒漠草原,这里人类很少踏足,被称之为可可西里无人区。这时突然有人惊呼:藏羚羊!好象还有鹿!那边又有人喊“野兔子!”我们赶忙对着窗外一阵猛拍,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尽收眼底!人们兴奋着喊着、拍着,笑语弥漫在车厢的每一个角落!空气越来越稀薄,车速也越来越慢,虽然车厢里面开着氧气,但不断有人找乘务员要氧气管。对于在这种弥漫式供氧方式下,仍然感到缺氧的旅客,列车上免费提供氧气管,乘客可以将氧气管插进供氧口,直接吸氧。我们几位同伴就使用了这种方式,据说还有点管用。

我因为没有感到不适,就拿着相机不停的咔嚓咔嚓的拍着,看那山那水似乎就在眼前,其实很远很远。

青藏铁路是美丽的,它的美丽在于沿线穿越的神山圣水和独特的高原风光。沿线经过的主要山脉有昆仑山、可可西里山、风火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沿线跨越昆仑河,楚玛尔河(长江北源)、沱沱河(长江正源)、布曲河(长江南支源)、通天河(长江上游)、怒江水系,雅鲁藏布江水系。铁路线路过处,蓝天白云下,远处是白皑皑的雪山,雪线以下是碧绿的草原,草地上是成群的牛羊。它的美还在于沿线苍茫的草原上缀饰的星罗棋布的湖泊闪发的诱人的光彩;在于沿线经过的各类保护区中的珍稀动植物,它们包括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是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等珍贵动物的乐园。

这一路最高的地方是海拔5千多米的唐古拉地区,唐古拉车站位于青海与西西藏分界线的西藏一侧,海拔高度5072米,是全世界最高的车站。其实那儿根本没人上下车,车也没停,我甚至连站牌都没见到,不知啥时候就过去了。我想那就是个标志性的建筑吧?或许也就是用来铁路管理的?铁路边上的一个兵站我倒是抓拍到了,可惜没见一个当兵的身影。这时列车在一个小站临时停车,抓住机会,拍下了一张,是安多车站,站牌显示,这里海拔是4702米,这时时间显示是下午的15:15分!

列车重新启动后,不过也就有二十分钟的光景,就途经错那湖。”错那“在藏语里是黑湖之意,但这绝对是高原没有经过污染的湖泊,跟青海的盐湖完全不同。错那湖在蓝天和草原的映衬下,波光粼粼,一湾碧水就像镜子一样镶嵌在这片高原草场上,让人心中顿生清凉舒爽。

这趟列车从西宁出发时就晚点2个小时,故本应在14:34分到达那曲车站的,实际结果是到达那曲车站的时间是16:47分,仍然晚点2个小时。

列车停靠在那曲车站,我和同伴们一起下了车,在站台上透透气。从昨晚西宁开车以后,这是停经的第二站,也是唯一一站可以下车活动活动的车站,那曲车站海拔4507米,距拉萨338公里,我们下车也是想感受一下高原气候,适应一下高原环境。事实证明我们几个都没问题,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火车停了十几分钟后,继续向拉萨驶去。这时公路上跑的汽车也多起来,时不时还见到长长的堵车的车队。路边的建筑工地也比比皆是,一些工程车辆在忙碌着,还能见到一些工棚之类的。

窗外也不时有经幡飘扬的雪山和湖泊掠过,景色异常壮美!清澈的溪流、牛羊成群低头饮水吃草,那景那情真的让人陶醉,仿佛就是个童话世界,安逸、安静、单纯。

奇怪的是,在那曲还晚点两个小时的列车,竟然在20点,晚点十几分钟到达拉萨了!这个铁路运行时间表制定的?我也只能“”呵呵“了!

拉萨火车站很小,好象只有一个站台,我们从火车上下来,直接通过出站口出站,减少了上下站台的不便。出站时,工作人员并不查车票,反倒是一个一个的验身份证。老徐拿了一张铁路乘车证,工作人员摆摆手,又指了一下自己身上的标识,我们这才注意到,查验身份证的工作人员,不是铁路员工,而是全副武装的武警战士。走出出站口,车站广场很大,也很空旷。警戒线拦成了一条通道,乘客只能沿着这条通道,向广场的另一端走去。

警戒线旁边,站着许多持枪的武警战士,不断的催促着乘客赶快离开车站广场,禁止人们在广场停留或拍照,更不允许乘客向广场里面走动。看到这种情景,我不由地紧张起来,感觉好象出了什么事一样!当我们走出广场,只见网站客服小陈前来接我们,她带领着我们向停车场走去。在路上,我们远远的对着拉萨火车站照了一张合影,也算是我们走进拉萨的第一张影像吧!小陈指着广场对面的一座雕塑说:她叫“雪域欢歌”,反映的是西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场面,7个挥动长袖、欢快跳锅庄的藏民,他们身上不同的服钸,代表着七个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

小陈带了一辆19座的奔驰车来接我们,开车的司机是马师傅,年纪大概有35、6岁,四川人,个子不高,很内敛、挺实在的师傅。接下来的西藏之行,我们就要与这位马师傅结伴而行了!马师傅将我们送到事前在网上订的一家酒店,位于拉萨林聚路的圣安大酒店 ,我们便开始了进入西藏后的休整期!

2016年6月22日:清晨,站在酒店的窗前放眼望去,雨后的拉萨格外清新整洁。街道上空旷无人,连一辆过往的车辆都没有。看看表,已是早晨7点半了,如果在内陆,这会儿街道上一定是车水马龙了。不远处的电视塔和山峰被厚厚的云层压着,感觉喘不过气似的,也许这也是一种“高反”吧?

这时手机铃声响起,是老刘从昆明打来的。原本老刘应该是在昨天晚上23点左右与我们在拉萨汇合,没想到的是,天气预报说拉萨有雨,因此昆明飞拉萨的航班停飞了。实际情况是,昨天下午6点半左右,拉萨市确实下了一阵小雨,但仅半个小时而已,没啥影响。我们8点钟到的拉萨 ,一星雨都没见着。可航空公司只听天气预报的,并安排了乘客的住宿。一大早5点多钟,老刘他们一行乘客便被叫醒,前住机场准备登机。老刘是告诉我,他们准备起飞了。

我们一行昨晚入住酒店后,其中一同伴感到不适,晚上在酒店大堂买了氧气和一些药品,服用后基本没有大的问题。为了预防其他人再出现高原反应,所以今天我们没有安排其他活动,让大家自由活动,适应适应高原环境。

8点钟,我来到餐厅吃早餐,同伴们都已经先我在餐厅用餐。大家互相交流着初到高原各自的身体状况,整体来说,我们这个团队的身体适应力还都挺好的,没有出现特殊状况。上午11点,从昆明出发的老刘终于与我们汇合了。中午,我们一行在酒店对面的一家东北饺子馆吃饺子。我们住的这家酒店,门口有好多家餐馆,象藏餐馆、川菜馆、东北饺子馆、陕西面馆等等,应有尽有,丰简宜人,非常方便。

下午,旅游公司的刘总打电话,请我们一行免费参观一个叫“秀色才纳”的净土健康产业观光园。因为我们本来也没安排啥活动,再加上大家的身体状况也很好,同行的老刘也顺利的与我们汇合了,所以就答应了刘总的邀请。

下午3点,刘总派来的汽车载着我们一行,穿过市区繁华的街道,来到了位于市郊的观光园。原来这是一个中草药种植园,“才纳”是地名,离拉萨城也就十多公里,相当于我们郊区的一个镇或乡。入园后,我们乘坐观光车在园子里转,整个园子种植了各种花草,据说这些都是中草药。期间,我们遇到了正在园子里干活的藏民,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受雇在观光园干活,种植和管理这里的花木。我们遇见他们时,这些人正在劳动间歇,一群群的坐在地头,吃着、喝着、谈笑着。我们在导游小姐的指导下,与他们打招呼“扎西得勒!”他们也热情的回复我们,并邀请我们吃糌粑!我们高兴的下车,来到他们中间,他们从自己的保温壶里到出青稞酒,请我们喝,还拿出糌粑请我们品尝。让我们近距离地体验了一回藏民的纯朴、好客!

2016年6月23日:今天我们的安排是拉萨一日游。早上9点,张导准时来到酒店接我们,第一个景点是大昭寺。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的历史,是藏传佛教最著名的一个寺,拥有至高无上的地拉。它的又名叫“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始建于公元647年,是松赞干布为纪念赤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传说当时大昭寺一带的地方是湖泊,大昭寺建造时曾以山羊驮土,填平了洼地。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为“羊土神变寺”。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它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因此,就有了“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之说!而且在历史上,也是先有的大昭寺,后有的拉萨城。因为前来跪拜的信众很多,商家就在大昭寺周围做起了生意,逐步发展为今日的八廓街。

因为是在闹市区,不好停车。汽车将我们送到附近的路口,我们下了车,在导游的带领下,徒步前往。走在大街上,路边一只金色的牦牛雕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都争相与它合影,可能是它金灿灿的形象挺吉利的吧!牦牛是西藏的一宝,奶和肉可以食用; 粪便晒干后可以做燃料; 毛可以纺线; 在没有汽车的年代,牦牛还是藏民的动输工具。

大昭寺距我们住的酒店不远,下车后没几分钟我们就来到了大昭寺的广场。趁着导游帮我们买票的功夫,赶紧来张合影!我们背后的大昭寺广场上松烟缭绕,各地前来朝拜的信徒及游客很多,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一队全副武装的武警战士,他们前面三名手持冲锋枪,后面两名拿着盾牌,在广场上不停的巡逻。所以,导游一再给我们讲,在拉萨治安绝对没问题。从我们这几天的亲身体验,火车站广场、大昭寺广场,只要是公共聚集区都能见到武警战士的身影,让我这个一直生活的和平环境中的人,略感不适应,总有些紧张!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穿过广场,来到大昭寺门口。大昭寺正门面朝西,对着西天佛祖的方向!入口处到处都是磕长头的信徒,几乎挡着进门的路了。

我们一边小心翼翼地绕过一个个正在磕长头的藏民,一边好奇地观望着。只见他们每人身前放一个一米多长的垫子,立正姿势站直,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嗡嘛呢呗嘛宏”,这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宝言”(似汉地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然后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站起后继续重复这些动作。他们的脸上面无表情,丝毫不见痛楚,也没有特别的喜悦,只是一丝不苟的一遍遍的磕长头。据说每个藏民一生要磕三次长头,从家乡磕到拉萨。第一次是在儿童时期,跟着父母去;第二次是成年后,跟着伙伴一起去;第三次是在成家之后带着妻小去。这才算是他们完整的一生。在游客入口的左侧,排起了一条长长的朝拜的队伍,他们或提着保温筒,筒里装着液体的酥油;有的手捧着固体的酥油,手摇转经筒,有的还抱着孩子。这里的每个人都十分虔诚,十分安详,耐心的等候着排队入场。大昭寺是一个信仰的世界,他们千里迢迢,拖家带口,为佛像前的酥油灯添上自己的心意;带着孩子,让孩子用头碰碰佛像外的玻璃,加持一下。我一边向里走着,一边默默的感受着那份信仰的力量,这就是全民信教!

走进寺院里面,一尊尊佛像前都有众多的朝拜者在拜谒,在这里,除了宗教信仰,这里也是一个艺术、历史、美的世界。1350年沉淀的各种绘画、雕塑、各种黄金、珠宝和刺绣的饰品、壁画的美充满寺庙的每一个角落,让人目不暇接。

在大殿后排中间的位置,供奉着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它是1400多年前,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这尊金像是释迦牟尼佛祖在世时,按照其本身形像塑造的。等身像塑好后,弟子请佛祖释迦牟尼自己给自己的佛像开光加持。塑像的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每一个来到这里的藏族信徒相信见到这尊佛像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

在大昭寺里面不能拍照,我们顺着大殿狭窄的楼梯,登上寺院三楼平台,这里可以随便拍。

向西望去,近处是大昭寺广场上磕长头的信众黑压压一片。远处是大昭寺广场。向广场的西北边望去,那便是著名的布达拉宫了。

东面是一排房子,好像是众僧办公的地方。高高的屋顶上面耸立着一个巨大的法轮,两边各有一只金色的小鹿。传说这也是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带过来的。

从大昭寺出来,汽车载着我们一行来到了拉萨地矿博物馆。它位于拉萨市八一路,是一家以地质矿产为主题的私人博物馆,也是西藏自治区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博物馆有三层,因为特殊的地质环境,这里陈列了除原矿石外,还有许多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各类产品,包括有西藏特有的、具有宗教神秘性的几大宝石类的天珠、红珊瑚、绿松石等。但大多数都用来出售给游客的,比如地毯、唐卡、各种藏药等等。感觉就是旅游公司向游客兜售商品的一个点。我们几个因对此不感兴趣,也就走马观花的看了几眼就出来了。

因为事前我们已预约了布达拉宫的参观券,是下午13:50的,所以导游带我们在布宫附近的一家面馆简单的吃了碗面,一点钟就急急忙忙的向布宫赶。布达拉宫坐落于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为一体的宏伟建筑。进入布达拉宫广场时,大家有序排队通过安检。导游不断的催促我们要在1:50分之前进入布达拉宫的第三道门,所以大家仓促的照了张合影便急忙走进布宫大门。

在布宫大门入口处,我们受到了更加严格的检查,几位同伴包里所带的几罐氧气也被扣了下来,导游也被安检人员提出警告!进入第一道门后,步行数十米,在布宫山下有第二道门。这里必须按预约的时间进入,没有到时间的游客只能在此等候。我们一行被允许进入。

进入二道门后,导游让我们慢慢顺着曲折的之字形石辅斜坡路往上走,他先上去帮我们买票。并一再提醒我们,1:50分之前必须到第三道门口。在开始向布宫的山路攀登的入口处,竖立着一座无字碑,这是1693年为纪念布达拉宫红宫落成而立的石碑。三百多年来,它就在这里默默的守候着,记录着历史的沉浮变迁。

我们顺着通往布宫的唯一山路,缓慢的向上走去。这段山路要说也不算长,高度也就110米,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如果放在平原,根本不在话下。可是在这里,感觉就不一样了!本来空气就稀薄,平路走得急点就会感到气喘,更何况向上攀爬。导游说,在这种环境下,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0公斤在运动。没走几步,我就感觉气短,只得坐下来,把气喘匀了才好继续。

经过二十分钟的艰苦爬涉,我们终于于1:40分到达第三道门。这个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才算是布宫的正式入口,导游在这里凭我们的预约券,帮我们买了门票,每人200元,我们在此检票通过。入得门来,便是厚达4米的宫墙隧道。我用手摸摸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抬头看看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墙头上色重的部分是用当地特有的叫白玛草,经过藏药炮制后碓成的,它百年不塌不生蛀虫;这时,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白宫,横空出世,以气贯苍穹之势,出现在我们眼前。高大的白宫前就是德央厦广场,这里是历代达赖喇嘛观看歌舞和藏戏的地方。因为进入白宫后就不允许拍照了,所以游客就在这里拍白宫的外景,同时也是喘气、休息的场地。

沿着陡峭的木制楼梯走进白宫,参观布宫才算真正开始。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110余米,外观13层,内有9层。它始建于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住息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也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不论是它石木交错的建筑,还是从宫殿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每一个来到布宫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独特性。那高大的花岗石的墙身;木制屋顶及窗檐的外挑起翘设计;全新的铜瓦鎏金装钸,以及由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这一切完美配合,使整座宫殿显得富丽堂皇。大殿内的壁画亦算是布达拉宫内一道别致风景。在这堪称巨型绘画艺术长廊内,既记载有西藏佛教发展历史,又有五世达赖生平、文成公主进藏过程,还有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等等,说它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毫不为过。

我们由衷地感叹:当时没有任何现代化工具的旧农奴就是靠着双手把这座世界建筑奇迹一石一垒堆砌而成。从建筑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都堪称完美。大殿内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殿内的壁画也是用当地矿产,红珊瑚、绿萤石磨成粉末,加入特殊原料绘制而成的,所以它千年不掉色,至今依然保持的鲜美的色彩!

从白宫出来,通过平台走向红宫。我趁机掏出手机拍了两张,立即被工作人员制止。红宫内有达赖五世到十三世的灵塔。灵塔是由成千上百吨纯金铸成塔型,各种宝石镶嵌其中。要知道耗资巨大的灵塔,不是达赖自己造的,这是藏民的圣地!他们在自己死后不会把积蓄留给子女,而是兑换成金银珠宝进贡给布达拉宫,以祈求自己和家人有个好的来生,红宫里面珠宝的价值远远超过黄金,这都是藏民们千百来年的积累啊!

从红宫出来,我们沿着布宫后面的山路下山。布宫背面几百年前修建的高耸的花岗石墙体令人叹为观止。站在高处往下看去,拉萨城区尽收眼底。远处的拉萨电视塔的位置就是药王山,近处的一片水域,就是宗角禄康公园。

参观罢布达拉宫,汽车载着我们来到了西藏博物馆。它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是国家无偿拨款9625万元建设的,于1999年10月落成。展馆的外型有像寺庙大殿的金顶,但上面没有法轮和宝幢,馆内天井中有藏族民居。大厅内天花板上的图案充满了藏族风格。

过去一直以为,西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区域,直到参观罢西藏博物馆,我才知道西藏不是人类文明的边缘,也不是人烟稀少历史浅淡。相反倒可能具有极厚重的历史文化,只不过我们没注意,没研究,才湮没在蓝天白云中。象雄文化有一万年历史,中国学者尚无话语权。象雄国在阿里地区,十世纪前西藏通用象雄语;十世纪后,吐蕃王室后裔统治象雄,通用藏语言,将象雄文化逐步同化。博物馆内展出的古格王宫遗址,就出土了大量文物。

在矿野中矗立形制多样的石头,是西藏地域内前吐蕃时期重要的文化现象,与先民的生活风尚息息相关,它们可能有祭祀、纪念、标识等不同的功能,充满神秘。这就不难解释在布达拉宫的入口处矗立的无字碑了!

西藏博物馆展线由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文化四大部分,记载和明示西藏。它象一本厚厚的书本,虽然不大,若仔细看,一天也看不完。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分头打的来到位于拉萨河边的太阳岛的一家藏餐厅吃晚饭。比较有特色的是喝了青稞酒,吃了糌粑。遗憾是的没喝酥油茶。

吃过晚饭,我们回到宾馆收拾行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