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100天《伤寒论》131~133

 再现红尘111 2018-03-23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100天《伤寒论》131~133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131)

解析:本条论述太阳病过经传变与误用吐下致变的证治,兼论与小柴胡汤证的鉴别。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100天《伤寒论》131~133

本条可分三段作解。第一段从太阳病开始至“郁郁微烦”,论太阳之邪渐次向里传变,由胸及腹的见证;第二段从“先此时,自极吐下者”至“若不尔者,不可与”,言误经极吐下,胃气不和的证治;第三段从“但欲呕”至结束,言本病虽类似少阳但实非少阳证,故不可用小柴胡汤。

太阳病,已过经十余日,表邪有往里传变得机转。因胸围太阳之分,故邪气传里而必先胸。邪在胸隔,则心下温温欲吐。“温温”似当改为“愠愠”,读晕,即心中烦闷不舒畅的和,则发生腹微胀满和郁郁微烦。若已热结成实,大便必然干燥,而今大便反溏,说明热邪尚未聚结成实。由于是传经之邪渐次入里,仍未全离太阳,故虽有里热见证,亦不能下之过早而用调胃承气汤。

假设在太阳病未经过传变之前,就曾重用吐下之法治疗,而出现类似上述诸证,情况那就不同了。因为病在表而误用吐下,则必伤其胃气,损耗津液,使邪热内陷而形成胃家实证。置实当用攻下之法,但因胃气已为吐下所伤,故又不宜峻

下,唯当和其胃气而已,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是仲景再次强调,上述诸证若非因吐下所致者,则不可与调胃承气汤。

最后一段是作者自注之词。概括以上两种证候,都有欲呕、胸痛、微溏,颇似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但无论是太阳传经之邪,还是极吐下所致的胃不和,其病变都不在少阳胁下部位,故不可误投小柴胡汤。尤应注意的是,切勿以“欲呕”一证,与少阳的“喜呕”相混淆,本病欲呕是胃气受伤之见证,是为极用吐下之所伤,而与少阳证丝毫无关。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鞭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32)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再服。

解析:本条论述蓄血重证的辨治。

文中的“抵当汤主之”,当移至“下血乃愈”之后。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为何出现“脉微而沉,反不结胸”? 有的注家提出,“表证仍在”之后,当有“而反下之”一句,这样才与下句“反不结胸”衔接自然而合乎常理。因为本论有“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的论断,即太阳在表之邪不解而误用泻下,往往引起邪气内陷而形成结胸证,这样,脉也随之由浮而变沉。但今反不结胸,而其人发狂,出现大人毁物、不避亲疏等证,说明太阳邪热未陷于胸,而是随经入腑,深入下焦,与血搏结形成的太阳蓄血证。太阳蓄血,热与血结于下,故而“少腹鞭满”。硬者,坚硬也,医者可触按而知:满者,腹满也,为患者的自觉症状。病在血分,无关于气化问题,故小便自利。

太阳之邪随经人腑,可形成蓄水和蓄血两类病变。蓄水者小便不利;蓄血者,小便自利,故两证有别而辨识不难。但蓄血证又有轻重之别,若热与血初结而热重于瘀者,证见“少腹急结”,病势较为轻浅,尚有“血自下,下者愈”的机转;若血不自下者,泽勇桃核承气汤下之。至于本证则是热与血久结而瘀必热重,证见“少腹鞭满”,瘀已成形,势为深重,故非下不可,当用下血峻剂抵当汤。“所以然者”,是作者自注句,言知其然,也应知其所以然,是太阳在表,邪热随经入里,与血相结于下焦的缘故。

抵当汤之所以名“抵当”,解释不一。有人认为,这种下焦蓄血重证,非他药所能及,唯有此四药足以抵当而攻克之故名日抵当汤。有人则反对此说,认为若因其方峻猛而命名,那么十枣汤、大陷胸汤攻逐之力,也非比一般,而为何不名冠抵当”呢?然据考究,方中水蛭,古又名“至掌”,故也有医家称此方为至掌汤,而后人讹称抵当汤。我们则认为对于方名的原义不必过细考证和追究,重点应在于掌握其方义及临床适应证。

抵当汤为破血逐瘀之峻剂,既有大黄、桃仁的植物药,又有水蛭、虻虫的动物药,其遣药组方可谓是集活血化瘀之大成,非一般活血剂所能比拟。水蛭味咸,虻虫味苦,二药相配,破血之力尤峻,

又得大黄泄泄热逐療以推荡,桃仁行血化瘀以滑利,可奏血下瘀行,诸证尽愈之效。应注意水蛭不可生用,原文云“熬”,即是水炒人煎。虻虫去翅足,也当炒用。服汤后,“不下再服”,意在言外,得下则止后服。

本方在临床可治疗多种气血瘀结的病证,有时疗效十分满意。下面略举几例治验以作证明。

魏姓女,30岁,河南人,于1969年患精神分裂症、曾住院接受电疗和胰岛素治疗,病虽有减,但未痊愈面出院。终曰自觉头皮发紧,犹如有道铁箍。记忆力严重衰退,言听视动随过随忘,双目呆滞,表情淡漠,经期少腹疼痛,舌质略暗,若略腻,脉沉滑。据《内经》云: 瘀血在下,使人发在,瘀血在上使人善忘,遂诊断为瘀血证。治用本方以活血逐瘀,佐加柴胡、半夏以疏肝去痰,处方为: 桃仁12 克,生大黄10克,炒水蛭、炒虻虫各6 克,柴胡、半夏各10 克。二剂后稍见泻下,证有所减,复诊转方: 桃仁12 克,大黄、丹皮各10 克,茯苓24克,桂枝、赤芍、蒲黄、五灵脂各6 克。二剂后泻下臭秽之物甚多,头紧如箍感顿时松解,喜忘证大有好转,表情也转活跃。自诉其病已愈十之七八。要求带药回老家调治,遂拟桃核承气汤加菖蒲、郁金持之而归。

刘姓女,37 岁,二年前因产后感冒,随即发生眼睛疼痛,失眠。从此右眼视力开始下降,从1.2 降至0.1,经眼科检查,确诊为中心性视网膜炎。治疗后右眼视力恢复到1.0,而左眼视力反从1.5 降至0.1,检查眼底有水肿。某中医给予石斛夜光丸,服后视力有所上升,左眼视力达0.8,右眼为1.2。但继而出现后背及右少腹疼痛,经期两腿发胀,腰腹俱痛,精神紧张,惊怖不安,善忘,六脉弦滑,舌质绛暗,舌边有瘀血斑,据脉证表现,初步辨证为: 气血瘀滞,瘀浊上扰心神。因其视力已有好转,故未加以特殊注意。遂用本方佐加白芍、丹皮以平肝。处方为: 桃仁15 克,大黄、丹皮各10 克,白芍、炒水蛭、虻虫各6 克。病人复诊时述,服汤药后约六七小时,发生一种异常反应: 脑后跳动疼痛,腹痛难耐,随即大便泻下颇多,小便犹如血汁,其后诸痛迅减,周身轻松如释重负。特别感到惊奇的是视力也觉大有好转。又转方用血府逐瘀汤加茺蔚子、决明子,服药六剂后,复去眼科检查,认为由于黄斑区棕褐色变浅变小,而使视力上升。三诊: 继用血府逐瘀汤,加蛴螬、土鳖虫、鸡血藤、茺蔚子等,终获痊愈。

又例,王姓少女,曾患精神分裂症,经住院治疗好转。但后因闭经两月,病复发作,显然证属瘀血,遂投抵当汤一剂,药后血下神安。

最近有人介绍,运用本方治疗冠心病取得效果,说明其不仅可以治下焦蓄血,而且可治上焦心脉瘀血。方用之广、效应之验,不胜枚举。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鞭,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133)

解析: 本条补述蓄血证可继发身黄,以及它与湿热发黄不同的辩证。

太阳病,是其发病之来路。脉沉结,沉主病在里,结即脉跳缓而有歇止,为气血凝滞不利之象。身黄一证,应当区别湿热与瘀血两种因素,虽然两者都可出现身黄,以及脉沉结、少腹硬的共同脉证,但仍有其各自不同的鉴别要点。湿热发黄,其色黄而鲜明如橘子之色,小便不利,可有心烦,但无发狂。瘀血发黄,其色黄而晦暗不泽,小便自利,且见发狂之证。文中“如 狂”的“如”字,柯前伯 认 为是助语辞,不作“象似”解,“如在”。即“如果发在”之义。小便自利,其人发狂,这都是鉴别湿与血的辨证眼目,也就是说,对身发黄,脉沉结,少腹硬的病人来说,更见小便自利、其人如狂,则蓄血证已确信无疑,故日“血证谛也”。”谛”,音帝,证据确凿之意。治用抵当汤攻逐瘀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