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之太阳篇蓄血证

 乐乐书屋 2017-10-01



【原文】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1],其人如狂[2],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3]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106)


【词解】

[1]  膀胱:此指小腹部位,不是膀胱一腑。

[2]  如狂:指神志错乱,似狂非狂,较发狂为轻者。

[3]  少腹急结:小腹拘急或结硬。

【提要】  辨蓄血轻证的证治,并提示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的治疗原则。

【分析】   太阳病不解,病邪化热入里,循经深入下焦,与瘀血相结于少腹部位,形成少腹急结,神志错乱如狂者,称为蓄血证。其证随着人体正气之强弱,病邪之盛衰而有两种不同的转归:一是血结轻浅,蓄血自下,邪热可随瘀血而去,病可自愈,故称“血自下,下者愈。”一是病情较重,邪热与瘀血相结较深,血不能自下,而蓄血已成。其主症是如狂与少腹急结。瘀热互结,经脉不通,故小腹拘急结硬;瘀热上扰,心神不宁则如狂。此时非活血攻瘀不可,惟其外证不解,应暂缓其攻下,以免外邪内陷,故当先解其外,待外证已解,只有蓄血证的表现时,即可用桃核承气汤攻下瘀热。

本条可以判断为蓄血轻证的理由有三:一是病者如狂而未至发狂之甚;二是有瘀血自下,邪热随瘀而去,病可自愈的机转;三是据兼有表证,当守先表后里的治则。

【选注】   成无己:太阳,膀胱经也,太阳经邪热不解,随经入府,为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者,为未至于狂,但不宁尔。经曰:其人如狂者,以热在下焦。太阳多热,热在膀胱,必与血相搏,若血不为蓄,为热迫之,则血自下,血下,则热随血出而愈。若血不下者,则血为热搏,蓄积于下,而少腹急结,乃可攻之,与桃核承气汤,下热散血。(《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蓄血者,在下焦结聚,结聚而不行,蓄积而不散是也。……此由太阳随经,瘀热在里,血为热所搏,结而不行,蓄于下焦之所致。(《伤寒明理论·蓄血第四十九》)

钱天来:……血蓄膀胱之说,恐尤为不经。愚谓仲景之意,盖以太阳在经之表邪不解,故热邪随经内入于府,而瘀热结于膀胱,则热在下焦,血受煎迫,故溢入回肠,其所不能自下者,蓄积于少腹而急结也。况太阳多血少气,阳明多气多血,肠胃为受盛之器,传化糟粕之浊道,百物之所汇,血热妄行,岂有不归肠胃者乎!且膀胱为下焦清道,其蒸腾之气,由气化而入,气化而出,未必能藏蓄血也。……若果膀胱之血,蓄而不行,则膀胱瘀塞,下文所谓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又何自出乎?(《伤寒溯源集·太阳篇》)

【按】   本条蓄血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意义,历代注家认识大体一致。惟对血蓄何部,意见分岐。如成氏谓“蓄于下焦”钱氏云“溢于回肠”,而余无言则谓:“因热结膀胱,致膀胱粘膜出血也,其立随小便排出者,则为血尿。其未能立即排出,而客留时间较久者,则结为瘀块,则不能随小便自下,甚则堵塞尿道,而小便淋沥不利,故少腹急结也”。是将蓄血指为“膀胱粘膜出血”,“客留”而“结为瘀块”。三说均有一定理由,较而言之,当以成说为妥。因为一则论中只曰“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124条),并未明确指出是在膀胱,抑或回肠。再则本证有少腹急结或硬满,是瘀血在下焦的明证。本条虽有“热结膀胱”句,但综观全文,似指少腹部位,不能理解为血蓄膀胱,钱注对此已详加辨驳,兹不赘述。又340条“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可证,盖膀胱关元并称,当指膀胱所在之少腹部位,所以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观点推论,我们认为太阳蓄血当在与膀胱相应的少腹部位。

【治法】  活血化瘀,通下瘀热。

【方药】 桃核承氣湯方

桃仁五十箇,去皮尖 大黃四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芒消二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方义】   本方为调胃承气汤加桂枝、桃仁而成。桃仁苦平活血通瘀,桂枝温阳活血以助桃仁。更合调胃承气汤苦寒泻下,导瘀热下行,为泻热逐瘀,治疗蓄血的轻剂。

方中煎服法,还应注意三点:①以煎出液烊化芒硝。②饭前温服五合(为五分之一的药液),一日服三次。③因方中芒硝量仅为调胃承气汤的四分之一,泻下力较轻,故患者服药后“当微利”。

【临床应用】

近年在外感病中,于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较多出现蓄血证,用本方清化瘀热疗效较好;蓄血证也有出现于急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慢性肾盂肾炎;在内伤杂病中最多出现于妇科各证,如产后发狂,产后阴道血肿,产后恶露不尽,胎盘残留,痛经,子宫肌瘤,亚急性盆腔炎等证;内科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外伤后遗症,实热性中风,粘连性肠梗阻,肺结核咯血,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等证。

本方不仅能治疗瘀血,也能治疗出血;不仅能治疗少腹部位的病证,也能治疗全身各处的病证;既能治疗慢性疾病,也能治疗急重病证;既能治疗瘀热互结之证,也能治疗单纯的瘀血停留。异病同治,其基本病机为瘀血,出血一定由瘀血所致才能使用本方。

【现代研究】   桃核承气汤中之桃仁醇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及较弱的溶血作用,亦有增加血流量和镇痛的作用。桂枝能促进血液循环;大黄、芒硝能增强胃肠蠕动,改善肠道循环及减少毛细管通透性等作用,诸药相合,使活血化瘀的作用更为全面。

【案例】

1王××,女,30岁,己婚,农民。于1975年11月24日诊。因早产后小腹作痛,伴腰痛,继见悲伤欲哭,时又大笑,不能自立,劝说不止,遂来诊治。患者体质尚佳,时而言语不休,诉说胸中憋闷,小腹作痛;时又沉默寡言,问不答话。脉沉实有力,舌质淡红,舌苔白。证属早产后下焦蓄血,小腹作痛,其人如狂。投以桃仁承气汤加麦芽,水煎服。服三剂后复诊,如狂之症消除,只觉小腹微微作痛,胸中郁闷。再投桃仁承气汤加麦芽、香附、百合。又服三剂而愈。(陈士奎.福建医药杂志,1980,(2):24)


2张××,女,46岁。入院前一天突然下腹部疼痛,小便淋漓不畅,一阵下腹剧痛后解出红色血尿约500ml,挟有血块。其后又六次解出血尿。在当地医院注射解痉止血药无效。既往无类似发病史,查心肺(-),左肾区叩击痛(+),下腹压痛(++);血象WBC12,000/mm3,N73%;尿常规:血尿,混浊,蛋白(++),WBC(+),RBC(++);B超示左肾下极可见5×3mm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膀胱内可见86mm×34mm强回声区,变动体位可见移动现象。印象:左肾结石,膀胱内瘀血块潴留。西药以抗感染,止血解疼治疗两天无效,邀中医会诊。证见小腹胀满剧痛、拒按,小便淋漓不畅,尿道灼热感,尿血鲜红,大便干结,舌红边有瘀斑,苔黄燥,脉滑数。属中医血淋,乃膀胱热结瘀阻。以泻热逐瘀为治,用桃核承气汤加味:桃仁10克,大黄10克,芒硝6克,桂枝3克,甘草3克,五灵脂10克,炒浦黄6克,川牛膝15克,二剂。服一剂后,大量瘀血块从尿中排出,尿色鲜红,仍感小便不畅、灼痛,小腹胀痛减轻;服二剂后,尿色转清亮,诸症消失。经B超复查,膀胱未见异常,血、尿常规正常,痊愈出院。(谢慧明.新中医,1991,(10):45)


【原文】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脉微而沈[1],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2],瘀熱[3]在裏故也,抵當湯主之。(124)


【词解】

[1]  脉微而沉:轻度沉脉。微为形容词。

[2]  太阳随经:外感之邪循太阳经脉深入于里。

[3]  瘀热:郁积于里的热邪。

【提要】  蓄血重证的证治。

【分析】   本条“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是作者自注句,插入文中以说理,故“抵主汤主之”,应接在“下血乃愈”后,亦为倒装文法。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不解,外邪循经化热入里,与瘀血互结而发病,病人表现发狂、少腹硬满,为邪热与瘀血结于下焦,且上扰心神;脉微而沉,说明血蓄于里,气血受阻,致脉搏有沉滞不起之象,病以外邪内陷为主。“反不结胸”,说明非实邪结于中上二焦。“小便自利”,则膀胱气化功能正常,知非蓄水之证。其表邪不解而不先治其外,反映里证深重。综合辨析,确为蓄血重证无疑,攻逐之法不可稍缓,里急先治其里,故用抵当汤破血逐瘀。

【选注】   钱天来:上条不言脉,此言脉微而沉,上条言如狂,此言发狂,上条云少腹急结,此云少腹硬满,上条之血尚有自下而愈者,其不下者,方以桃仁承气汤下之。此条之血,必下之乃愈,证之轻重,迥然不同,故不用桃仁承气汤,而以攻坚破瘀之抵当汤主之。(《伤寒溯源集·太阳篇》)

汪苓友:看病之法,须分表里。假若表里之证兼见,须分轻重而直取其邪。上云:“六七日表证仍在”则表邪已衰,非比一二日之盛矣。况其下文云:“脉微而沉,其人发狂,少腹硬满”,明系太阳随经瘀热在里,里证已急,焉得不用峻攻之剂。医人于此,若犹顾虑夫在表之余邪,是为不知证之轻重,治之缓急,斯时人命,不几同儿戏邪!(《伤寒论辨证广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治法】  破血逐瘀。

【方药】 抵當湯方

水蛭,熬 虻蟲各三十箇,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箇,去皮尖 大黃三兩,酒洗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更服。


【方义】   方名“抵当”者,言其瘀血凝聚,坚固难解,非此类尖锐攻伐之品不能抵当之。故用水蛭、虻虫直入血络,破血逐瘀;桃仁活血化瘀;更配大黄荡涤瘀热,因势利导,使瘀血从下而出。方为攻逐瘀血峻剂,使用时应中病即止。对于年老体弱,孕妇及溃疡病者应慎用本方。

【临床应用】

抵当汤在《伤寒论》中用于太阳蓄血证与阳明蓄血证,是外感病中出现的血热互结重证。在《金匮要略》中,抵当汤用于妇人杂病经水不利。可见在汉代就用于外感内伤两个方面。凡见严重瘀血均可应用。由于蓄血在外感病中属于危重病证,本方破血泻下极为峻利,古人应用时多持谨慎态度。

近年,用本方加减治疗重症肝炎出血、脑血栓形成、中风后遗症、子宫肌瘤、经闭、顽固性痛经、癫痫、瘀血发狂等辨证属于蓄血重证者,有较好疗效。

【现代研究】

抵当汤中水蛭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类物质,以及肝素、抗血栓素等,受高热处理后会变性、分解,失去水蛭的生物活性,故使用时须自然阴干,切忌火炙,张锡纯主张生用,似更合理一些。虻虫能扩张血管、强心、抗心肌缺血缺氧等,两药均是治疗陈旧性瘀血之要药。

【案例】

1张意田治角口焦姓人,七月间患壮热舌赤,少腹烦满,小便自利,目赤发狂,已三十余日,初服解散,继则攻下,但得微汗,而病终不解。诊之,脉至沉微,重按疾急。夫表证仍在,脉沉微者,邪陷于阴也,重按疾急者,阴不胜真阳,则脉流搏疾,并乃狂矣。

此随经瘀血,结于少腹也,宜服抵当汤。乃自制虻虫、水蛭,加桃仁、大黄煎服,服后下血无算,随用熟地一味捣烂煎汁,时时饮之,以救阴液,候其通畅,用人参、附子、炙草渐渐服之,以固真元,共服熟地二斤余,人参半斤,附子四两,渐得平复。(《续名医类按》)


2宋××,女,18岁。于1970年8月患癫狂,目光异常,时而若有所思,时而若有所见,时而模仿戏剧人物,独自动作吟唱,入夜尤剧,妄言躁狂欲走,中西医多方治疗未效。病至半月,势渐重笃,卧床不起,饮食不进有数日,邀衣宸寰老师诊视。脉之,六部数疾,尺滑有力;按之,少腹上及膀胱坚硬急结。询其经事,家人回答初得病时正值经期,大便周余未解,小便尚通,舌黯红干燥。乃曰:“王氏《脉经》说‘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水不利……宜……下去瘀血’。脉证合参,属瘀热发狂,急宜泄热破瘀。”疏抵当汤:桃仁25克,大黄10克,水蛭10克,虻虫10克,适缺虻虫,嘱先服下观察。翌日诊视,药后大便得通,证无进退,曰:“证属瘀热发狂无疑,抵当何以不效?殆缺虻虫之故。”仍用前方,亟令觅得虻虫。时值夏月,家人乃自捕虻虫二十余枚合药。服后三时许,果从前阴下瘀血紫黑,夹有血丝血块,大便亦解胶黑之屎。令以冰糖水饮之,沉沉睡去,嘱勿扰唤。翌晨,神清索食,惟觉困乏。疏方生地、白薇、丹参、莲心、荷叶、琥珀调之。竟愈。现已婚生子,未再复发。(黄晓华,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3):17)


【原文】 太陽病身黃,脉沉結,少腹鞕,小便不利者,為無血[1]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2]也,抵當湯主之。(125)


【词解】

[1]  无血:这里指无蓄血。

[2]  谛:音帝(dì)确实的意思。

【提要】  补述蓄血的脉证,并指出小便利否是辨蓄血有无的一个要点。

【分析】   本条承接124条,进一步说明蓄血证的辨证要点:①脉沉结;②少腹硬;③其人如狂;④小便自利。四者俱备,即为蓄血证无疑。脉沉结与上条脉微而沉相类,亦为气血凝滞,脉搏沉滞不起之象。少腹硬,其人如狂和上条少腹硬满,其人发狂也都是邪热与瘀血结于下焦,血热上扰心神的表现,仅程度略有差异而已。至于小便利与不利的辨证意义,上条是在少腹硬满的前提下,如见小便不利,应多考虑膀胱气化失职的蓄水证;如小便自利则应多考虑下焦瘀热相结的蓄血证。本条除此义外,还作为辨蓄血身黄与湿热发黄的要点之一。蓄血身黄而小便自利者,法当破瘀逐血,抵当汤主之。

蓄血身黄是瘀血停滞,营气不能敷布所致。并以肤色暗黄为特征,一般目珠及小便不黄,仅属蓄血的副证,决非湿热熏蒸,肝胆疏泄失常所致之身、目、小便俱黄的湿热发黄可比。况且湿热发黄多为小便不利,一般神志正常,其胀满多在大腹,而蓄血身黄多为小便自利,神志错乱,如狂或发狂,其硬满多在少腹,当加以鉴别。

【选注】   成无己: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胃热发黄也,可与茵陈蒿汤。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非胃中瘀热,为热结下焦而为蓄血也,与抵当汤以下蓄血。(《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程郊倩:太阳病至于蓄血,其身必黄,里热固谛于色矣;脉沉结,里热且谛于脉矣;少腹硬满,里热更谛于证矣。据此可指为血证,而用抵当乎?未也,须从小便谛之。小便不利,前三者虽具,只为蓄血而发黄,属茵陈五苓散证,毋论抵当不中与,即桃核承气亦不中与也。若前三证既具,而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是血证谛,何论桃核承气汤,直须抵当汤主之,而无狐疑矣。(引自《伤寒论译释·太阳篇》)

【案例】

仇景莫子仪病伤寒七八日,脉微而沉,身黄发狂,小腹胀满,脐下如冰,小便反利。医见发狂,以为热毒蓄伏心经,以铁粉、牛黄等药,欲止其狂躁,予诊之曰:非其治也,此瘀血证耳。仲景云阳病身黄,脉沉结,小腹硬,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也,可用抵当汤,再投,而下血几数升,狂止,得汗而解。(许叔微《伤寒九十论》)


【原文】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餘藥[1],宜抵當丸。(126)


【词解】

[1]  不可余药:不可把药渣留下。

【提要】  论述蓄血证的缓治法,并再次指出从小便通利与否分辨有无蓄血。

【分析】   伤寒有热,是太阳表证未解,又见少腹满的证候,知病邪已深入下焦。而少腹满又有蓄水、蓄血之分。若为蓄水证,因表邪内陷,与水互结于下焦,膀胱气化功能失常,邪结不甚,应见少腹里急,小便不利。今少腹满(或硬满疼痛),小便反利,知病在血分,膀胱气化功能未受影响,血蓄下焦,邪结较重,故以抵当丸破血逐瘀为治。

小便利否为辨蓄水与蓄血证的要点之一,为了准确全面鉴别,仍须参合全部脉证,现列表对比如下:


蓄水证、蓄血证鉴别表



鉴别项

蓄  水   证

蓄  血   证

病机

太阳之邪循经入腑,邪与水结,膀胱气化失职,水蓄不行(病在气分)。

太阳之邪循经入里化热,邪热与瘀血相结于下焦(病在血分)。

证候

烦渴,或渴欲饮水;少腹里急;小便不利;脉浮或浮数。

如狂或发狂;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脉微而沉或沉结。

治法

化气行水

活血化瘀

方药

五苓散

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丸)



蓄血证,其程度有轻重之别,病势亦有缓急之异,蓄血轻证,宜桃核承气汤;蓄血重证而病势较急者,宜抵当汤;若蓄血虽重,而病势较缓者,则改汤作丸,峻药缓图之,宜抵当丸。可见蓄血三证,依证立法,用药之轻重,制剂之缓急,井然有序。现将三证证治的鉴别列表如下:

蓄血三证鉴别表


鉴别项

桃核承气汤证

抵当汤证

抵当丸证

病机

热邪与瘀血相结,较为轻浅。

热邪与瘀血相结,较为深重,病势较急。

热邪与瘀血相结较重而病势稍缓。

证候

如狂,少腹急结。

发狂,少腹硬满,身黄,脉微而沉或沉结。

如狂或发狂,少腹满。

治法

活血化瘀,通下瘀热。(先解其外,外解已,乃可攻之)

破血逐瘀(即使表证仍在,仍可用抵当汤攻下)

破血逐瘀,峻药缓图



【选注】   成无己:伤寒有热,少腹满,是蓄血于下焦。若热蓄,津液不通,则小便不利,其热不蓄,津液行,小便自利者,乃为蓄血,当与桃仁承气汤、抵当汤下之。然此无身黄尿黑,又无喜忘发狂,是未至于甚,故不可余駃峻之药也,可与抵当丸,小可下之也。(《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柯韵伯:有热即表证仍在,少腹满而未硬,其人未发狂,只以小便自利,预知其为蓄血,故小其制而丸以缓之。(《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抵当汤证》)

【按】   成、柯二氏,均认为本证没有如狂或发狂的症状,但我们认为邪热与血相搏结,多有神志方面的症状,则本证之有如狂、发狂亦是可以推知的。然而临床使用抵当丸的关键,还应抓住蓄血虽重而病势较缓这一病机特征。

【治法】  破血逐瘀。

【方药】 抵當丸方

水蛭二十箇,熬 虻蟲二十箇,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箇,去皮尖 大黃三兩

上四味,搗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時[1]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词解】

[1]晬时:即周时。一周十二个时辰,即24小时。

【方义】   本方组成及功效与抵当汤同,唯改汤作丸,剂量较小,又分作四丸,且煮丸服用,不去滓,药汁与药渣同时服下(条文特别指出:“不可余药”就是不要把药渣留下)取峻药缓攻之义,是于破血逐瘀方中别裁一法。

方后云:“晬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是说明药后以下血为药达病所,则停后服,若不效者,可再次服药。


【案例】

常熟鹿苑钱钦伯之妻,经停九月,腹中有块攻痛,自知非孕。医予三棱、莪术多剂,未应。当延陈葆厚先生诊。先生曰:三棱、莪术仅能治血结之初起者,及其已结,则力不胜矣。当予抵当丸三钱,开水送下。入夜,病者在床上反复爬行,腹痛不堪,天将旦,随大便,下污物甚多,其色黄白红夹杂不一,痛乃大除。次日复诊,乃予加味四物汤,调理而愈。(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