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则灵,不信无效”是科学问题

 weittiger007 2018-03-23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就是“信则灵”典型表现,也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客观现象。许多科学洁癖的人非常反感安慰剂效应,尤其是认为许多所谓的偏方,保健品,本身并没有作用,而是安慰剂效应。先不说许多偏方和保健品本身就可能或可以有效,就算是安慰剂效应,在医学上是可作为重要手段使用的,设想一下,让患者服用没有任何药物成分的安慰剂,如果可以获得和药物同样的效果,作为患者或家属,我们是选择真实的药物,还是更喜欢安慰剂。如果疾病能被别人忽悠好,宁愿被忽悠。

中西医文化中都是对安慰剂非常重视的,许多高水平老中医看到患者要先有一个判断,或设置一些仪式,让患者接受和相信医生是他们开展治疗的重要前提,对一些发自内心不相信医生的患者,首先要想法打消其顾虑,然后进行诊治。对实在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患者,高明的医生甚至会主动放弃给治疗,建议患者另请高明。“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美国医生特鲁多墓志铭,被认为真正体现出现代医学领域的真正状况,说明医学的最大价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帮助病人。这里的总是去安慰,其实也包括安慰本身也能对患者产生正面影响和效应,当然特鲁多和许多人不一定能认识到这一高度。安慰和安慰剂不应该是被动和无奈,应该是医学的重要手段,可以主动采用。

在药物学研究中,安慰剂效应是必需排除的,我们不能把安慰剂效应误认为是药物的真实作用,所以临床药物研究中专门要设置安慰剂对照,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不等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充分利用安慰剂效应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国和英国许多高级别的医院现在都非常重视安慰剂效应的使用,甚至把这安慰剂效应作为专卖的治疗措施。

反安慰剂效应(拉丁文nocebo解“我将伤害”)可以使用检测安慰剂效应相同的方法检测出来。性质与安慰剂效应完全相反,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最新一项研究表明,昂贵的药物可能让人们更容易感知它的副作用,这是反安慰剂效应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相信、不接受或不希望接受某种治疗,我们的身体或者把治疗效果给屏蔽,要么会无缘无故表现出来一些毒副效应。

这项研究深入探究了这种所谓的“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安慰剂效应指的是在接受治疗后人们因期待有好处而感觉变好一些。对反安慰剂效应而言,患者对治疗副作用的担忧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当被告知假药价格昂贵时,人们更可能报道它的令人痛苦的副作用。但是这并不是人们“编造”的东西。通过大脑成像,这些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追踪到大脑和脊髓中的特定活动模式。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106日《科学》上。研究真正的意义是,再次证明身体自身对治疗相应十分重要,对于临床治疗来说,如果最充分发挥好安慰剂效应,减少反安慰剂效应,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A.Tinnermann, S. Geuter, C. Sprenger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brain and spinalcord mediate value effects in nocebo hyperalgesia. Science, 06 Oct 2017,358(6359):105-108, doi:10.1126/science.aan1221

LuanaColloca. Nocebo effects can make you feel pain. Science, 06 Oct 2017,358(6359):44, doi:10.1126/science.aap84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