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律诗押韵的一点认识

 梦醒小径边 2018-03-23

押韵是写作格律诗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使声韵谐和,朗朗上口,构成声音回环的美,有利于欣赏和传承下来。

押韵需要韵书。古人所用韵书,经历了《切韵》《唐韵》《广韵》《韵略》《集韵》乃至《平水韵》。《平水韵》是唐诗用韵的标准。

对格律诗(律绝)的押韵,存在着不同对看法。第一种意见强调一韵到底,否则就是出韵错韵,就不算格律诗。第二种意见主张首句可借韵,也就是首句用通押。所谓通押(通韵),指的是韵母相同或相近。第三种意见主张全首可通押。

唐诗绝大部分是一韵到底的,因而第一种主张基本上是对的。

主张首句借韵的第二种意见,获得多人赞同和实践。明代诗论家谢榛《四溟诗话》说道“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现代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指出:起句借韵不但七言诗有,五言诗也有。晚唐已经成为时尚,初唐和盛唐也有少数起句借韵的律绝。他例举李白、许浑、金昌绪、李贺、李颀、李商隐、李咸用、郑谷、韩偓、韦庄、沈彬、张籍、白居易、杜秋娘等诸人的作品。

在学习中,我发现下列诗作也是起句借韵的:享有小李杜之称的晚唐诗人杜牧,在五律《愁》诗中,首韵“形”是下平九青,其余四韵:“成”、“”、“”、“均属下平八庚。

苦吟诗人贾岛在七律《咏怀》里,起韵“勤”是上平十二文,其余的“贫”、“人”、“邻”、“频”四韵是上平十一真。五律《赠胡禅归》里,起韵“纯”是上平十一真,其余四韵的“深”、“”、“林”、“寻”,是独用的下平十二侵韵。

北宋苏轼七律《寄题刁景纯藏春坞》,起韵“松”是上平二冬,其余的“风”、“中”、“红”、“公”四韵是上平一东。他另一首七律《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起韵“年”是下平一先,其余的“顽”、“山”、“间”、“删”四韵是上平十五删。

朱熹七律《九日登天湖分赋》,起韵“时”是上平四支,其余的“归”、“晖”、“衣”、“微”四韵是上平五微。

由此可见,起句借韵已得到古代诗人们的认可喜爱,因为它增加了韵字,开阔了创作的空间,况且,首句并不强调要押韵的。

引起较大争议的是主张全首可通押的第三种意见。

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五律《春中田园作》四韵中,“白”、“脉”、“客”,用十一陌韵,而第六句“历”用第十二锡韵。

贾岛的七绝《题兴化寺园亭》中,一,四句的韵字“池”、“知”是四支韵,第二句“薇”是五微韵。

与王维同为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的孟浩然,其五律《送陈七赴西军》四韵中,二、四、六句的“前”、“年”、“先”是下平一先韵,第八句的“还”是上平十五删韵。

诗圣杜甫也有通韵的例子,在五律《客旧馆》四韵中,韵字“亭”、“青”、“冥”是九青韵,第六句“声”是八庚韵。

特别是李商隐有意识地押通韵,他往往东冬通用,萧肴通用,庚真通用。前者如七律《无题》里,押“重”、“缝”是冬韵,“通”、“红”、“风”是东韵。中者如七绝《梦泽》押“茅”(下平三肴)、“娇”、“腰”(下平二萧)。后者跨度更大,如出有名句“雏凤清于老凤声”的七律《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成”、“情”、“声”是下平八庚,“春”、“人”是上平十一真。而在《词林正韵》中,前者属第十一部,后者属第六部。以上可见,唐人在通押上有所突破。

鲁迅也有通押的作品:七绝《赠人》,“妆”,“乡”为下平七阳,末韵“江”是上平三江。

毛主席是诗词大家,他的七律诗,有一韵到底,如《七律·登庐山》:边、旋、天、烟、田,都是下平一先韵《七律·到韶山:也全用下平一先韵。但有用通韵的,如:《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押“”、“”、“”、“用下平七阳韵,、“用上平三江韵。《七律·长征》”、“”、“用上平十四寒韵”、“用上平十五删韵。《七律·答友人》,押“”、“”、“”、“用上平五微韵,用上平四支韵。《七律·冬云》,押“”、“稀”用上平五微韵,“吹”、“罴”、“奇”用上平四支韵。《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押“”、“”、“”、“用下平七阳韵,用上平三韵。

特别是《七律·吊罗荣桓同志》,通用了三个韵,押“”、“”、“用上平五微韵,用上平八齐,、“用上平四支韵。当然,根据《词林正韵》,这些通韵都是允许的。

王力在《诗词格律十讲》指出:律诗“过分追求的工整会束缚思想。”“晚唐的对仗比盛唐的对仗工整,但是晚唐的诗不及盛唐的诗的意境高超。可见片面地追求对仗的工整是不能达到写好诗的目的的。”“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著名学者林克胜认为:今人运用古体格式创作新内容的诗词,却非要死守前代韵书不可,岂非咄咄怪事。某些主持诗词赛事、编选当代诗选者,只要与“平水韵”的分部稍有差池,甚至连唐宋大家已有“通押”先例者,也视为“离格出韵”而打入废纸堆去。

旅外学者申宗信主张:以表现内容的需要为前提,通押与否可以互不影响。“不喜欢通押的,可继续从严不用通押;喜欢通押的,因有前人为例,自然也可以放心大胆去用而不必避忌。”

在习作格律诗实践中,我认为全首可通押是值得提倡的。一是古今名家已有先例。二是一韵到底所用的平水韵与今天的读音有很大的差别。“青”和“清”分属两韵,在今天看来是不可理喻的。

建议在中华诗词学会主导下,像当年编写《汉语大词典》等一百多部辞书一样,集合全国力量,以《诗韵新编》为基础,编写新时代的韵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