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瞒•三郎•隆基•李的开心史 | 我唐日常(十三)

 懒风林 2018-03-24



我唐第七位皇帝(不算小可怜李重茂),玄宗,隆基·李,宫里亲近的人都叫他三郎。不过三郎听上去腻兮兮的,我倒更喜欢叫他阿瞒。阿瞒是玄宗从小的自称,原因他自己没说,后人都说是因为他自小崇拜曹操,就好像现在的小孩儿动不动说:我是奥特曼!闪耀哉佩利敖光线!biubiubiu!


阿瞒一直运道还不错,自打炒王朝股来,一直眼光毒辣,能挑潜力股。28岁买进开元股份(股票代码000713),一直走势平稳,后期又买入天宝股份(股票代码000742),本来势头看涨,却半路相信股市谣言家安禄山,最后输到连裤子都赔了,几乎跳楼。反而是好儿子肃宗眼明手快,赶紧抛了天宝股份,做差价稳赚一笔,换持至德股份(股票代码000756)。(嘿嘿嘿~如果你们懂我在说什么)


我唐21位皇帝里(还是不带李重茂玩)我最喜欢的就是阿瞒。身为处女座,他极其讲究生活品质,可攻可受,能歌善舞,一生享有巨多CP(美男天团:宋璟,姚崇,张九龄,斯文变态李林甫,“不喝吐不罢休”的酒鬼苏颋,相爱相杀的儿砸肃宗,101忠狗高力士,还有西域大肚皮舞娘安禄山......)。


今天,我们不讲阿瞒的炒股伤心史,讲讲和他有关的开心事。


开心事的分割线


1.登基前,小鲜肉阿瞒刚当上潞州别驾,那时韦后和太平公主老是想找机会摁死他,所以他一直很低调,穿得像个民工到处晃。                               



斜眼:你特么说谁民工


阿瞒回长安休假的时候刚好是暮春,一天游玩途中,见一群富家子弟正在昆明池边开party,吃的玩的都非常糜烂,就想混进去骗顿饭吃。


阿瞒可能也没啥礼貌,直接就冲进来了,那些富二代看见一个叫花子进来,面不改色吃这东西,一脸的“我屮艸芔茻”,但又没什么理由把他赶走。有人想了个很损的办法,好让他赶紧知丑滚蛋,便说:“咱们来玩个‘自报家门’的游戏吧!”


这下刚好撞阿瞒枪口上了,轮到他的时候,阿瞒仰头大喊:“我爷爷是皇帝老子,我爸是相王,我自己是临淄郡王!” 


   “啊啊啊啊啊啊~”富二代们吓得鞋都来不及穿,一眨眼全跑了。玄宗大仇得报,一个人面对着满桌的菜,狂喝了三大船酒(唐代土豪饮器就是一个大银船),又吃了个大包子,这才打着嗝回家。---------《松窗杂录》


2. 现代的文艺青年弹吉他,我唐的文艺青年弹琵琶……和打羯鼓。


阿瞒最喜欢羯鼓,曾说过一句名言:“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划掉)羯鼓是八音的领袖。” 


当时的李龟年啊,宁王李宪和李宪的儿子李琎(小名花奴)都是羯鼓好手。


陶羯鼓,2000年陕西蒲城唐李宪墓出土


有一回阿瞒和乐师李龟年吹牛,阿瞒问他:“那个,龟龟啊,你不是很厉害吗?那你打断了多少根羯鼓杖啊?” 李龟年(沾沾自喜) 说:“臣打断五十根了。” (羯鼓杖都是木头做的)

   

 阿瞒二话不说,上前“啪”拉开三个立柜,里面居然“哗啦啦啦”掉下来满满三立柜的鼓杖,都是他打断的。


过了几年,阿瞒听说李龟年居然也打满了一立柜的鼓杖?!就赐了他一根精铁做的鼓杖,让他往死里打。-------《隋唐嘉话》




3.阿瞒性格奔放,像一头自由飞奔,发型飘逸的草泥马,最不喜欢的乐器就是♪独自享受寂寞♪的,闷骚的,琴。


有一天他正听琴呢,心里直起鸡皮疙瘩,实在是受不了,琴师还没弹完就被他吼出去了:“滚~~~~!”,然后阿瞒火急火燎把内官叫来:“快!快点让花奴进来敲羯鼓,我快被琴声恶心吐了。”


琴师:黑人问号???。---------------《唐语林》


4.长安城里有个算命的,他不算寿命,不算官运,算的东西非常变态:你今天会吃什么。偏偏他又算得特别准,所以当时长安的王公贵族争相抢着请他吃饭,可见大家都有多无聊。


这其中只有一个人不信,就是御史大夫(台长!)李栖筠。李台长老实稳重,不跟风信邪,是个干大事的。台长把那算命的叫来,问:“你说说看,我明天吃啥。” 算命的说:“你明天只吃两盘粥,二十碗橘皮汤。” 李栖筠哈哈大笑,偏要和算命的对着干,叫了厨师大做山珍海味,准备明天请客吃饭。

     

第二天一大早,阿瞒想台长了,叫他进宫,说:“今天京兆尹送来了一些糯米,做了糯米粥,爱卿你吃吃看呗。” 过了一会,粥被装在金盘里送来了,李台长心想晚上还要请客呢,这糯米粥饱肚,一万个不想喝,可是皇上发话又不能不喝,只好大口大口,假装很享受地喝了下去。大概台长表演太过逼真,阿瞒很高兴,大手一挥说:“看爱卿吃得那么开心,再吃一碗吧。”


台长:



没办法啊,埋头拼了老命吃呗。吃完回到家里,李台长肚内翻江倒海,上吐下泻,啥都吃不了,只能喝一点橘皮汤。到了半夜,才稍微抢救过来,问下人:“我喝了多少碗橘皮汤?”


下人回话:“回阿郎,喝了二十碗。”


台长:“我传统美德(wctmd)!”


说个题外话,有其父必有其子。台长的儿子就是宪宗时代大名鼎鼎的宰相李吉甫!李吉甫也是破除封建迷信小能手,当时官场有个傻逼习俗,说中书门下政事堂里有张床,是动不得的,动了那床官运就会差,所以久了连床底下也没人敢打扫(懒鬼们,这借口学起来)。李吉甫管他娘的,一当上宰相直接就把那床烧了,床下扫出来的灰尘整整装满了十四个簸箕(铲去聚壤十四畚)。


还有一个题外话,李吉甫的儿子是后来牛李党争的宰相李德裕,所以古往今来都一个样,你要当宰相,你爹也至少得是宰相。李德裕在亳州的时候,有几个妖僧在电视广告上推销“男人喝了强壮,女人喝了漂亮,老人喝了身体棒”的圣水,一时风靡全城,百姓竞相购买。李德裕架了口锅在路中央,锅里放了几块猪肉,李德裕倒上这圣水,对百姓说:“大家看好了啊,如果真的是圣水,能让人延年益寿,永葆青春,那么这猪肉怎么煮都应该是粉嫩粉嫩的,不会变老。” 结果没多久,猪肉就被煮得亲妈都不认识了。


破除封建迷信,你好我好大家好。 ----------《逸史》


5.有一次,阿瞒正坐勤政楼上发呆,见一个修补匠人匆匆走过,就把他叫过来问他:“我有一顶平天冠破了,你能帮我补补么?” 那匠人说:“能啊。” 就拿着平天冠去修补了。完成后,匠人把平天冠交还给阿瞒,阿瞒突然玩性大发,说:“这冠我留着也没用了,就送给你吧!” 


 

平天冠


那修补匠一听,“扑通”趴在地上,嘴里循环播放“万死”,“万死”,“不敢”,“不敢”。阿瞒说:“哎,没事,我教你啊,你回家,在深夜关上门,自己戴着玩嘛!”  ------------《五杂俎》


6.安西将领刘文树伶牙俐齿,阿瞒很喜欢他,可是这刘文树长得实在太像猴子了,阿瞒每次对着他都乐,居然命令乐师黄幡绰去作词嘲笑刘文树,这样一对比,我们现代的老板除了扣你工资,叫你加班,还是仁慈多了,起码没让HR群嘲你。

     

文树知道了这事,偷偷去贿赂黄幡绰,求他要嘲笑可以,千万别提“猿猴”这两个字,他小心脏受不了。黄幡绰也很贴心地答应了。公开嘲笑的那天,黄幡绰对着观众唱道:“可怜好文树,满脸长胡须。文树才不像猢狲,是猢狲硬要像文树。” -----------《开天传信记》




7.对付那些搞不清状况又啰里吧嗦的大臣,阿瞒也有自己的杀手锏。

       

阿瞒很怕热,夏天想建一座凉殿来爽爽,却被大臣陈知节以浪费为由屡次阻挠,因为大概在陈知节眼里,大家都和他一样不怕热。

     

阿瞒受够了陈知节,就直接绕过他开建了,然后选了一个大热天,把陈知节叫过来参观自己的凉殿。


这地方设施很先进,有一辆风扇水车,可以不停地把水珠扇到人身上,扇起的风都能把衣襟都给吹起来。阿瞒赐了陈知节一个石凳子,让他坐着不许动,又给他喝了一杯冰镇饮料(往死里整丫的!)。


殿内阴森森的,根本见不到太阳,四面墙外还不断有水流下,形成几道冰凉的水帘,陈知节坐了一会,冷得瑟瑟发抖,可是对面阿瞒还是满头大汗,热得不行。


老陈菊花一紧,肚子开始咕嘟嘟直响,看来大事不妙。


陈知节几次举手想跑厕所,阿瞒都装没看见,陈知节连着哀求了三次,阿瞒才勉强同意让他走,刚走到门口,陈sir就整个儿......“噼里啪啦”拉裤子里了。


接连腹泻了好几天,陈知节才缓过来。阿瞒特意贱兮兮地来慰问陈知节,说:“你啊,别没事尽知道瞎上谏,我怕热你不知道啊?你是皇上还是我是皇上?” -----------《唐语林》


8.河南参军郑铣和朱阳县丞郭仙舟是两个马屁精,听说阿瞒痴迷道教就写了一首诗,说道教怎么好,怎么妙,一般人还不知道,小手一塞,就把信塞进了洛阳府的政府信箱里。

       

阿瞒看完,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大笔一挥写了张诏书:“拜读你们两个写的诗,感觉你们对道教的研究已经到了专家级别,让你们继续当官实在不符合实际,是对人才的亵渎。不如就罢你们的官,去做道士吧。” 


郑铣&郭仙舟(对唱):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唐诗纪事》



9.贺知章退休的时候,舍不得阿瞒,哭哭啼啼的。阿瞒说,爱卿啊,我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你尽管提要求吧。现在不是流行让名人起名字嘛,贺知章就哭着说:“陛下,我儿子还没有名字,您给我儿子赐个名字吧。”  


阿瞒想了想说:“做人嘛,诚信为本。孚者,信也,那你儿子就叫‘孚’怎么样?” 贺知章满心欢喜回家了,一路上反复念这名字,才恍然大悟,皇上特么叫自己儿子“爪子”。 --------------《开天传信记》


   

 * 关于爪子的意思,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爪子”一词本身就有笨蛋,蠢货之意。详见  元·无名氏 《村乐堂》第二折:“兀那爪子也,你不要言语,我与你这枝金钗儿。” 

     

另一种说法是:“爪”有时也写作“瓜”。《中文大辞典·爪部》爪哇:“元明史皆作瓜哇,系爪哇之误。” 唐并州司兵张义墓志也把“弧”字的偏旁“瓜”写成了“爪”。因此古代“瓜“常俗写为“爪”,也就是此处有可能原文为“瓜子“。瓜子就是现在的瓜娃子,瓜儿,也是傻乎乎,不聪明之意。


最后是个后续报道。


在我唐(六)里面,阿瞒曾经因为学渣萧嵩苦思冥想半天,才想了个乡野大妈都会写的“国之珍宝”而大发脾气。


萧嵩灰溜溜走了之后,阿瞒气得把那张诏书扔在地上,骂道:“萧嵩真是徒有其表!” 左右下人听了“噗嗤”就笑了出来,阿瞒忙把下人的嘴按上:“萧嵩虽然才学不出众,但毕竟是贵为人臣,之前是我和他开玩笑才那么说的。”   


能在下属面前维护高层的面子,真是贴心的大老板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