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触动曾国藩一生的话,所有人都该看看

 wenxuefeng360 2018-03-25

周腾虎,字弢甫,江苏阳湖人。咸丰五年(1855年)来江西投身曾国藩大营。

彼时,曾国藩既遭遇了九江之败,又与江西地方官员斗得死去活来,人们都纷纷质疑他领兵作战的能力,甚至认为他庸碌无能,不堪一击。

南昌地处江西腹地,受到太平军威胁日益趋紧。而曾国藩手上掌握的武装并不多,留下跟他坚守到底很有可能只是与太平军同归于尽,曾国藩身边的幕僚大多数选择明哲保身,退隐而去。

周腾虎来大营之前,曾与清朝众多高官大吏打过交道。在曾国藩最孤立无援之时,慧眼识英雄,不仅认定曾国藩可以成就一番大业,而且把后来成为曾国藩心腹幕僚的小舅子赵烈文推荐给曾国藩。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发觉,曾国藩是一个做事肯“用心”之人。周腾虎“做事肯用心”这句话让困境中的曾国藩颇感温暖,且感慨万端,终生难忘。时隔十年后的同治六年(1867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藩与赵烈文回忆往事时,还特意提到最佩服周腾虎的,就是在江西时所说的做事肯“用心”这句话。

曾国藩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忆驶甫始到余江西军中,即言自古成事,皆用心人。某遍历下游无一人知此,必至溃败后已。公虽兵微将寡,然成事者必公也。余时深佩其心一语。其论世超出寻常者甚多,不可谓非异才。”(《能静居日记》)

通俗讲的意思是:“回想周腾虎刚到我江西军营时,就对我说:‘自古成就大事的人,都是肯用心的人。我普遍观察了长江下游的统兵将领,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料定他们最终都会失败。曾公您目前虽然兵微将寡,但最后能成就大业的人一定是您。’我当时很佩服他所说的用心这句话。他评论世间的事情,确实超出寻常者许多,不能不说是一个怀有异才的人啊。”

这句话不仅彻底点醒了曾国藩,而且让他对自己的性格和行为重新进行了审视。

他不仅对周腾虎肯“用心”这句话反复琢磨,而且对以往的做法进行了全面深刻反思,进而大彻大悟:“常把自己看得太高,对事太急于求成,对人太严格要求,加之个性太过倔犟,脾气太过暴躁,这才弄得里外不是人。”

从此,曾国藩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还常告诫自己:对别人的原谅和理解,比什么都重要;要想取得成功,只能取决于自己,不能怨天尤人。

曾国藩在对诸弟家书中屡次提到:“兄自问近年得力唯有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咸丰七年)、戌午(咸丰八年)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戌午(咸丰八年)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迥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肯用心”也体现在曾国藩办理团练一事上,正是他的“肯用心”,才在众团练大臣中独树一帜,练出一支劲旅,自己也能出将入相,在晚清政坛上占有重要一席。

太平天国起义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之后,咸丰皇帝就尝试着在“贼氛逼近”地区省份直接下令委任在籍大员帮同地方官办理本籍团练事宜。在江西、湖南、安徽等省份分别任命陈孚恩、曾圈藩、周天爵等四十多名团练大臣。这些在籍大员协助当地督抚办理团练后,利用乡情乡谊及广泛的社会关系,在联络和发动群众组成团练武装、配合军队作战、维持地方治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毋庸讳言的是,这些临时组织起来的毫无军事素质的“乌合之众”,看家护院搜查土匪还勉强管用,一与强大的太平军交手,就彻底露出本相,不少团练大臣也因此成了团练的牺牲品。

薛福成在《叙团练大臣》一文中说:“团练之说,即古保甲之法之遗意,防小则可,御强寇则不可;有得力之劲军以剿强寇,而以团练辅之,为坚壁清野计则可,专恃团练以剿强寇则不可。”清政府后来不得不将各省团练大臣陆续裁撤,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底裁撤完毕。

唯独曾国藩与众不同。他到长沙接受协办团练任务后,一开始就只办练而不办团。他深知要与强大的太平军作战,团营绝对派不上用场,只有另练出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武装,才能匡扶时局。虽然这犯了汉人不能握有军权的大忌,但由于战争形势发展也需要这么一支集中而强大的“练勇”来对付太平军,清政府最后也就默认了湘军的存在。

薛福在《叙团练大臣》一文中深有感触地说:“是文正(曾国藩死后谥文正)以团练始,不以团练终,且幸其改图之速,所以能成殄寇之奇功,扩勇营之规制也。”

曾国藩能够在复杂局势下,“用心”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发展壮大,并能够顶住压力,迅速改弦易辙,把办团变成了办勇,取得消灭太平军的成就,不得不说“用心”二字功不可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