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族企业如何处理好亲属员工与外聘员工的关系

 胡杨5689 2018-03-25

全球著名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如沃尔玛、宝洁、米其林、迪斯尼等,在中国多数以上的企业也都属于家族企业。很多公司从小做到大的过程离不开亲属员工的努力,在公司发展的早期,亲属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公司的人员除了一些家族成员之外,还有不少外聘员工,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难免会和出现亲属员工和外聘员工之间的摩擦,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冲突,家族式的中小公司怎样处理与外聘员工的关系?如何均衡公司和老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家族企业的初创阶段,企业的核心人员是以企业家为主的家族成员,因此这时的企业文化往往带有家族文化的烙印,是家族信念和价值观的体现。这种家族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使得家族成员对于家族的事业会表现出无比的忠诚和团队精神,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族企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条件的变革,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和人员不断增加,原有的家族文化就面临挑战,尤其可能体现在对人才引进的局限性和排他性上。

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问题有两个,亲属员工的可变因素,和外来员工如何看待亲属员工。

在公司的创业阶段,亲属员工无疑是最佳人选,可信任度高,做事认真负责,但是,人是会变的,在亲属员工看来,初期的高涨的工作热情,刚开始是出于对老板个人的认可,出于大家相处的感情,出于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再接下来,亲属员工把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当成一种投入,投入就企图有回报,工作越是认真负责,所期望的回报就越高。由于绝大多数经销商公司老板对亲属员工的未来发展和预期收益并没有量化明确,例如大家现在如何如何,我们以后将会如何如何等等,结果导致亲属员工无法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和收益,更无法将自己的投入与回报进行明确,很容易导致亲属员工产生失落感,认为自己吃亏了,尤其是看到老板在对自己态度上的转变,老板的大额消费和奢侈品。当公司开始招聘外部员工时,这刺激更加的明显,这心里不平,自然有气,有气又不感找老板出,只有拿工作出气,拿外聘员工出气。亲属员工与外聘员工之间的摩擦由此而来。

那么,外聘员工又是怎么看待亲属员工的呢?在外聘员工刚进公司时,为了尽快熟悉环境,稳定自己,必然要对公司的人事状况有所了解,对于这些亲属员工,往往是当二老板对待的。当然了,这些亲属员工也会在新员工面前强调自己与老板的关系,我是老板的谁谁谁,言下之意就是自己在公司的历史和地位,自己也是老板这个阵营里面的一份子。刚开始,外聘员工对亲属员工是敬而远之,当二老板看,然后又发现这些亲属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态度也就那么回事,待遇却比自己高很多,心里自然不平,再想象一下以后,高收入,被亲属员工独占,高职务,别亲属员工垄断,自己在这公司里,未来还有什么?于是,看到这些亲属员工,心里是看不起,又不敢激化矛盾,只有转成内耗。

问题分析清楚之后,解决起来其实倒不是那么复杂,这里先谈谈对待亲属员工的一些策略:

1.有感情是好事,但感情的作用期效很短,不能长远的指望这个感情,利益方面的事情还是要量化和明确,越是家里人,话越是要说清楚。

2.亲属员工切忌长期使用,一般来说,最长连续使用不能超过三年,三年之后,要么安排将亲属员工以学习深造的名义送到其他企业,工作一段时候之后根据情况再回调,或是鼓励亲属员工自己创业,自己在资源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3.亲属员工的岗位安排不能是固定岗位,也别简单的安排在一些看起来很重要的岗位上,例如财务,仓库等等。而是要进行轮岗,所有的岗位都要轮一遍,亲属员工应该是个多面手,这样做有几方面的考虑,一是淡化亲属员工在某一岗位上长期工作带来的资深感,二是当作多面手培养,应对外聘人员不足和缺岗时的临时顶替之用。三是淡化外聘人员对亲属员工那种位高权重的感觉。

股权激励越来越成为家族企业提升管理、创新制度的一个热点问题,很多风投甚至把是否拥有完善的股权激励方案,作为对这类企业投资的条件之一。家族企业进行股权激励制度的变革后,由于制度的创新,必然带来企业文化的再造,这会发生两个转变。对老板而言:是从“家族文化”到“企业文化”的转变,对员工而言:是从“打工文化”到“创业文化”的转变。

通过变革激励制度,才能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让更多的人才把他们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真正统一起来。这时,“家族”其实在渐渐变成一个更大的概念――“企业组织”,家族文化则有了更广泛的外延和更深刻的内涵,会逐步转变成为更加多元、包容和规范的企业文化。

在家族企业工作的员工,不少都抱有一种强烈的“打工心态”。他们会认为,企业是某个家族的,而自己是一个“外人”,只在这里谋生而已,很少有员工会树立一种与企业共存亡的观念,忠诚度较低。虽然很多家族企业为加强凝聚力花了很多心思,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极力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但也很难改变员工的这种负面心态。可家族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的改造后,奇迹会出现。由于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直接联系起来了,员工的心理会发生极微妙的变化,员工变成了“自己人”,由为企业干变成了为自己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