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点睛》之:君子儒与小人儒

 昵称5262476 2018-03-25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篇第十一章)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君子小人,或以位言,或以德言,而本章君子儒小人儒,应是就度量规模的大小而言。后人评论子夏之学,谨密有余而宏大不足,固执有余而变通不足。盖子夏以文学著称,爱好人文典籍,精于章句训诂,或过于注重“应对进退”之下学,而忽略了“性与天道”之上达。

 

子夏在教学中或有重末轻本之弊,子游乃讥子夏之门人:“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云。子游言过了,但也非空穴来风。

 

荀子高度推崇孔子、仲弓之学,却斥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谈到子夏氏之儒时如是说:“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荀子·非十二子》)这个评判当然是极其过分极不合理的。衣冠整齐、面色庄重、寡言少语怎么就下贱了呢?不过于此可见,子夏氏之儒规模欠大,严谨有余而潇洒不足。

 

小人儒也是真儒。《子路篇》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所言小人,亦不失为士之次,有相当的肯定,可以参看。本章孔子如此告诫,应非警示子夏别沦为小人,而是让他警惕某些方面的不足,有狭隘拘谨之嫌,从而进之以远大。钱穆说:“推孔子之所谓小人儒者,不出两义:一则溺情典籍,而心忘世道。一则专务章句训诂,而忽于义理。”(《新解》)

 

对君子儒小人儒的解释,历代分歧较大,《安德义论语解读》中介绍了六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贤者识其大,不贤识其小”。这是从见识角度区分“君子儒”与“小人儒”。第二种:“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言必信,信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合义之信者是“君子儒”,不合义之信者是“小人儒”,这是从“信义”角度看。第三种:“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野人”是“小人儒”,“后进于礼乐”是“君子儒”,这是从为学角度看。第四种:“专务章句训诂文字,则褊浅卑狭,成就小者为小人儒,广大高明者为君子儒。”这是从度量角度看。第五种:“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这是从为学目的角度看。

 

上引六种说法,虽有分岐,不乏相通处,录此供参考。

发于2018-3-22《广西老年报》。

《论语点睛》一书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于201612月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