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2-2)   解表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万物和合 2018-03-25
1薄荷  2牛蒡子  3蝉蜕 4桑叶 5菊花  6蔓荆子 7柴胡  8升麻 9葛根 (附:葛花) 10淡豆豉(附:大豆黄卷) 11浮萍  12木贼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主要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部分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的作用,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以及风热咳嗽等证。


一.薄荷
【药性】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兼化湿和中。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其辛散之性较强,是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且有一定发汗作用之药,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风热感冒和溫病卫分证十分常用。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有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功。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能疏肝行气。
另,能化湿和中,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涨痛,呕吐泄泻。如薄荷汤。
【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
【使用注意】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古籍摘要】
《本草纲目》:沾瘰疬,疮疥,风瘙瘾疹。

二.牛蒡子
【药性】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长于宣肺祛痿,清利咽喉。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能透泄热毒,散风止痒。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因其性偏滑利,兼滑肠通便,故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治乳痈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三.蝉蜕
【药性】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兼镇静安神。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喑哑。长于疏散肺经风热以宣肺利咽、开音疗哑,故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症见声音嘶哑或咽喉肿痛者,尤为适宜。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目赤翳障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
另:能镇静安神,治疗小儿夜啼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使用注意】《名医别录》有“主妇人生子不下”的记载,故孕妇当慎用。

四.桑叶
【药性】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兼凉血止血。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用于温热犯肺,发热、咽痒、咳嗽等症,常与菊花相须为用,并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药,如桑菊饮(《温病条辨》)。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凉润脆燥,故可用于肺垫或燥热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而黏稠,或干咳少痰、咽瘁等症。如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3.肝阳上亢眩晕。
4.目赤昏花
另:本品尚能凉血止血,还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宜与其它凉血止血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密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
【现代研究】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五.菊花
【药性】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
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3.目赤昏花。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
4.疮痈肿痛。但不及野菊花。
【用法用量】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六.蔓荆子
【药性】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兼能祛风止痛。
【应用】
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偏于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
2.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益气聪明汤。
另:也可用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5~9g。

七.柴胡
【药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生举阳气。 
【应用】
1.表证发热,少阳证。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之要药。
2.肝郁气滞。治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肭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月经失调、痛经等,如柴胡疏肝散。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如逍遥散。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如补中益气汤。
另:可退热截疰,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用法用量】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使用注意】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八.升麻
【药性】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应用】
1.外感表证。有发表退热之功。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治外感风热夹湿之阳明经头痛,额前作痛,呕逆,心烦痞满。
2.麻疹不透
3.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班。以清热解毒功效见长,尤善清解阳明热毒。故胃火炽盛成毒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痄腮肿痛。
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煎服,3~9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使用注意】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九.葛根
【药性】 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兼直接扩张血管,明显降血压作用。
【应用】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无论风寒与风热,均可选用本品。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项背强痛。
2.麻疹不透
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治热病津伤口渴。治消沟证属阴津不足者,天花散。治内热消渴,玉泉丸。
4.热泄拯痢,脾虚泄泻
另:临床常用治高血压病颈项强痛,如北京同仁茎生产的愈风宁心片即由葛根一味药组成。
【用法用量】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生阳止泻宜煨用。
附药:葛花
为葛的未开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功能解酒毒,醒脾和胃。主要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晕、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常用3~5g。

十.淡豆豉
【药性】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应用】
1.外感表证。发汗解表之力颇为平稳,无论风寒、风热表证,皆可配伍使用。
2.热病烦闷。能宣散邪热、除烦,常与清热泻火除烦的栀子同用,治疗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怅,烦热不眠,如栀子十豉汤(《伤寒论》)。
【用法用量】煎服,6~12g。
附药:大豆黄卷
系用大豆浸兆湿润发芽,晒干而成。性味甘、淡,平;归脾、胃经。功效解表祛暑,清热利湿。适用于暑湿、湿温初起,湿热内蕴所致发热汗少,恶寒身重,胸闷苔腻等症。用量10~15g。

十一.浮萍
【药性】辛,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清肿。
【应用】 
1.风热感冒
2.麻疹不透
3.风疹瘙痒
4.水肿尿少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者不宜使用。
十二.木贼
【药性】甘、苦,平。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应用】
1.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翳障。
2.出血证
【用法用量】煎服,3~9g。
【现代研究】有较明显的扩张血管、降压作用,并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使心率减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