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片时间】第0749期:肥厚性硬脑膜炎

 影像吧 2018-03-26

肥厚性硬脑膜炎

(一)简要病史

男性,53岁。头痛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4个月余,加重1个月余。

现病史:缘于入院前4个月余感冒后出现双耳中耳炎,左侧疼痛及流脓明显,继而出现头痛、头晕,左侧顶枕部尤甚,呈持续性闷痛。

(二)影像所见

颅脑MRI :横断面T2WI(图A)、T1WI(图B)及FLAIR(图C)示左侧小脑幕增厚呈条带状改变,余脑实质未异常:(图D〜F),横、矢及冠状位增强扫描示小脑幕、斜坡后方及双侧海绵窦硬脑膜明显强化。

诊断:小脑幕、海绵窦及斜坡后方硬脑膜异常强化,考虑肥厚性硬脑膜炎。

(三)解读思路

1.有无病变:本例增强后可见病变位于左侧小脑幕、海绵窦及斜坡后方硬脑膜。

2.定位诊断:硬脑膜和软-蛛网膜病变的鉴别应予重视。软-蛛网膜增强后,可见其卷入脑回,或在基底池周围也显影;而硬脑膜增强后则见其增厚处呈线条状或结节状沿 着颅底或颅顶的内层显影或累及小脑幕、大脑镰、小脑镰等处,但不深入脑回及基底池;硬脑膜和软-蛛网膜在基底池处相距尚远,故不易混淆。

3.定性诊断:①中耳炎病史,左侧疼痛及流脓明显,继而出现头痛、头晕,左侧顶枕部尤甚,呈持续性闷痛;②MRI增强示左侧小脑幕、海绵窦及斜坡后方硬脑膜增厚强化;③经激素、改善循环、营养脑神经、抗炎、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症状基本痊愈,头痛较前有所好转。本组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和MRI方面的特点诊断HP并相应治疗,现患者情况良好,因此,诊断确立可信。

4.鉴别诊断:转移瘤或斑块型脑膜瘤可表现为沿硬脑膜生长而呈新月形增厚,强化 明显,但病变多较局限,且不均匀,必要时需行活检鉴别。

(四)述评

肥厚性硬脑(脊)膜炎(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HP)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疾病,其特点是硬脑(脊)膜的纤维性增生,引起神经系统进行性损害,临床常表现慢性头痛和脑神经麻痹。病因分为继发性和特发性,对一些病因不明的增生性硬脑膜炎,称为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diopathic 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IHP)。

CT多无特殊表现,少数硬脑膜肥厚明显者,可见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并可见强化, 有的可表现为局部较高密度影或钙化点,以小脑幕多见。MRI可见沿颅顶或颅底的颅板下方以及小脑幕、大脑镰分布的硬脑膜局部或弥散性增厚,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强化影与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反应有关。若为局部硬脑膜肥厚,有时可出现硬膜嵴及病灶周围脑组织水肿。局部病灶多位于小脑幕、双侧额部硬脑膜、大脑镰等处,而颅底硬脑膜局部肥厚并不多见。若为弥漫性硬脑膜肥厚,可见线性或结节性强化。结节性强化表明硬脑膜肥厚不均等,可能与硬脑膜反复感染或不同部位感染程度不均有关,此现象提示预后不良。低颅压者还可见大脑中线结构下陷,如桥脑扁平,第四脑室变小,小脑扁桃体下疝等。磁共振 MRA和MRV还可显示脑动脉和静脉窦的受累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