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础】硬膜静脉窦的解剖

 yyzster 2020-08-06

硬膜静脉窦(dural venous sinuses),是脑静脉系统中特殊且重要的一部分,在结构上与脑静脉不同,是硬脑膜某些特定部位的隧道空隙(即硬脑膜的外层和内层在一定部位相互分离形成的腔隙),位于硬膜的骨膜层和脑膜层之间,其内表面衬以一层内皮细胞,即为硬膜窦,它不具有弹性

脑的浅、深静脉注入硬膜窦。硬膜窦腔内无瓣膜,但是在脑静脉汇入硬膜窦的入口处由半月瓣等类似装置,调节入窦血流。

硬膜窦收集脑膜颅骨板障静脉和眼眶等处的静脉血,最后汇入颈内静脉;同时硬膜窦通过蛛网膜颗粒等结构回收脑脊液汇入静脉血。

硬膜窦是一个连续的管道系统,主要由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及其它颅底诸窦组成,最后穿过颈静脉孔,续为颈内静脉。

本篇主要来介绍上述六个主要的的静脉窦:

一.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上缘,相当于颅顶中线略偏右侧,隐在颅骨的矢状沟和大脑镰的附着缘处。前方细小,起自鸡冠,向后至枕内隆凸附近的窦汇

上矢状窦管壁呈三角形,自前向后逐渐加宽,由上壁和两侧壁围成。在上矢状窦的两侧壁上有许多小囊称为静脉陷窝外侧陷窝。窝内有呈小米粒至绿豆大小的蛛网膜粒,但在小儿则为蛛网膜绒毛。蛛网膜粒蛛网膜绒毛是脑脊液由蛛网膜下隙回流入硬膜窦的必经之路

静脉陷窝排列在上矢状窦的两侧,以顶部最多,其次为额部。其与颅骨中线间的距离大多在2cm以内,故一般把颅骨中线两侧2cm以内的区域视为“危险区”。

上矢状窦主要收受大脑背外侧面上部内侧面上部的血液以及通过蛛网膜粒或蛛网膜绒毛再吸收回的脑脊液。窦的血液流向由前向后。上矢状窦在颅内与大脑浅、深静脉以及其他诸窦相通。

上矢状窦在MRI上的位置:

临床:

上矢状窦具有神经分布,起于三叉神经的半月节,刺激或结扎上矢状窦时可以引起动静脉压和脑脊液压的改变,甚至引起呼吸和心跳的变化,说明其对调节恒定适宜的脑内压有重要作用。

因上矢状窦与颅内外有广泛的交通,因此头皮、颅骨、鼻窦的感染有可能引起血栓性上矢状窦炎。血栓形成后将影响大脑外侧面静脉的回流,产生严重症状。

上矢状窦血栓较其它硬膜窦血栓较为多见。

二.下矢状窦

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下缘后半或后2/3处的两层硬膜内,呈弓形由前向后小脑幕的前缘处,与大脑大静脉汇合延为直窦,后部稍增大。

下矢状窦接受大脑内侧面大脑镰胼抵体的部分静脉血。

三.直窦

直窦,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的连接处,其前部连于下矢状窦,直行向后,后部与上矢状窦后端相接,在枕内隆突附近与上矢状窦汇合,并在两侧延伸为左、右横窦。直窦仅次于上矢状窦,是颅内第二重要的引流静脉。

直窦主要收集下矢状窦大脑大静脉(属大脑深静脉组,由两侧大脑内静脉合成,称Galen 静脉。)的血液(有时小脑上静脉、小脑幕静脉、小脑幕窦和基底静脉也汇于此窦内)。直窦的粗细取决于大脑大静脉形成直窦的下矢状窦主干的粗细。

直窦在MRI上的位置:

临床:

直窦血栓可产生类似大脑大静脉栓塞的症状(如昏迷、高热、心动过速、惊厥、去脑强直发作、瞳孔缩小及视盘水肿等)。

后颅窝肿瘤时,于颈动脉造影静脉期可见直窦升高

四.横窦

横窦,为颅内最大的、成对的静脉窦之一,位于小脑幕后缘外侧缘,枕骨的横沟中(两侧横窦与上矢状窦和直窦汇合处,称为窦汇)。

横窦起于窦汇,向外、向前行至岩枕裂处急转向下,延为乙状窦

左右横窦断面口径常不对称,上矢状窦血液偏流于右侧者居多(约63%),所以常见右侧横窦较粗,即右侧横窦明显大于左侧。正常人亦可见一侧横窦缺如(见下图示:)。

横窦除了接受上矢状窦直窦的血液外,在行程中还可接受岩上窦、小脑下静脉、大脑枕叶静脉、枕窦、小脑幕窦、板障静脉以及导静脉等的注入。因此其口径可随行程而加粗

窦在MRI上的位置:

临床:

一般横窦无主要导血管与颅外相交通,因此自枕部横窦上缘入路,可无大出血的危险。

通常两侧横窦不等大,右侧较大。当右侧横窦急性阻塞或右侧颈内静脉结扎时可发生脑静脉回流障碍,甚至脑疝。

简单介绍一下窦汇:

窦汇,上矢状窦直窦左右横窦的相汇合之处。实际临床中,四个窦真正结合在一起的是少部分。

窦汇变异情况极为复杂,其形态结构和吻合特征对临床有重要的意义。 

五.乙状窦

乙状窦亦为颅内成对的最大的硬膜窦之一,位于颞骨乳突部和枕骨内侧的乙状沟内(两层硬脑膜之间)。

下图为去掉小脑幕后:

它上接横窦,在横窦离开小脑幕处开始,沿乙状沟呈“S”形弯曲向下内行,横过颈静脉突转向前,至颈静脉孔,向下通过颈静脉孔延续为颈内静脉。

乙状沟的沟底骨壁很薄,与乳突小房隔壁相邻,并借乳突导血管与颅外浅静脉相交通(乳突导血管,连接乙状窦与耳后静脉或枕静脉。当乙状窦较横窦显著细小时,乳突导血管常可补助乙状窦引流横窦的部分血液)。

通常,岩上窦注入乙状窦近侧段,岩下窦可能注入远侧段。此外乙状窦还接受小脑静脉、脑桥外静脉和延髓静脉的注入。

临床:

乙状窦仅以骨薄片与鼓室和乳突小房相隔,故耳及耳周围的感染可以引起血栓性乙状窦炎。病人常表现为全身感染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病变发生于较粗一侧(一般为右侧),可能出现脑淤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如病变向岩上窦、岩下窦和海绵窦蔓延,还可以出现面部麻木、眼球运动障碍、眼球突出甚至失明。

做腰穿检查,行奎肯试验(Queckenstedt test),即压迫患侧颈内静脉时,脑脊液压力不上升或上升很少,表明同侧乙状窦(或横窦)有阻塞。

六.海绵窦

海绵窦,为成对的静脉丛结构,位于颅中窝,蝶骨蝶鞍两侧的两层硬脑膜之间,是一个不规整的宽大腔隙,内衬一层内皮,并有结缔组织的小隔把窦分为多数互相交通的小腔,呈海绵状,故名。窦的范围由眶上裂内端到颞骨岩尖。大小长约2cm,宽1cm。

两侧海绵窦在垂体窝前方和后方各有一横行支,为海绵间前窦海绵间后窦

海绵间前窦海绵间后窦左右海绵窦连接起来,向前借助眼上静脉与面部内眦静脉沟通;向后借岩上窦与横窦或乙状窦沟通,借岩下窦与乙状窦或颈内静脉沟通,借基底静脉丛与椎内静脉丛相交通;向下借卵圆孔等处导血管与翼静脉丛交通;向上借基底静脉、大脑大静脉与直窦相交通,并借大脑中静脉、Trolard静脉、Labbe静脉与上矢状窦横窦沟通。

    海绵窦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颈内动脉通过。

海绵窦在MRI上的位置:

临床: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大部因面部危险三角感染所致。内眦静脉至眼上静脉至海绵窦途径。海绵窦内相应神经受影响,严重者累及垂体可有内分泌症状。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ous Fistula,CCF):是由于颅内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交通,导致海绵窦内的压力增高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最后,了解一下静脉窦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