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和心理暗示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比较很大 从最直接的概念上来说: 共情又称神入、同理心、同感心、等,顾名思义就是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能力。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借助知识和经验通过他人的言行,去深入对方世界去体验他人的情感和思维。对于咨询师来说,与来访者共情是必不可少,而且要因人而异的表达共情。 而心理暗示是指在非对抗的情况下,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影响,进而使被暗示者按照暗示信息去行为和思考。既然是暗示,在表达上一定会比较含蓄。如:一些女生面对自己喜欢的男性时,碍于面子不敢表白,于是就会给男性各种暗示,示意自己喜欢对方,对方应该有所行动。 从涉及的角度来说: 共情是体验他人内心情绪、情感和思维的能力,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感受,而不是自己的角度,体验的也不是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思维。 心理暗示是有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之分,他人暗示是:另一个人把一些暗示信息传递给自己。像:在回答选择题的时候,同学悄悄地给你做个手势,暗示你选择哪一个。自我暗示是:暗示信息来自于自己,像:我很棒、我很帅气、我很漂亮、我能行等等。不管是他人暗示还是自我暗示,都是从暗示着的角度出发通过暗示信息去影响被暗示者。 从难易程度上来说: 心理暗示是每个人都会的,都能运用的,但共情却不是每个人可以做到的,共情相对于心理暗示更难,而且很难把握,需要不断的去验证是否真的与对方共情,在表达共情程度上需要因人而异,在表达共情的时候可以运用心理暗示,让对方知道自己对其理解。 共情和同情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是拥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人们都会同情弱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弱者的情感和思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