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城最后的一家修笔店,在无人光顾中坚守

 静候a 2018-03-26

畅读荐:北京东四街上,一家小店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门额上挂着的牌匾写着——广义修笔店。在周围繁华的喧嚣之中,它孤独地等待着下一位客人。

文章来源:了不起频道

————————————————

如今,钢笔的使用率已经很低了,

大家习惯了手机、电脑的快速简单 ,

好像很少有人拿钢笔写字了。

我有一只老式“英雄”钢笔 。

当初为了买到它,我跑了很多家老式钢笔店。

可是,已经用了5年的它,在上周突然宣布罢工。

为了修好它 ,我跑了很多家文具店,

偏偏店里的员工都是只卖不修。

我于是在网上搜寻许久,终于被我找到京城的最后一家修笔店——广义修笔店。

位于北京市东四北大街的广义修笔行,已经是京城仅剩的一家修钢笔的店了。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银街上,它看起来低调质朴毫不起眼。

殊不知,它已经在那经营了四十几年。

“一天也等不来一个客人,为什么不把店盘掉?”

北京的房价一日高过一日,

这个小小的修笔行也跟着身价倍涨。

于是许多人开始求租,但都被店家拒绝。

租客们都以为他嫌租金低,

他却说:“这不是钱的事,你们不懂。”

这个店主就叫张广义,是北京最后一位修笔匠。

近90岁也不选择退休,安静的在闹市中守着这家修笔店。

他修了70年的钢笔,

无论是英雄还是万宝龙,都能在他手里活了过来。

他说他是这京城里的最后一位修笔匠,

如果连他的店铺都关门了,

钢笔要怎么办?

蓄水钢笔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直到第19世纪初期,钢笔才初具雏形。

1947年,17岁的张广义开始跟着父亲卖钢笔。

那时候的钢笔是个稀罕物,是响当当的“幸福四大件”之一。

哪家的姑娘结婚,如果有一只钢笔,那就就是最体面的嫁妆。

所以当时中山装还特意开个口子,

就是为了让人们露出别着的钢笔盖。

一开始张广义是没有老师,也没有教材可以看得。

他就自己摸索,

等把钢笔的款式、结构都琢磨透了,

张广义的父亲就拿出积蓄给张广义开了个店。

那是东四大街上,

广义修笔店第一次挂牌。

样式二

天天摸钢笔,十个手指都是墨水印

初次去店里修笔的人可能会觉得,

张广义对陌生人会有些冷淡。

但他并不是本意如此,

而是因为他会感觉顾客是只是看了一些报道慕名而来的人,

并不是真正的热爱钢笔。

但如果顾客只是和他谈谈钢笔的细节,

你就会发现,他的眼睛里会放着光似的和你迅速热络起来。

张广义的工作台上堆满了书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张广义修钢笔只记得钢笔不记得人。

有位顾客因为感谢他修好了钢笔,所以送了一副字画给他。

到店里支行,张广义正在修笔,头也没抬起来:“谁?不记得了。”

顾客说明来意之后,张广义特别不好意思,

因为他当时眼里只有钢笔,根本没留心眼前站的是谁。

他说自己就愿意看见写字好看的人,用上好写的钢笔。

至于写字的是谁,那不重要。

样式二

张广义说:因为手的温度,让写出来的字有了灵魂

张广义修笔行有几个人人皆知的原则:

“能修就不换笔尖”

“能少收钱就少收,能不收就不收”

这承诺书的落款96年10月,张广义真的将承诺都做到,

并坚持做了许多年。

店里的墙上满满都是顾客的肯定和一些奖状,

一些国内的文人画家如果上门修笔,

还会特意赠一幅字画,专门裱好送到店里来。

剧作家吴祖光、书法家雁翎怀德、张原等人都赠送过字画。

文物鉴赏收藏家王世襄还题诗一首:

“半厘小肆客争临,笔好人诚惬众心,若问缘何常灿烂,只因骨内有真金。”

与崔永元合照时,紧紧握着张广义的手

直到二十年多后,

圆珠笔、中性笔相继出现,抢走了钢笔的风头,

手机、键盘的流行也让钢笔渐渐淹没在过去里。

店里的客人也开始变少,当初还在店里学手艺的徒弟最后也都转行。

这修笔行就只有张广义依旧还在守着,

等待人们拿着钢笔走进来,

可惜用钢笔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几乎没人注意到这间十几平米的小店了。

随着张广义的年纪增大,

广义修笔行的营业时间从全天到半天,

缩短到现在每天下午的3点—5点。

这家店和店里的钢笔留给我们的时间,

就剩这2个小时了。

现在老人的身体也越发不如以前,时间缩短只剩一个半小时。

还有画家专门寻上门来,他是用钢笔作画的,

如果钢笔不好,滴一滴墨到纸上,这幅画也就废了。

他说自己只信广义修笔行的手艺。

后来还有人拿着3万块的万宝龙,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广义修笔店。

这支笔之前没有一个人敢拆,张广义用指肚摸索了笔尖一会,

拿下放大镜说:“小毛病,二十块钱就能修好。”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

有位老爷爷牵着上学的孙子来修笔,

在店里东瞧瞧西看看,小心地问:“三十年前,马路对面的修笔的是您吗?”

直到拿出当年修过的那支钢笔,

张广义才笑着拱了下手:“是我呢。”

但是更多的时候,

一下午也来不了一位客人。

只有老人和钢笔陪着修笔店,静静听着马路上的车声和行人的交谈声。

店里没有电视机 ,只有一台老式手机,

常常会有外地客人打来询问修钢笔的事宜。

但张广义也只能遗憾拒绝,

因为他老了,广义修笔行也老了。

剩下的时间,店里就会只有他认真擦拭每一支钢笔的身影。

包括那支1939年产的派克笔,

那是他省吃俭用,存钱买的第一支钢笔,

时隔七十年,还在店里好好的保存着。

摸摸这些老钢笔,看着没有变过的老店,

那个情意都融在笔尖,化在纸上的时代,依稀还在眼前。

恍惚间,张广义都忘了自己已经老了。

也有人出高价要盘下这个店面,但是都被张广义拒绝了。

这已经是最后一家修笔行了,如果关了客人怎么办呢?

哪怕只有一个人需要,店也要经营下去。

这不是钱的事,这是一家老店给客人的承诺。

他的身后,是客人提的两个字:笔魂。

北京东四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儿。

或许不知道这家十平米的小店,有着几十年的历史。

这家店见证了张广义从一个少年长成白发苍苍的老人,

也见证了钢笔从旧时走到今天被其他事物渐渐取代的过程。

或者,有一天广义修笔店真的关了,真的很多人都忘记了它,

但是我相信,

那些被它修好的那些钢笔,还是会记住它曾经的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