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敖VS钱钟书,读书带给人2种智慧

 昵称53634572 2018-03-26

授权图片 | 孙春苗 摄

前两天,李敖去世的消息刷屏了。

其中李敖评论钱穆、钱钟书、金庸的视频也被翻出来了。在一个节目中,李敖对钱钟书的评价不高,他虽然承认钱钟书博学,但却认为钱钟书是“读死书的”。

钱钟书是清华才子,父亲钱基博是文学研究专家。钱钟书在有些人哪里,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学术上有《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都是经典。一部《围城》迷倒众生。李敖对钱钟书的评价显然有失公允,钱钟书和李敖是不同的读书人,代表了读书人的两种智慧。

读书人的狂傲

从大的范围来讲,钱钟书和李敖都可以称之为读书人,而且在他们的时代,都是有名的才子。所以,他们的狂傲是一样的。

钱钟书以外语和国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在他即将从清华外文系毕业前,冯友兰亲自告诉他,将破格录取他留校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

钱钟书却一口回绝,并狂妄地说:“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

敢于这样公然批评自己的老师,钱钟书的狂傲可见一斑。

钱钟书曾说,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钱钟书沉默了,没有了高调的言论,只有踏踏实实的学问。他似乎读懂了父亲给他取的字“默存”的用意。

李敖的狂傲是一生如此的。

他曾说,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说我吹牛的人,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如果说我要看我敬佩的人,我就照照镜子!”

这些话,让人感到李敖的狂傲近乎一种自恋,一种营销。所以,他虽然自己把自己捧上天,其实在社会上,并没有人认可他的自夸,估计也很少有学者会当真。

所以,单从狂傲上看,钱钟书和李敖,都有一种狂狷的性格,只不过钱钟书更加直率、自然、可爱、可敬而复可亲,而且懂得收敛。这可能也与大环境有关系。

而李敖的狂傲,似乎总有一种营销的动机在里面。

学问的圆融与性格的外张

虽然,钱钟书和李敖都可以称作读书人,但他们的研究领域不重合,而且最终的道路也颇为不同。

钱钟书一生,追求的是学问的圆融。从《谈艺录》《宋诗选注》到《管锥编》《七缀集》,钱钟书的文学可以用博大进深、炉火纯青来形容。

“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必成俗学”。从钱钟书这句名眼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心中的学问,是少数人的事,是在远离热闹的荒江野老屋中成就的。热闹的学问,像李敖那种,都不是真学问,而是俗学。

钱钟书一生基本没有接受过任何采访,也很少参加集体性的活动。这与李敖热心采访、演讲形成鲜明对比。

据说,钱钟书的《管锥编》始终是用繁体印刷的,他生前不同意出简体本。在他看来,似乎是不懂繁体字,也就没有必要读《管锥编》了,因为也读不懂。

而李敖,受到西方民主自由的影响很大,他跟胡适很像,他不满足于在书斋里做学问,他有政治诉求,也很会推销自己和自己写的书。

在台湾,李敖的确可以说得上是一个斗士、战士。

1982年3月16日,台湾作家李敖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32年来,我是台湾惟一可以很狂放表达自己的人,很多人不敢做,很多人做不到,当然,很多人不屑做。但是我敢,我是一个顽强的战士,我要在与官方不合作的大前提下,突破封锁的重围表达自己。”

李敖书斋里的学问,比不上钱钟书。但是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敢说敢做,可以说李敖某些方面继承了鲁迅和胡适,他身上有胡适的自由的精神,研究问题的科学精神,还有鲁迅的锋芒和批判精神。

所以,李敖说钱钟书是读死书的,一方面指钱钟书是书斋里的文人、学者;另一方面,钱钟书的学问里似乎是缺乏一些创见的,这当然是想对于他庞大的知识体谅来说的。

当然,钱钟书肯定是不愿意公开谈论别的人的,他也一定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正如杨绛所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