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少年心理发展百解系列之二:少年心理(12-15岁)

 光明老师 2018-03-26

9、性心理发展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关键

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心理学家霍尔称青春期为“暴风骤雨”的时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之前大不相同,而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的基础,性生理的发育必然带来性意识的发展。

就青春期而言,一般认为,从性意识的萌芽到爱情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1)异性疏远期,这个时期由于青春萌动,男女生理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是他们感到陌生不安,又由于缺乏两性的知识,因此在异性面前,就产生了一种害羞或畏惧的心理,从而使男女同学暂时疏远。这种疏远很微妙,其具体的表现有各自对自身发育巨变的一时难以承受,不过这只是个暂时现象,也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对自身和异性生理心理的理解和适应,他们之间的疏远会逐渐消除。2)异性接近期,真是一个较长的时期,家长和老师对这个时期的青年男女,要教育引导他们集中精力学习,正确分辨友谊和爱情,在与异性交往时要做到积极而有分寸,热情而又慎重,避免早恋。3)两性恋爱期,这个阶段一般是青春期性意识表现和发展的相对成熟阶段,也是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从上一个阶段接触的基础发展而来的,但又与上一个阶段有着区别,从这个阶段才开始逐渐产生和形成的真正的爱情。

10、少年期的心理矛盾与冲突较为激烈

少年期是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该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又显著加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然而心理的发展却远跟不上生理的发展,因此造成身心矛盾,面临心理危机。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困惑与矛盾包括:(一)成熟感与幼稚性的矛盾;(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三)个人评价的理想化与自身实际不一致的矛盾;(四)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

31少年期是“心理断乳”期

    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不能把它看成对自己的挑衅,应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11、少年期是人生的“第二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指的是,幼儿三四岁左右(时间可能会提前,因孩子的情况而定),由于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多,就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虽然能力不强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干,变得不太听话。

有些心理学家称少年期为人生的“第二反抗期”。这是从少年渴望摆脱对成人心理上的依赖,追求独立的意义上说的,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强烈的独立意识。

12、少年期出现假想观众

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生理上的各种急剧变化使少年们将心思从客观世界转入到主观世界中,其表现是少年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开始想“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等问题。由于思维反思能力的增强,他们会更多地思考自我,认为自己是别人关注的焦点,出现假想观众,总是尽量避免各种形式的尴尬。他们觉得每个人都在关注他们的言行,来自师长的一句轻微批评对于他们来说也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13、少年期与父母的关系表现为观念、情感和行为的疏离

少年期与父母关系的变化表现为:第一,观念上的疏离,少年们在任何事情上都强调自己的主张和意见,不愿意接受父母的观念和规范;第二,情感上的疏离,由于少年们在情感上更依赖于同龄朋友,与父母间的感情不如以前那样亲密了;第三,行为上的疏离,在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

青少年心理顾问,助力青少年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