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清单,情绪手绘,看书注重框架》__5个维度深度解析,高效有逻辑的笔记术是怎样炼成的?

 南山_松柏 2018-03-26

经常在后台有收到许多工作之后的小伙伴在问,小编,有没有那种适用于工作党的手帐方法呀~


这次,rika给我们带了她在生活、工作、学习等领域践行笔记术的超级干货!一定不要错过哟~


——同样爱用笔记术的阿润




作为一名手帐博主,经常有朋友问我:

纸质手帐和电子笔记的区别是什么?我不知道究竟哪个合适我,你能推荐一种最好的并告诉我理由吗?


当然,有时候也会收到这样的质疑:


做那么多笔记,不会觉得很浪费时间吗?有时间多看点书,不是能吸收更多知识吗?


首先我想明确的是,在不谈目的的前提下谈论工具的利弊是毫无意义的,


笔记只是一种介质,并不是目的。


先分享一些我最近手头上的笔记:


踏入职场,尤其是开展复杂项目,需快速收集、拆解问题、推导解决方案时,会发现一副纸笔比什么工具都好用,灵活不受限制,快速构建推翻在重构。(笔记本:Traveler's notebook regular size)



也会用流程图绘制。(作图工具:process on)



生活中,面对快节奏生活,知识付费浪潮、碎片化阅读,容易迷失在对知识的快速消费幻象之中,使用笔记罗列从浅到深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的打卡,能让我快速沉静,保持专注。(笔记本:Traveler's notebook regular size)



电子软件我会使用滴答清单。



学习时,深知信息不等于知识、获取后还需内化,帮我解构重构。


会用纸笔画线画圈。(笔记本:Traveler's notebook regular size)



也会用思维导图梳理解构,将知识点关联,以便全盘理解、随时查阅复习、重组创造。(作图工具:MindNode)



使用电子笔记采集信息、整理知识体系、撰写草稿、关联知识、再次输出。(笔记工具:印象笔记)



使用时间轴、待办清单、番茄钟等工具处理工作、跟进项目、保持条理、提升效率。(笔记本:国誉Biz A5 size)



在规划、执行、回顾时都能用到。



这种手帐在日本上班族几乎人手一本。



情绪上,在得不到疏解、不便于宣泄的时候,都会选择用手绘或书写的方式与自我对话。



好,让我们进入正题,正式分享我关于笔记的看法。


我对笔记的心态,用《麦肯锡的笔记术》中的话,应该注重笔记的结果,而不是过程,所以,对于实用性笔记,美观与整洁并不是目的。长期关注我读者了解我特别喜欢「为我所用」,即一切都要以提高自己为最终目的,拆解下来,用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收集信息、整理分类

  2. 二次处理、解构重构

  3. 解压宣泄、整理思路


我会从这三个方向分享一些自己亲身实践证明好用的笔记术,并且会深入解释方法    背后的思维方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用笔记帮助学习


康奈尔大学笔记本推荐按照“黄金三分法”将笔记分为三个区域。针对听讲传授类为主的课程,可以采用上图图左侧方法,按照“板书-发现点-总结”的顺序:


1. 上课讲课堂框架、重难点记录在“板书”

2. 期间发现问题、需备忘的点,记录在“发现点”

3. 利用下课或做作业之前的10~15分钟时间,回顾“板书”、解决“发现点”后,用自己的话,在总结区域完成本课程内容总结,完成课程内容内化。


针对实践性的课程,可采用上图右侧方法,按照:“题目-重点-行动”的顺序:



  1. 上课先将题目/目标/背景等概述性问题记录在“题目”区域

  2. 将实践关键点罗列在“重点”区

  3. 行动前,根据重点将行动步骤罗列在“行动”区,按此执行



二、用笔记处理信息


比起学习笔记,日常工作或生活中的笔记主题千变万化,最常见的场景是用笔记处理信息。


无论是收集信息后,或者是收集信息前的准备工作,我会推荐使用合并同类项的思维,对后续的处理会事半功倍。我推荐两种思维维度:


Where/Why/How


这是最基本但很多人都无法做到的思维习惯,接收到一个复杂信息后,能将其问题、原因、解决方案都横向罗列,纵向拓展,能帮助我们得出使自己信服的决策结论。


▲之前去面试一家新媒体公司前,在地铁上梳理的准备笔记



长收益半衰期


最常见的四象限管理法,是重要紧急、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四象限,但我每次用这种方式分类手头事务的时候,总觉得缺乏判断依据,我发现其实我不确定,比如领导安排的紧急事务,是不是重要?


我想看完手头这本书,拖延了非常久,这件事情算不上急需解决?重要紧急的定义究竟是收益高还是我想要?非做不可究竟要依据客观情况还是主观状态?


关于重要和紧急的标准其实是模凌两可的。所以,我更推荐以收益值和半衰期来判断。这种方法是我在采铜的《精进》中看到的。


收益值,顾名思义就对我的好处,不管是物质上、精神上,好处越大,收益越高。但是这个收益值,必须结合它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即半衰期(Half-life)来评判。


半衰期是个物理概念,它的定义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比如看无脑综艺、打游戏、吃垃圾食品等,做的时候很爽,一旦停下来,满足与愉悦会马上消失,甚至会带来精神的空虚或身体的不适,这种属于高收益短半衰期的事情;


比如漫无目的刷手机、无效社交、杀时间的行为,则属于低收益又短半衰期的事情;


比如和良师益友进行有目的性的对谈、花1小时梳理和内化刚刚看到的团队管理知识,这种属于高收益且高半衰期的事情;


给久坐工作学习、体态不佳的自己安排每天1小时健身训练、和亲人好友偶尔打个电话见个面联络感情,这些虽然一下子看不出效果,也不一定能产生多大的愉悦感,但长此以往能塑造健康身体和矫正体态,或者和重要的人保持稳定良好的情感状况,属于短收益但高半衰期的事情。


这种判断思维给我带来的好处

 与欲望抗衡

 当我在产生欲望的同时,长收益半衰期思维反而促进了自己专注于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事情上。


比如,当我想花钱买东西的时候,就会考虑这个东西对我的收益值半衰期,这个东西真的能让我开心到哪里去?它对我的好处是会随着时间增长的吗?如果不是,我宁可把这笔钱存起来,花在健身、学习、投资等事情上面。


▲每天在1~300中任选一个数字存钱,现在已经存了5k多


比如,最近的我在控制淀粉和精制糖的摄入量,每当我想吃淀粉或糖粉时,我也会马上反应出这个东西对我的健康没有任何好处,吃下肚以后愉悦感会马上消失,我就会选择不吃。


▲断糖打卡记录


梳理自己想要什么


把自己必须做的、觉得值得做的事情写在本子上,按照收益值和半衰期值的四象限分放置,会发现很多短半衰期的事情都不值得做了。


为短收益长半衰期的事件制定长期目标,并坚持跟踪,在生活中多创造长收益长半衰期的事件,少做短半衰期时间。



三、用笔记帮助沟通


把所有事情都干好的,并不是一个好的团队管理者,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要让每个人都把各自负责的事情干好,才能发挥团队价值,实现1+1>2。


▲用便利贴划分和授权


授权的程度有两种,一种是放权,另一种是代为执行;分清授权的类型,如果决定全权放手就应该尊重对方决策,避免过多参与反复扯皮,如果是代为执行,在下达目标指令时应该明确:


我要你做什么?(定额任务)

 我为什么要你这样做?(价值观、背景)

 你要怎么做?(时间、路径)




四、用笔记寻找解决方案


分享以下几种笔记术用以寻找解决方案:


空雨伞笔记法


▲埃森哲麦肯锡经典笔记术


空:(情况(问题、背景、目的)

雨:具体问题(重点)

伞:解决方案(行动)



HMW穷举法


HMW(How Might We) 是 Design Hackathon 中一个穷举解决方案的思维扩展方法 


使用方法

提出合适范围的明确的问题

罗列方向,提出该方向下的HMW,得出解决方法


如下图是我使用HMW分析校园社交产品的脑图。(作图工具:MindNode)




五、用笔记深入阅读


在知识付费浪潮时代,很多人把知道当拥有,把学与用割裂,大家都喜欢推荐书单、用速成知识当谈资。


殊不知,“知晓”与“办得到”之间有很深的鸿沟,需要一个深入思考、解构信息、消化理解、重构知识的过程。


而且,人注意力的有限性,导致学习一个知识很容易分心,时间的碎片化也需要我们把一块知识割裂成好几块吃掉。


所以,我看书的时候,特别注重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不要原文摘抄,而是把整体框架、关键环节、重要步骤、核心方法抽出来,把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的路径打通,然后画更多的时间反复琢磨实践的方式,日常用在各种场景和问题上,直至对这种方法融会贯通了。


(作图工具:MindNode)



这里推荐两个小窍门:


只记页码

理解过程中,为避免打断阅读,可快速记下书的页码


用语音记录

一边看书,一边打开手机的脑图工具,用语音输入法在笔记脑图框架中语音录入重点字句。


解决了快速看不做记录又容易忘记读过的内容、做摘抄又缺乏体系、打字或写字又浪费时间的全部问题

通过朗读,加深印象

阅读、读出来整理进脑图、最后再重新整理整个脑图的逻辑重点形成个人体系,总共会经历了三次阅读。


最后回应文章开头的两个问题


看完你会发现,其实用电子还是用纸笔对我来说并不一定,纸笔灵活、电子自动,各有各的好处,按需取用即可。

你觉得上述哪种笔记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