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长韶:我的山水画创作观与状态

 yulin8458 2018-03-26

张长韶,1974年出生于福建屏南,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上海书画院画师。 【作品参展】 第七届美术报艺术节“崇道—玄门丹青精品展”(南通) 上海书画院·2015、2017年度画师年展(上海) “同窗艺梦”中国美术学院同学六人国画联展(漳州) “闽韵丹青”福建当代国画名家六人联展(新加坡) 厦门市东南国画院·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厦门) 百善小品大艺中国画扇面展(天津、保定) 【作品收藏】 新加坡狮城美术馆、上海书画院、厦门巿美术馆、白银巿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出版画册】 《翰墨名家-张长韶卷》。

戊 戌

二 月

初 八

A R T

我的山水画创作观与状态

—— 文 / 张长韶

中国山水画的迷人之处在于能从浩如烟海的传统与千变万化的自然之中理出一份属于自己个人的语言。画家在体察造化的过程中,按照自我意志去感应山水,使自己心中之“道”与山水之“道”相接相生,从平凡亦或奇异的山水物象中体会玄妙意趣,并在创作中将其表达出来。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一定要有传承意识,应该理解并掌握传统笔墨语言的运用。这便如同新出生的婴儿,需携带父母的绝大部分体征才算正常。可是生活在当下,我们所处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自然而然的会对我们的心态和创作体验产生影响。所以当代中国画的课题,就绕不开“传承与现代”、“雅与俗”的问题。画家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不同,便有了各种各样表达形式的出现。

把自然造化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追寻山水蕴含的亘古不变的精神,应该是山水画创作的精髓所在。但对大自然的认识,仅仅只停留在形态、色相等肤浅的表面层面上,依此表现出来的山水画作品,与风光摄影何异?

多年来,我选择了“枯木寒林”做为我在山水画创作中主要表现的题材,确因“荒、寒”这样的画面,是切合我喜静心性的意象山水。再者,在古人审美意趣中,荒寒不仅被视为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点之一,而且也被当成文人画的最高境界。纵览古代山水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寒之意直沁心脾。

在荒寒画境中,我力求能表达出自己对山水画的理解,并努力探寻造化之内在神奥。创作时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但又希望画面气息干净、纯粹。千思万想把生命迹化到枯林寒壑的永恒中,却又在调动画面的过程中常常难以应付周全。要在保持传统的笔墨语言中,画出属于自己的、属于当下的感受确非易事。

在这样思索、沉淀的过程里,我逐渐明晰,山水画不仅是“技”与“道”,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正如南朝宗炳所言:栖丘饮壑,畅神而已。画画本为追求精神的愉悦与心灵的解脱,那么,在画中逍遥云山、啸傲烟霞,能于烦嚣中得清静,如此足矣。

部分作品赏析

▲ 何处无深山丨57x26cm

▲ 何处无深山(局部)

▲ 秋山呦鹿图丨57x26cm

▲ 秋山呦鹿图(局部)

▲ 秋水无声丨57x26cm

▲ 秋水无声(局部)

▲ 萧山雁行丨66x24cm

▲ 萧山雁行(局部)

▲ 落叶半寒云丨57x26cm

▲ 青山映画屏丨38x38cm

▲ 疏林远岫图丨38x38cm

▲ 溪山秋色丨45x35cm

▲ 杨柳昏黄丨45x35cm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