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多芬音乐中的崇高与自然丨如何欣赏《田园交响曲》?

 阿里山图书馆 2018-03-27
贝多芬音乐中的崇高与自然
随着近代人文学科的发展,在整个人类经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音乐历史构成的文本,以及对这些文本的理解和释义。然而在众多的文本中,当属贝多芬的作品更能显示出历史文本的深远。 

  

在近代音乐中,什么都具有,但唯独缺少的就是崇高精神。如何让崇高精神成为新时代语言的主旋律已经不能在托延下去。因此对于那些具有无限历史意义的文本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已经成为新思想意义的基础,而这些对于贝多芬来说就是他充满崇高精神的音乐语言。 

蒂勒曼《探索贝多芬》之《第六交响曲》
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与自然与我们的交流正是通过这种音乐语言形式而获得的。同样也正是通过这种音乐语言才使得我们理解到贝多芬把以往音乐中对于田园的美好感情上升为对宇宙、对整个大自然的肃然起敬。然而这种精神也正是崇高精神的渊源。通过音乐的真正理解,才使得我们在心灵深处才建立起对贝多芬的崇高。想要进一步获得崇高的创造性就要深化理解。 

理解是一种过程,经验便是语言的经验。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作曲家们对于自然美吟诵的语言古往今来,把它定为特定的体裁――田园曲,这也是文本涉及的贝多芬的几首音乐体裁。正是通过这一种音乐语言,才使得人与自然的融合产生了崇高精神。要拥有这种崇高的精神,我们就要回到贝多芬写的文本中去。在以第六、第七为代表的一系列交响曲,协奏曲或其它形式的乐曲,我们才能同他对话,从而获得对人类自身的崇敬。 

贝多芬不但能把对自然界的崇高精神表现出来,还可以把自然美逐渐转化为艺术美,能把自然界里一切客观事物用声音用音乐语言表现出来,使人们从新的角度看待音乐。例如《田园交响曲》,中间描写了可爱的小草,小鸟和纯朴的村民,在整个自然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在自然界中只有貌似艺术时才显得美,而艺术也正要有人知道才能显示出它的美。 

自然在贝多芬的解释中既美又崇高,然而形式只是内容的载体,只有具体欣赏音乐作品,才能听出内容,明白音乐所富予的情感。

一方面,在贝多芬之前的一些作曲家,还没有出现过像贝多芬交响曲这样大型的体裁能与自然联系在一起;

另一方面,贝多芬发展了古典乐派多乐章结构、奏鸣曲式等形式方面的精髓,使这些乐曲在本质上具有了真正的意义。主观意图或标题性的内容能够在排列中显露出来,那么这种素材在实质上已经有了意义。 

贝多芬的音乐中所体现的自然与人的融合是崇高的是理性的,他总是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自然,不象以前的一些浪漫主义者,都要躲进自然,回避现实中的社会,在贝多芬看来这样的作品体现不出社会百态,因此贝多芬的自然观是与人相结合的。致使他在自然界中也能不断寻找欢乐。这样,他在第九交响曲中写了《欢乐颂》这种音乐正是由自然发出的,而决不是浪漫主义苦涩抒情所能表现的。 

在以往的贝多芬学中都认为贝多芬在崇高自然这方面与卢梭是一致的,但事实上,他受卢梭的影响是有的,但卢梭的音乐是逃避现实,而贝多芬恰巧相反,他正是为了寻找真正的音乐才投入到自然中去的。 

第一乐章在贝多芬所创作的田园交响曲中,也有描绘自然社会场景的《诙谐曲》:“一次乡间欢聚。当人们正玩得尽兴的时候,暴风雨突然来临,打乱了人们的欢聚。然而暴风雨渐渐平息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本乐章用牧人的感恩歌开始描绘大自然在雨后的一片清新、宁静,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第二乐章“溪畔小景”的作曲技巧与田园曲有一些渊源关系,例如节拍、行板速度和首尾的持续音,都是田园曲的一些明显特征,但是旋律变成了碎片式。 

第三乐章,诙谐曲描绘了一次乡间聚会,与第二乐章描写形成对比,歌颂了自然中人类社会生活欢愉的典型情境,与第一乐章相呼应。在这个乐章中插入的牧歌旋律与传统的田园曲有较近的关系。他在叙事上采取连环画式的描写,也说明贝多芬学史上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在音乐本身上来看,主属音的功能起到增加和声功能的作用,前乐句结束的上行中三个音构成的反向进行有平衡的作用,与开始乐章中联系较清楚,在音乐的进行中,两个音的进行是简化的模式。主音到属音的进行反复在音乐中出现,也是简单的模式。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贝多芬要在这么庞大的音乐作品中插入极为简单的两个音。其实一切就像大与小,高与低那么简单,即使在乡间欢聚的场合自然界的普遍真理也是无处不在的。自然美给予人类生活的完善举足轻重,人类的生活与自然是分不开的。 

第四乐章描写了自然的美好的一面:通过各种乐器的演奏反映出自然界的多面性,经历了暴风雨洗礼的英雄所显示的勇气,这并不是自然显示出力量的崇高,而是自然的力量,从中人们的意志力量产生了崇高感。 

第五乐章最接近田园乐章。朴实真诚的曲调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的赞美,在贝多芬的创作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几乎体现在他的全部文本中,在本文中只列举了众所周知的实例作品,当然也有其他的作品,例如:协奏曲和奏鸣曲。在19世纪较为突出的音乐艺术形式是协奏曲。如《皇帝》在第三乐章中,贝多芬在这部体裁中注入了强壮和健康的因素,把崇高推向了音乐的中心,而田园体裁则体现了崇高精神的来源,以及它与自然的关系,它在音乐中又促进了田园体裁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唤醒了对人类使命的崇高感。 

  

从贝多芬的全部音乐中,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独立性,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有超越自然的独立性。自然在他心目中之所以被判定为崇高的,更多的是它唤醒了英雄内心的并非属于自然的力量,因此对自然的崇高感就是他作为英雄对自己使命的尊敬。把这种对英雄的崇敬转移到大自然中去。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阶段的相似性,但现在的音乐尤其不能唤起人类使命的崇高感与自然相结合,在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更多个像贝多芬一样的小贝多芬,这样才能唤起人类使命的崇高感,这与人们对自然的存在对自然的认识都是离不开的,因此在越来越多的音乐中更要集中体现音乐的崇高与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