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炎黄尧舜时期的战争:早期国家形成的机制之一(3)

 墨香笙樵 2018-03-27
尧时期,尧不但与共工相战,而且和驩兜、苗蛮、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部族也有过战争。《荀子·议兵篇》、《战国策·秦策》皆言:“尧伐驩兜。”驩兜又称为“讙头”、“驩朱”等,多认为是南方部落。《山海经·海外南经》也说“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啄,方捕鱼。一曰在毕方东。或曰驩朱国。”郭璞注云:“讙兜,尧臣,有罪,自投南海而死。帝怜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其实,歡兜族原本是北方部族,是从北方到南方的。如《大荒北经》即言:“颛顼生歡头,歡头生苗民,苗民釐姓。”就是说讙头部落是从颛顼族派生出来的,讙头部落到了南方之后,融合于南方的苗民之中,使得一部分苗民又出自于讙头部落。自清邹汉勋以来,童书业等学者认为驩兜或讙头就是被尧所诛的不肖之子丹朱[6]。尧伐丹朱是与伐南蛮联系在一起的。《庄子·盗跖篇》云:“尧杀长子。”《韩非子·说疑》:“其在记曰:尧有丹朱,而舜有商均,启有五观,商有太甲,武王有管蔡。五王之所诛者,皆父兄子弟之亲也。”《竹书纪年》说:“放帝子朱于丹水。”《论衡·儒增篇》:“尧伐丹水,舜征有苗。”《恢国篇》:“黄帝有涿鹿之战,尧有丹水之师,舜时有苗不服,夏启有扈叛逆……”。而《吕氏春秋·召类篇》则言:“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淮南子·兵略训》同)此丹水,即今丹江,为汉水北支流,是联系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吕氏春秋·召类篇》和《淮南子·兵略训》的说法是可信的,尧在伐丹朱之时,是连同苗蛮一起征伐的。尧与凿齿等的战争,见于《淮南子·本经训》,曰:“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猰貐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这里讲的十日并出,有学者认为“就是十来个部落首领同时称王[7]”。凿齿,《坠形训》有“凿齿民”,《山海经·大荒南经》说“有人曰凿齿,羿杀之”,说的是流行拔牙习俗的民族,大汶口文化中就流行这一风俗,在湖北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中也有拔牙的风俗,在广东、福建,乃至台湾的遗址中也都发现过拔牙的人骨标本,从大的族系上来划分,“除了以大汶口文化居民为代表的古夷人族系以外,至少还三个族系流行拔牙风俗,那就是长江中游的古荆蛮族系及其部分后裔、东南地区的古越人族系及其部分后裔,以及云南边境大约属于孟高棉语族的濮人,”而尧使夷羿诛的凿齿民,则属于“古夷人族系”[8]。此外,据说大风可能就是风夷,修蛇为三苗,封豨当是有仍氏,或作封豕,即野猪[9],猰貐、九婴也是一些以野兽为图腾的部落[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