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风味特殊酱汤料,让人大开眼界的调味,又酸又辣

 很63 2018-03-27

米酸

米酸即米酸汤,又称白酸,与制作泡菜水一样,煮大米饭时锅里多掺一些水,开锅后将一部分清米汤倒在桶(坛子)里,桶(坛子)口盖张树叶或纱布之类的遮尘物,置于火塘(深山寨子中用于取暖、烧水和煮吊罐饭、煨吊罐菜的地方)边或有温度的地方,没有这样条件的可以次日将桶(坛子)里的米汤倒入净锅中烧热至 50℃左右,再倒回桶(坛子)里,用长木勺搅动一下,每天一次,直到酸味清醇,放置在室温下的干燥、阴凉、通风、清洁卫生、易取用的地方,约一周左右出酸味即可食用。

贵州风味特殊酱汤料,让人大开眼界的调味,又酸又辣

红酸

红酸即毛辣椒酸,毛辣椒酸的酸味醇厚,色淡红而味清香,通常是用 5000 克新鲜野生毛辣椒(即野生西红柿,无野生时可用种植的西红柿代替)洗净,放入净泡菜桶(坛子)中,再加入 500 克子姜、250 克 大 蒜、1000 克 红 辣 椒、500 克 盐、100 克 糯 米 粉 及 250克白酒,灌满桶(坛子),沿水加盖放置 15 天后即可取用。使用时,将桶(坛子)中固体原料剁碎或用搅拌机绞成蓉泥即可。

贵州风味特殊酱汤料,让人大开眼界的调味,又酸又辣

红油酸汤

红油酸又名辣酸,是将酸辣椒(糟辣椒)用油炒至见红油,再加入新鲜野生毛辣椒炒香出色,加汤熬制后去渣而成,其味酸辣醇厚,色鲜红。

辣椒酱

辣酱酸也名小磨酸,将新鲜红辣椒淘洗干净,加鱼、糯米、水,用石磨磨成浆,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稀饭),放入泡菜桶(坛子)中密封,经发酵即成酸香回甜、色泽鲜红的美味酸汤,使用时以水直接调制或浇油调制。

鱼虾酸

制作鱼虾酸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等地居多,是用小鱼小虾、大米沤烂后,加盐、白酒、甜酒糟、煳辣椒面入桶(坛子)发酵而成,味酸香醇厚,糟香味浓,食用时可用油炒或加汤调制。

臭酸

臭酸也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等地的特产,是用猪、牛骨、大米熬制后,加盐、白酒、甜酒糟、煳辣椒面入桶(坛子)发酵而成,味酸香醇厚,食用时可用油炒或加汤调制。

腌汤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腌汤是醒酒、解腻、解暑的好食品,侗家居家必备,苗家也制作,大同小异。制作时选用老青菜叶 5000克洗净,用木槌轻槌几下,捆成小把,晾晒干,加熟细米粉 1000 克、花椒面 300 克、煳辣椒面 750 克拌匀搓揉后入坛,注入清水 5000克,用重物压住青菜叶,加盖注入坛沿水,密封 10 ~ 15 天后将水弃之,以去掉青菜的苦涩味;坛中重新注入清水 10 千克,加盖注入坛沿水密封 10 ~ 15 天,即成酸香爽口的腌汤。加入鲜红椒、豇豆等一起泡食更佳;为防味变淡,舀食部分腌汤后,用熟米粉、花椒面、煳辣椒面和清水捏成粑团,放入坛中让其慢慢化开增补其味。

贵州风味特殊酱汤料,让人大开眼界的调味,又酸又辣

古夜郎枸酱

它是六枝特区出产的调味品,其制作工艺奥妙独特,历史悠久。据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 135年)遣唐蒙出使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牁江,牂牁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古夜郎枸酱主要生产原料为小麦精粉、优质糯米、盐和当地井水,按照传统的民间工艺,用小麦精粉和糯米粉成团蒸熟,枸树叶和蒿枝捂盖发酵,烈日晒干后再用当地井水和盐一起泡碎,盛夏时节在日光下久晒,人工翻搅,凉夜冷露,精心过滤等繁多工序精制而成,不加任何色素和添加剂,以色好、味纯、天然著称,是蒸、烩、炒、烧烤、凉拌等各种菜肴及制作各种熟食的调味佳品。

选自吴茂钊大师的《贵州风味家常菜》这本书,版权所有。

#山货上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