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片时间】第0750期:脑结核瘤

 影像吧 2018-03-27

脑结核瘤

(一)简要病史

男性,48岁。左侧眼角、口角不自主抽搐10年余,头晕、步态不稳1个月。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74×109个/L,粒细胞61.21%。

(二)影像所见

颅脑MRI :图A〜C :右侧小脑半球见类圆形异常信号,信号不均,T2WI(图A)呈混杂稍高信号,T1WI(图B)呈等稍高信号,FLAIR (图C)呈低信号;外周见完整薄壁,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髙信号;瘤周见大片状水肿;脑干、四脑室均呈受压改变,幕上脑室扩张;(图D〜F),横、冠及矢状位增强后病灶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内壁毛糙,外壁尚光整。

诊断:右侧小脑半球占位,考虑肉芽肿性病变可能性大。

(三)解读思路

1.定位诊断:本例为单发、脑内病灶,位于右侧小脑半球皮质下区。

2.定性诊断:本例鉴别难点主要为肿瘤性还是炎性病变。病灶周围水肿、占位征象均较明显,脑组织肿胀,脑沟变浅,四脑室及小脑蚓部受压左移;增强后强化欠规则,内壁呈多结节样突起;因此考虑术前诊断为肿瘤性病变,胶质瘤可能性大。现回顾性分析,本例虽不典型,亦无临床证据支持,但仍具有其特征性:结核瘤中心密度较坏死灶高,呈脑组织密度,环内容物有时出现点状钙化或强化。本例病理诊断(图G):送检组织中见干酪样坏死组织,肉芽肿形成,符合结核病理改变。

3 .鉴别诊断:①恶性胶质瘤:强化呈花簇样环状增强,壁厚且很不规则,瘤周水肿重。②化脓性脓肿:环壁薄且厚度均匀,内壁光滑而有张力,环内密度较结核瘤低;而结核瘤 壁欠光滑且不均匀,增强后环壁厚薄不均,其内还可见许多小的未增强的低信号区。③脑肺吸虫病:的环形强化常表现为聚集在一起的多环样强化。④脑囊虫病:常见偏心头节,病灶小,壁薄,血清免疫学检查有助于鉴别。⑤转移瘤:常多发,呈圆形或卵圆形,周围水肿明显,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

(四)述评

脑结核分脑膜型、脑实质型和混合型结核。脑结核瘤(tuberculoma intracranial)是脑内类上皮和含有结核菌的巨噬细胞组成的干酪性肉芽肿病灶,其中心多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为肉芽肿、炎症浸润和胶质增生,最外层为完整的纤维包膜,形成无血管硬块;发病较缓慢,多继发于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经血行播散入颅内,以多发病灶多见,亦可单发,直径2〜4cm,好发于大脑半球和小脑的皮质下区,也可见于硬膜外、硬膜下和蛛网膜下 腔的任何部位。

根据MRI表现特点,将颅内结核瘤分为4型:①肉芽肿型(未成熟型 ),平扫T1WI 呈低信号,T2WI呈髙信号,增强后病灶呈均匀强化,周围水肿较重,占位效应明显,此型极易误诊为肿瘤;②干酪样型(成熟型),T1WI为低、等或混杂信号,T2WI为稍髙或等信号,增强后呈环状强化,周围有少许水肿;部分呈典型的“环靶征”:中心区呈高信号,其次为低信号,外层为高信号,最外层为低信号;③脑膜炎型,见于脑膜同时受累,平扫呈絮状、斑片状或结节状异常信号;④弥漫性粟粒型。

结核瘤有其特征性的MRI表现,因此为辅助临床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不典型的病例应与胶质瘤、转移瘤、脑囊虫病及其他感染性肉芽肿等相鉴别。必要时应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确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