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死瞬间,剖析泳池溺水者的真相原貌!

 范雍祈求上天 2018-03-27
编辑:艾小米

有哪个运动能像游泳一样更适合每年的炎炎三伏日呢?今天的话题不是教大家学游泳,作为一名将游泳视为毕生最爱的人,艾小米想借今天的话题道出一个有些沉重但人们必须知道的道理——溺水者的真相!
我们常看到泳池里有这样的孩子,喜欢在水下嬉戏。他们已经掌握了游泳的基础,懂得如何在水线面下唤气。

孩子们的那份好奇心,在学习游泳的途中似乎比成年人更加机敏努力!

学习游泳的过程本是一项快乐有趣的体验,然而,正是这份大家能在表面看见的快乐中,危险也在悄然临近。你以为图中的男孩正在水中看着我们,其实他正在悄悄、慢慢地死去!

也许你和起初的我一样感到奇怪,图中的男孩明明好好的,睁大着双眼,并没有任何求救、挣扎的迹象,怎么就会悄悄、慢慢地死去了?因为我们中有多少人其实并不知道溺水者的真相原貌,甚至还会被一些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溺水遇难人员的情境蒙蔽,比如:
像这位在水中的求救者,扑腾着双手等待救援人员到场。他的确是一位求救者,但他目前的情况还不是最危险的。我们接着来看一张溺水真相示意图:

What Drowing Really Looks Like(一个人发生溺水时的真实样子):这张由国外网站公布的示意图得到了许多运动界,乃至专业救援界人士的关注。因为人们的第一反应几乎都认为发生溺水的人会像左上角的图示一样,扑腾双手、不停呼救,然而真正发生溺水的事实却并非如此。

扑腾、呼救是人的求生本能,如果在水中看到这样的情形,周围的目击者需要做的是赶紧扔给对方一个救生圈或者可以抓住的漂浮物,让人的嘴巴先露出水面,再考虑救上岸,如果中途不出意外(例如,水中遭遇凶兽、求救者疾病突发等),生命基本可以保住。因为当人在扑动双手的时候,意味着还有些许体力在坚持求生,可以发出声音的呼救说明人体的肺泡还没有灌入大量的水。

然而,处理这类人群的水中呼救,时间必须迅速,否则他们就会从一名呼救者变成真正的溺水者,就像图中下方的10个情景一样。或者即使抓住了漂浮物,在寒冷的季节也可能因为人体在水中的体温过低而死亡(铁达尼克号中小李子临终前的情景再次浮现)。接着,艾小米就来解释一下上图中真正发生溺水时的10个典型表现(顺序为横向从左至右、由上至下):
Head low in the water,mouth at water level
在水中头部下沉,嘴巴位于水线面——真正的溺水者其实不会呼救,他们必须先能呼吸,才能说话。人在溺水时,嘴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间没有时间呼气、吸气,更没有时间发声呼救。

Head titled back with mouth open
脑袋后仰,嘴巴张开——同理,将脑袋向后是为了给嘴巴更多余地不接触水。张开的嘴巴已经表明溺水者没有力气再继续用鼻子正常呼吸,只能靠嘴外部的空气灌入来维持,更不可能呼救。一些已经支持不住的孩子,会表现出头部前倾的姿势。

Eyes glassy and empty,unalbe to focus
双眼像玻璃一样空洞无神,无法专注——眼神呆滞,这是溺水者最常见的表现。

Eyes closed
双眼紧闭——这种情况已经是双眼睁开眼神呆滞的后续了。再不采取措施,生命就此终结。

Hair over forehead or eyes
头发盖住前额或眼睛——正常人不会轻易让影响视线的物体遮住眼睛,而溺水者的意识是恍惚的,甚至有些人此刻早已失去了意识,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现在的状态,亦不会有其他的肢体动作。

Not using legs-vertical
不会纵向踢腿——溺水者在水中通常是直立的,但他们并不会做踢腿的动作,因为已经没有了力气。最多只能坚持20-30秒,随后人就会下沉。

Hyperventilating or gasping
深呼吸或喘气——这是溺水刚发生时的情形,大口喘气但绝对不会发声。头部一上一下,当嘴巴下沉再上浮时,溺水者会本能性地吐出口中的水,继续喘气。

Trying to swim in a particular direction but not making headway
试图想往一个方向游去,但实际却寸步难行——不少人觉得溺水总是发声在那些不慎落水、跳河自尽的旱鸭子或者只有一丁点游泳基础的人身上,熟不知许多溺水者其实本身是会游泳的,也许是在水域中央出了事故、来到了陌生的水域或者救起了他人自己却支持不住了等等情况。往往这些人的本能是想游向一处,但由于体力的透支或者肺部已经进水缺氧,在水中行使一步都相当艰难。这类也是最容易被目击者忽视的溺水者。

Trying roll over on the back
试图仰卧翻转——溺水者会本能性地想要抬头望天,这样就能有开口呼吸的余地。然而这个常人看来十分简单的水中翻转动作,对于溺水者其实无比艰难。

Appear to be climbing an invisible lader
在水中表现出似乎像是在攀爬一座隐形梯子的样子——这种表现是溺水者本能地想要让身体露出水面的行为。

在美国,每年儿童死亡率发生频率最高的是交通事故,其次便是溺水。而在中国,我们同样在新闻里频频听见某地的孩子因为溺水身亡。其实溺水事故不仅是儿童,在成人身上一样会发生。

溺水的危险可能会降临在任何人的身上,不仅仅是泳池,还有在河流、湖泊、大海、积洼的水塘,甚至自家的浴缸。

真正的溺水者不会呼叫,也无力挥动双手求救,他们大多数是将双臂伸到两侧向下压,孩子多会将双臂向前伸。

许多溺水迹象看起来并不像溺水,当你目击到水中有人呆滞地仰望或者盯着岸边方向的一处看,这个时候你需要对着他大呼:“喂,你还好吗?”如果对方能够回答,说明他还没事;如果没有任何反应,急速找人求援,确保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溺水者救上岸做人工呼吸。等到溺水者的双眼慢慢闭上、身体下沉,则为时已晚。这个时间是多久呢?不是2分钟、1分钟,而仅仅只有:
物体朝向
有助引导阅读
没错,水中的生死就在这半分钟的时间里,许多救援因为时间耽搁而使遇险者丧生,其中有不少原因是因为目击者并不清楚溺水者的真相原貌,当人们一味只注意到那些扑腾双手大呼救命的遇险者,熟不知真正发生的溺水是无声无息的,他们也许就在你的眼前直直发愣,错误判断的你却没有意识到死神降临的危险。许多人就算救上了岸保住了性命,但因为导致大脑缺氧而留下了不可逆转的后遗症。
在这个盛夏三伏天,开心地游一次泳本不想谈论如此严肃沉重的话题,本篇也没有太多抢眼的溺水遇难者照片。然而,无糖君坚定地认为游泳若没有安全意识的保障,谈何乐趣?人本是陆生动物,在水中对生命的掌握必然没有在陆地上游刃有余。安全意识不仅是自我保护,还有为了避免悲剧发生在身边,一个关于溺水迹象的科普将成为每个人开启急救他人生命的入口,珍惜生命,从懂点道理做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