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甘草汤解读及现代扩大应用(《圣济总录》桂心汤)

 孙富文 2018-03-28

桂枝甘草汤解读及现代扩大应用(《圣济总录》桂心汤)

《伤寒论》中两处提到这个方剂,在《辩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右两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后面在《辩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中,“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属桂枝甘草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右两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两者桂枝剂量不同,查《桂林古本伤寒论》其剂量亦为四两,疑后者为流传过程中误笔,故当以四两为准。

方义:方中桂枝用量倍于炙甘草,桂枝味辛性温,人心通阳。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二者配伍,辛甘化阳,补益心阳。本方是温心阳之基础方,药味专捷,又取“顿服”,意在急复心阳。

运用:本方以心悸或胸闷、汗出、或胃中悸动、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虚无力为辨证要点。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肌缺血、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如慢性胃炎、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加减化裁:气虚短气者,加人参或西洋参、黄芪以益气补虚;阳虚恶寒者,加干姜、附子以温阳散寒;血虚头晕目眩者,加龙眼肉、当归以滋补阴血;怔忡者,加远志、酸枣仁以安神定志;夹郁热心烦者,加茯苓、知母以清心除烦安神。

附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组成:桂枝(去皮)一两(3g),甘草(炙)一两3g,牡蛎(熬)二两(6g),龙骨二两(6g)

功用: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主治:心阳不足证。烦躁不安,心悸,或失眠,心胸憋闷,畏寒肢冷,气短自汗,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迟无力。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桂枝甘草汤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同可治疗心阳虚证,桂枝干草汤所主证主要是心气失护而悸动;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所主证机是阳虚失守心神而烦躁,是其不同。

重要文献

1、《注解伤寒论》:桂枝之辛,走肺而益气;甘草之甘,入脾而缓中。

2、《伤寒附翼》:此补心之峻剂也。桂枝本营分药,得甘草则内补营气而养血,从甘也。此方用桂枝为君,独任甘草为佐,以补心之阳,则汗出多者,不至于亡阳矣;姜之辛散,枣之泥滞,固非所宜;并不用芍药者,不欲其苦泄也。甘温相得,气和而悸自平。

3、《古今选注》:桂枝复甘草,是辛从甘化,为阳中有阴,故治胸中阳气欲失。且桂枝轻扬走表,佐以甘草留恋中宫,载还阳气,仍寓一表一里之义,故得以外止汗而内除烦。

[现代用法] 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桂枝甘草汤解读及现代扩大应用(《圣济总录》桂心汤)

[现代应用]

1.以心悸、心下悸为主诉的疾病。如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伴见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及心律不齐等心律失常者。

2.低血压所致头晕者。

3.发汗过多所致心悸、耳聋、头晕及失眠者。

4.心源性哮喘。

桂枝甘草汤的禁忌:

桂枝甘草汤的这一方剂,它在伤寒论中的功能是温通心阳,使心阳得以恢复,心阳恢复则心脏功能恢复,心脏跳动正常,心悸等症则消失。这是因为,病人受到外寒的影响之后,由于发汗太过的缘故,因此而出现了心中悸动,叉手欲得按。其本质是心阳受损而导致的。

1、喜冷或口苦脉沉数者忌之。热证不适用热性药也。

2、汗仍未止,脉虚而不调者忌之。因系气虚将脱之象,应该补气固脱。

3、四肢厥逆,小便不利,有明显停水现象者不宜用。

4、系阳虚水泛之重证,此方力有未足,不能胜任也。

桂枝甘草汤解读及现代扩大应用(《圣济总录》桂心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