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知话伤寒实录1

 1先 2018-03-28

《伤寒论》怎么具体的讲呢?还得从咱们中医的发展史来讲,要不然不太理解它为什么一个条文就能治一个病,我个人认为,中医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开始先有病出现,身体不舒服了,具体的用什么方法治疗,比如我牙疼了,当然我不是太懂针灸这一块啊,突然按了一下合谷,我牙不疼了,这种情况呢,就形成了牙疼者,合谷穴主之这种话的存在。
当然,举得这个例子不太确切,但《伤寒论》确实是一条一条的条文出来,具体有什么症状,然后用什么药来治疗,写得非常清楚,用的话呢行之有效,而且是非常的有效,你都有点怀疑有效的这种程度,就是让你惊讶!那么我们怎么来系统的学习它,因为它是一条一条的嘛,就出来一个六经的统筹!
然后每一经有一个主症,有一个提纲出来,我还是遵从胡老胡希恕老师的说法,他说六经辩证实际上也是八纲辩证——寒热表里虚实阴阳。
中医怎么来的呢?你像陈修园,他有个《医学三字经》,他介绍过这个情况:“医之始 本岐黄 灵枢作 素问详 难经出 更洋洋 越汉季 有南阳 六经辨 圣道彰”, 也就是说“越汉季”,到了汉朝,南阳张仲景对前人医学的一个总结,“伤寒著 金匮藏 垂方法 立津梁”为什么我们说所有的中医方剂学基本上是从伤寒往下发展来的,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了,以前有没有方剂的这种书呢?是有的,像《汤液经》,但是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所以要想研究这一块呢,只能从《伤寒论》来入手,我们说“辨平脉、伤寒例”,基本都是王叔和搞出来的东西,我们学习的话呢,也跟胡老一样,不讲“辨平脉、伤寒例”前面这三篇了,还有个“痉湿暍”,我们跟他算到金匮里,这样的话呢,我们就从太阳篇开始讲起。
伤寒呢,是以六经辩证为基础,六经呢,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实际上表现的都是八纲的表里关系,以后具体到哪个经,再详细的说,我们如果把六经看作表里关系的话,太阳病呢,就是在表的病,表是什么?像皮肤、肌肉、关节,反正一切在外面的,我们都可以称它为太阳病,按经络来分,太阳病它是足太阳膀胱经嘛,所以太阳病后面会涉及到好多小便不利呀,膀胱畜血啊这一块问题,这个到后面具体讲条文的时候我们再详细跟进。下面我们就步入正轨,首先我们来讲第一条
1、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就这一条呀,后世说它是个提纲,也就是太阳病的纲领,当然,也有人提问题,就是说太阳病的纲领为什么没有发热?发热、恶寒是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嗯...这个对应的是伤寒病,也就是:伤寒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因为伤寒初起的时候,它不见得先有发热。感冒了,我们大家都有感冒的这种经历,它还没有发热,但人已经不舒服了,头也晕呀,后脖颈子这边也硬呀,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你量体温的话,还是36度多,37度,它并没有说再高。像这种发热或者未发热,伤寒的条文记录的都很清楚,到我们后期具体讲到哪个条文,再具体的说。
那么对于太阳病呢,它是一个概括的特征,凡是太阳病,它必须都有这个特征,也就是说,太阳病,它不是一个各别的病名,像肝炎呀、肺炎呀,不是这些病名,它是把总结的有这些证候的症状,都统称为太阳病。
这块说的稍微有点乱。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这个太阳病呢?那就来看上面的提纲,就是第一条的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它是专有一定的致病因素,一定的病变所在的地方,它不是单单的一个病,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它是所有的症状出来都符合我们这个提纲的一个东西,也就是说,凡是见到浮脉了,头项强痛了,而且还怕冷,恶寒就是怕冷嘛。有这个症状出现的话,我们都可以归结为太阳病。当然,头项强痛,有的也念僵痛,这个不影响我们理解,读什么都行。
要符合这个提纲的话,它就不是单独的一个病名,像我们平时的感冒、流感、伤寒,只要符合我们上面症候的,我们就叫它太阳病,那么只要是在表,在那个提纲里头的,我们也叫太阳病。包括风湿呀、腰椎间盘突出呀,这一类的病。
用太阳病的方法,对症的话,治疗也是很快的。那么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它为什么脉浮?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脉浮?既然我们这一块没有用传统的理论,那么我们就不讲什么风寒束表这一类的话了。
浮脉呢,就是在肉皮儿上,就是轻轻的一搭,就能感觉到脉在跳,就是诊脉的时候,不是有一个“三菽之重,五菽之重”的说法嘛。就是轻轻的一搭,脉就感觉到了。
李时珍不是说嘛,浮脉唯从肉上行,如行榆荚似毛轻。证明浮脉的感觉就像在上面漂着的感觉,所以浮脉就是轻取即得的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浮脉呢?实际上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快了,对血管壁的冲击大了一些,这个时候,血液就会充斥脉管,我们也就很容易能摸到,那么脉里、血管里它为什么会血液多呢?实际上是血液里的水分多了。
因为人体有个自愈能力嘛,它要发散,冷了之后它要发汗,把外邪排出去,所以这个时候水分肯定稍微多一些。《内经》有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那么外邪侵袭人体,我们就要做出反应,这个反应是什么呢? 就是用我们这个水分把外邪排出去,因为发热肯定有蒸发的作用嘛!所以太阳病呢,一般治疗就是用发汗的方法。
那么人的自愈能力,也就是说人的正气,它是有限的,达不到驱邪的力量,它就会在表皮僵持住,所以我们就会出现提纲的症状了,就是头项强痛,恶寒。水呢,它是凉的,充斥到咱们体表,都在这里,肯定会感觉到冷,我们都有水肿呀,或者泡的时间长的这种感觉,大部分的水液如果充斥到体表的话,我们肯定感觉到麻麻木木的,发僵的那种情况的,所以有头项强痛、恶寒这种说法。这一条基本就讲完了。
下面呢,它是分了太阳的中风和伤寒,两个类型出来,就是说有汗的怎么治,没汗的怎么治,我想呢,先讲到这一条。
因为后面涉及方剂嘛,因为我单独讲中风,或者单独讲伤寒,有可能听不太懂,我就要把桂枝汤、麻黄汤拿出来讲一下,这样涉及的东西比较多,我最好明天准备一下,明天晚上我把方剂讲一下,慢慢来吧,有个慢慢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吧,今天我们就讲这一条,这一块如果各位老师有什么意见,或者好的建议,可以跟我提出来,我虚心接受意见,积极改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