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巜简明中国通史》

 恶猪王520 2018-03-28


 吕思勉,近代著名史学家。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


        在作者看来,研究历史的目的,不外乎:搜求既往的事实;加以解释;用以说明社会;推测未来,从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


       那么作者是怎么研究历史呢?吕思勉认为,政治只是表象上的事情,政治的活动,全靠社会做根底。所以现在讲历史的人,都不但着重于政治,而要着重于文化。广义上讲,一切人为的事,都包括于文化之中。人的进化是非常缓慢的,民族的差异,个体能力的差别是一个方面,但更主要是文化的差异。




民族生存的环境


    回顾中国历史,讨论中国文化,还要从地理中国说起。从人类繁衍生息的角度看中国的发祥地,大部分地区是比较宜居的,地域广大,内部没有天险阻隔,“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民族的往来交融是自然而然的事。北面有广袤的沙漠,西部是屋脊高原,又给予中国一个独立封闭的生存空间,使中华民族在发祥之初有充分安全的机会自我成长。虽然曾有过长期的“三分天下”、“隔江而治”,但是,一个大国家的概念,却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无可争议的。


   无论南部的热带山地,北部的沙漠草原,相对更适合狩猎游牧,而不适合先进的农业社会。从经济发展水平来说,中国的文明是长期领先于周边游牧民族的。但是民族间的竞争,并不仅仅取决于财力物力和文化。北方的少数民族,普遍擅长骑射,很容易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动员,以侵略掠夺为生产手段去谋求更好的生活,成为中原民族的长期威胁,直到航海时代的到来。


 西汉时期疆域图


民族幸存的原因


    《太平广记》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五胡乱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生灵涂炭的大屠杀大灾难多达十几次,几近绝种。征服一个民族,靠什么?靠文化,靠屠刀,靠人口。北方的游牧民族,虽然在武力上占据上风,但因为文化落后,人口占比太少,最终难逃被同化、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不倒,不能简单的描述为生命力顽强。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多多少少有幸运的成分。我们不能陶醉于我们古老文化的灿烂,切不要忘记历史的惨痛教训,永远不要丢弃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衣冠南渡”是汉族历次迁徙逃难的代名词


民族文化的底色


    由于周边高原、沙漠的阻隔,中国对外扩张的成本太高,收益太低,所以对外扩张一直不是中原政权的明智选项。中国两千年来主要是以被动防御为主,主动出击也是败多胜少,使中国的文化性格,以保守和封闭为主,缺乏进攻性和冒险精神。


民族文化的养成


    长期来看,帝国政权面对的主要威胁,并不是周边民族,而是来自内部,来自统治集团内部。继承人之间的恶性竞争,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军阀造反,党锢之祸,农民起义,从秦朝到清朝,可以说是花样不断、数不胜数。有作为的统治者,能够借鉴前世的经验教训,对体制制度进行改革完善,采取各种手段措施,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唐太宗的科举考试,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巩固政权的能力越来越强,但皇权的私有性质,决定了国君、社会治理阶层和民间的利益对立,社会治理的深层次矛盾无法彻底解决。到明朝,设立锦衣卫,又开东厂西厂,闭关锁国,清朝大兴文字狱,社会治理的“管制”色彩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权利越来越集中,民族的活力却丧失殆尽,连写文章都统一成“八股文”。当国门打开的时候,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我们已沦为不堪一击的“东亚病夫”。由于民间与官府的长期隔阂,没人能把人民有效的组织起来,人民长期缺乏组织意识、集体意识和民族意识,我们又被嘲笑为“一盘散沙”。


民族文化的走向


    东周末年,旧的体制开始分崩离析,新的体制尚未建立。不同出身、不同立场的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政治主张,形成了文化思想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秦汉期间,通过焚书坑儒、独尊儒术,统一社会思想,以适应和保障中央集权统治,忠君报国成为思想主流。魏晋以后,特别是王莽变法的失败,经三国、魏晋,朝代频繁更替,逐渐导致“忠君之念已亡,保家之念弥切”,信奉黄老之道,玄学佛学盛行,奢靡之风弥漫,社会精神趋于涣散。宋朝内忧外患,思想家们又试图通过管制人的思想来维护统治秩序,“存天理,灭人欲”。但在外敌面前,道统说教是那么苍白无力,以杨家将、岳飞、文天祥为代表的民族英雄大批出现,真正意义的民族主义开始兴起。明朝开始,更加大肆动用高压政策管制人的行为,当清朝末年列强入侵时,只能用“麻木不仁”来描述国民的精神状态了。

1858年英国媒体吸食鸦片版画插图


文化背后的制度


    以防守为特征的国防军事策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以管制为主的统治思想,把中国赶上了闭关锁国的不归路,当资本萌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的历史大潮涨起时,中国这艘古老的航船,仍挣扎在泥潭之中!


历史的教训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中华民族能够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中国文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历史是今天的来路,明天是历史的归途“多难兴邦”,这是民族存亡时刻的自我激励,更饱含了无数的心酸和无奈!谁也不希望回到多灾多难的过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历史,还是警醒自己,珍惜新时代吧!


    民族的春天已经到来,大好河山一片春色!


 春天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