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牛老师说:好作文,改出来

 长沙7喜 2018-03-29

 人物名片 


陈金铭:作文导师团创始人,原《小学语文教师》副主编,“辩课进校园”资深主持。主编《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80个妙招》《跟着名师教语文》等,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发表各类文章多篇。2013年发起“作文导师团”,现已成为国内在线作文教学知名品牌。

 例谈改作 


2008年,做了11年语文教师之后,我调来上海做了编辑。领导安排我去一个学校采访,回来写篇文章。采访一天,回家枯坐三天,文章终于好了,交给领导,心里想着千万不要夸奖得我不好意思。果然有点不好意思。不是表扬,是批评。当然,领导说得还是很艺术的,诸如“文笔还是不错的”“感觉还是很敏锐的”……之类,然后是:这稿子要重写。


重写啊……,原来一无是处啊。


又老母鸡抱窝般坐了两天,转换了N种角度提炼了M种亮点,颤颤巍巍、抖抖索索递到领导大人面前。领导用安慰忧郁同情杂糅在一起的目光看着我发黑的眼圈,慷慨地点点头,说:态度还是很好的嘛。


然后,领导站起身、晃晃脖、扭扭臀,安然落座,招呼我到近前,要我注意看。就见领导从笔筒中随意拎过一支笔,从题目、标题开始“刷刷刷”开始修改。一边改,一边说这里为什么要改,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改。改完后,领导长出了口气,我出了一身汗。


原来,“三分文章七分改”是真的。


原来,以前虽然爱写点东西,但从未真的学会怎么写。


原来,当学生时老师那种画画波浪线、圈圈错别字的修改算不上真的修改。


脑子里有一道闪电划过,我开窍了。以后一段时间,总盯着领导的纸篓,看到有改好的稿子飘落,就施展擒龙手大力摄取来仔细琢磨其中的奥秘。久之,感觉自己眼界似有所长。


成人遇到高手,文章水平嗖嗖见长,这已经被若干人证明了。孩子的作文也是如此吗?


还真是如此。


批改作文绝对是学生会写作文的最大秘密。还记得有篇著名的课文叫《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吗?


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看到了吗?作家是像动大手术一样改作文的。他不是吃饱了没事显摆自己的才华,而是认识到作文只有这样改,才对作者提高有用。


不信,你看肖复兴的切身体会: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 这个动词,使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真的从中受益非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我们不要忘了,这是肖复兴获奖的一篇作文,叶圣陶修改之前肯定已经经自己甚至老师看过好多遍了。叶圣陶先生还是改得“鲜血淋漓”,那是因为叶先生知道,作文水平要想真正提高,唯有认真修改这条路。


叶圣陶自己当过老师,做过编辑,又是作家,经历可谓丰富,他这样认识绝对不是偶然的。相信,那一次他也不见得就只改了肖复兴一篇作文,经他手的文章,估计他都会如此像动手术一样修改的。


好的修改,是得体的着装,

是精致的化妆,还是入味的熬汤。


改和不改、改得好和改得差,

其中距离怕是比神十飞得还远。


亲爱的老师、家长,想让孩子作文飞起来吗?

赶紧去学习怎样修改作文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