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晒课表 | 这所小学每天下午“不上课”,排戏、画绘本、鼓捣自动浇水装置……

 高观点笃者 2018-03-29

“有一天,忽然刮起了龙卷风,一扇窗户砸中了多罗茜的头,她迷迷糊糊感觉自己和房子一起被卷到空中。当她落下来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这是根据童话故事《绿野仙踪》改编的同名绘本故事。绘本的作者是上海市洵阳路小学全体四年级学生,由“寻阳出版社”出版,在洵阳路小学发行。绘本的主要参与者还在绘本上留下了自己的签名。


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绿野仙踪》绘本


这个绘本是洵阳路小学四年级同学们“广域课程”的成果之一。所谓“广域课程”是洵阳路小学特有的学科融合课程。每天下午,洵阳路小学的孩子们都不上语数外等学科课程,而是进行戏剧学习、绘本创作、儿童哲学等,打破学科界限进行项目式学习。

 

用20年的时间慢慢磨出来的课程


小编得知,洵阳路小学从1998年起进行了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教学长程结构研究。学校的“类结构教学”研究获得了上海市科研成果奖。这是对教的结构的研究。


近年来,学校引入PCDP儿童发展评估,并进行大量的课堂观察分析,对学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

 

在对教的结构、学的结构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开始建构全新的“洵美课程”。


“洵美”二字,一方面对应了学校名称中的“洵”字,另一方面也暗合了《诗经》中的“洵美且异”(美好新异)一语。可以说,这个课程框架是前前后后用了20年的时间,从“寻美”到“洵美”,一点点生长起来的。


在这个课程框架中,既包括分学科课程,也就是我们平时在课程表上经常看到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也包括跨学科课程。低年级上跨学科的主题课程;中年级的孩子每天上午和其他学校的孩子们一样上分科课程,到了下午则进行跨学科的广域课程。


学校强调,现在所做的学科融合是基于国家课程又丰富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合理的结构搭配,改变现有的教与学。

 

低年级:主题课程


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没多久,他们没有什么学科分类的概念,学习知识很多时候就是从小脑袋当中的一个个“小问号”开始的。


学校希望课程是基于儿童立场的,是从孩子们的情感需求、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而不是基于知识立场、学科立场的。


因此,学校在低年级采取了主题式学习的组织形式:课程围绕主题,每周有一个“长时段课”,每月有一个“非传统课程日”,每学期有一个“主题周”。

 

主题式学习按照主题单元进行分类,每个月的内容汇集成一本书,贴近生活,融入各科知识。


主题课程:在春天的草地上做自然笔记


主题式学习的教材不是传统的课本,而是按照主题单元进行分类,每个月的内容汇集成一本书,贴近生活,融入各科知识。

 

课程设计也不再以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概念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主题鲜明、生趣盎然的单元。一个主题中一般包含四个单元,融合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和戏剧等多个学科。


比如,一年级下学期的《发现春天》这个主题,第三单元是“花的世界”。这个单元的内容包括诗歌《春天在哪里》、音乐《蝴蝶花》、绘本故事《风到哪里去了?》……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孩子们每天的晨诵会读一些与花朵主题相关的诗歌;


语文课上,孩子们会读、写、绘《江畔独步寻花》这首古诗;


体育课会在主教材中融合一些有关花朵的游戏;


科学课会了解花朵的构造、制作自然笔记;


戏剧课会排演《花朵盛开》;


孩子们还会自己创编一个绘本:《世界上为什么要有花?》,还会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探究活动,走访辰山植物园,完成学习单……


学校还有“在时节中寻美”的综合活动课程,主要是围绕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开展综合学习活动。


这个课程是带着孩子领略中国传统文化,感知中华农耕文明,是对农历二十四个节气,对其背后的自然、科学、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等等的认识和理解。它包含绘本儿歌的阅读、诗词吟诵、汉字析源、民俗活动、书法国画、古典音乐,还有百花课程、折柳课程等等。


艺术课,糖果饼干组成的星空


春天课程,我在校园里认领一棵小树


腊八课程,认识不一样的豆子


老师们把“在时节中寻美”这个奇妙的课程带给学生,把中国文化以一种好玩的方式带给学生,期待在这样的课程里,孩子们就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经典,在一定的程度上理解它们,并让其成为孩子们一生的精神营养,成为民族文化认同中最坚实的基础。


学校认为,在低年级开展主题课程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是可以创设一个自由而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们一个没有害怕感的教室。二是孩子们在游戏中很容易打开自己,生命的丰富和多元都可以表达,这使得老师观察、研究、解读儿童成为可能。


中年级:广域课程


到了三四年级,孩子们学习“广域课程”,就是把知识内容跨学科整合为四个领域:科学、艺术(戏剧学习)、艺术(绘本创作)、社会(儿童哲学课程)等。


广域课程什么样?举两个例子。

 

例子一:设计自动浇水装置

 

每个星期有90分钟的科学课,采用项目式学习。其中有个项目,是孩子们像工程师一样设计并完成一个自动浇水装置。

 

首先,孩子们搜集信息、绘制设计图,形成项目方案。接下来,孩子们寻找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按照设计图制作成品。第三阶段,孩子们开展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用这些数据证明装置的可靠性。最后,孩子们还会根据实验数据改进装置。

科学课,自动浇水装置设计汇报


例子二:绿野仙踪

 

以《绿野仙踪》这个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为载体,学校把语文拓展课、绘本创作课、戏剧课、科学课等内容都整合了起来:

 

在语文拓展课上,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梳理情节链,组织思维导图分享会,进行扩写剧本再创作。在绘本创作课上,孩子们以想象为依托,创作出了自己的《绿野仙踪》绘本故事。在戏剧课上,孩子们在理解作品主题、角色的基础上进行戏剧表演。在科学课上,孩子们为戏剧表演设计和制作灯光道具、服饰等;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创作戏剧节海报,制作戏剧节的邀请函……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不断发现自我,建立学习的自信。

 

最终,孩子们的学习成果以自编、自导、自演、自己设计服装道具等完全原创性的校园戏剧节的形式呈现出来。



科学课,《绿野仙踪》道具产品发布会


通过这样的学习,孩子们的理解、表达能力,想象、绘画能力,剧本再造、肢体表达能力,综合运动和创造能力、与同伴的合作交往能力等,都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不仅如此,戏剧学习可以激发孩子,使孩子内心与外在世界联系起来,进行自在而有趣味地进行学习,帮助儿童建立自信。

 

通过学校对孩子们思维发展三个维度(思维广度、思维深度和创新思维)的跟踪对比,进行3个月的广域课程学习后,孩子们的思维品质有了明显提升,思考问题能够透过现象关注本质,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对未来的思考


学校接下来准备在高年级推出“模块课程”。


这样,从低年级的关注儿童生活经验和学科融合的“主题课程”,到中年级关注多样化课程资源整合的“广域课程”,再到高年级关注学科特性和学历层次差异的统合的“模块课程”,将形成完整的“洵美课程”框架。


“理想的跨领域整合的课程就像音乐中的和音一样,能将学科本质的学习和领悟无形地蕴涵在真实、鲜活、跨界的综合课程中,它不但不会淡化学科的本质,反而会让学科的本质和学习的意义更加凸显。”


校长说,如果学校能始终以融合的意识审视课程,融合最终将走向常态和无痕。



* 小编个人微信号:2432274540,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