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中小学尝试跨学科主题学习 打破学科界限

 基础教育研究 2022-03-05
    “学科融合”的概念在如今校园课程的探讨中越来越常见。相较于中国目前仍占大多数的分科学习,国外的标准化课程更侧重将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围绕不同的主题全面探究。比如,中国学校的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在国际课程中融合为一门Humanities(人文课),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很可能全被一门Science(科学课)包罗,具体学科的界限被打破,学生被要求从更高的据点自主探究知识的全貌。
  这样的教学法是否更科学?在教育不得不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学科融合和主题探究式学习是否也应该渗透进九年义务教育?该如何处理其与国内教学大纲和升学考试的关系?
  本期,新快报记者深入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和实验小学一探究竟,观察这些先行一步的本土国际化学校,在实践学科融合的道路上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Science 科学课
  年级: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七年级
  课题:主题探究——“适应性”
  时长:40分钟
  课堂实录
  自主学习,上课用来“辩论”
  刚开学不久,这是七年级新生的第二节科学课,主题是Adaptability(适应性)。全班26人分为6个小组,各自围桌而坐。
  科学老师步聪伟首先抛出问题:我们常说鱼儿离不开水,可真的是这样吗?在学生的好奇目光下,老师播放了一段关于鱼类生存的BBC英文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后讨论:一些鱼类如何在干涸的环境下生存。讨论过后,老师才引出这节课的主题——动植物如何适应气候与环境。
  此时,每个小组得到一份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资料——沙漠气候特点的介绍,以及“沙漠之舟”骆驼的各种图片。没有机械地讲解概念,也没有一字一句地照念,步老师在给学生短暂的当堂阅读理解和讨论时间后,立刻将学生分为“沙漠代表”和“骆驼代表”两派,展开激烈的“对峙”,用类似“辩论”的方法,鼓励学生将刚刚自主学到的知识“用起来”。
  比如,代表沙漠的学生说:“我是沙漠,我沙软易陷”,或“我是沙漠,我早晚温差大,干旱缺水”;代表骆驼的学生则迅速回应:“我是骆驼,我脚掌大而厚,不怕陷”,或“我是骆驼,我的驼峰能储水”。还有同学立刻反驳,称驼峰里储存的不是水,而是脂肪,水则主要储存在胃壁里。这种积极聆听并不断质疑的学习方式,立刻得到老师的表扬。
  在各小组讨论陈述了自然界几种代表动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后,老师话锋一转,引导学生思考从小学刚升到初中,观察到哪些新环境,应该如何适应。有的小组甚至画了思维导图进行陈述。
  观察
  主题探究,所有学科同时配合
  负责7年级、8年级科学课教学的老师步聪伟向记者介绍,主题探究课程是该校的一大特色,不同于普通学校按人教版教材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教,该校初中三年将围绕近20个不同的主题开展各学科配合教学,每个主题延续5-6周。
  “今天的科学课,是7年级新生第一学期的第一个探究主题。”步老师说,根据人教版的大纲,学校课程研发组把其中与'适应性’相关的知识点剥离出来,甚至提前抽取8年级的相关知识,重新融合编排了一套教学内容,让学生按主题自主探究。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提前准备大量额外的资料和图片用以补充。“人教版要求的所有考点,其实都融进了主题学习,只是方式完全改变了。”
  步老师说,接下来几周,便会进入局部深入的探讨,“第四周开始,我会带学生外出到华南植物园温室,观察3000多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并完成10页的探究报告,占最终成绩的30%。自己搜集材料,提升提取信息的能力,是未来最重要的技能。科学课就是要培养这个能力。”
  据记者了解,按主题探究的方式,还体现在此阶段几乎所有其他学科都在同时教“适应性”的内容。除了科学课教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之外,班主任会帮助学生绘制开题报告,这一阶段课室走廊到处都贴满学生关于“适应性”的理解和表达;语文课会让学生讨论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开展写作,或者不同的文学作品怎么适应作者自身要求;人文课的历史部分,会讨论著名历史人物的行为如何与当时当地背景相关,地理部分也会探讨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体育课则会训练学生在运动场地和规则发生变化时,如何适应不同的运动方式等等。
  如此使得学生在开学6周内,能系统全面地从各学科(也即社会的方方面面)感受和掌握“适应性”,更好地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UOI超学科主题单元探究
  年级: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小学六年级
  课题:主题探究——“成长”
  时长:40分钟
  课堂实录
  根据孩子最想知道的问题 进行探究
  小学阶段的探究课是初中主题探究课的基础。这是六年级四班的一节UOI探究课——关于“成长”。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小学国际部主任赖素珍是其中一位任课老师。教室的墙上、窗户上贴着学生在开题时提出的问题,“什么问题都可以,我们会根据孩子关于这个话题最想知道的问题来开展探究。”
  记者看到,“问题墙”上贴着各色便利贴,有孩子问“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人会长大?”“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哥哥比我大?”……无论问题如何幼稚可笑,老师都会贴到墙上展示。
  这节课上,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让孩子们分小组制作卡片,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资料查阅,在老师的引导下,写下男人和女人的不同,以及自己对于长大的认识。
  观察
  一个主题,要达成科学、社会、国际等多个目标
  赖素珍告诉记者,UOI超学科主题单元探究课程是一门整合的课程,它强调学科交叉和主题渗透,和各个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个探究单元主题,结合课堂所学,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参观、采访调查、体验制作等多种形式展开探究。
  “比如成长课题的探究,从科学学科的目标来看,孩子能够从众多资源中收集有用信息,了解人体结构,了解人类繁衍与生物繁殖的途径;从社会学科来看,孩子要理解人类在群体中的责任以及承担责任的方式;从国际视野目标来看,我们希望孩子了解不同国家人们生活方式的异同点,能够解释一个国家或群体中人们生活方式受其他国家或群体影响的原因等等。”
  据悉,小学阶段会有近30个不同的探究主题,不断渗透各学科的知识,为升入中学从内容和学习方法上做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