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清心730 2018-03-29

  中医药人才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和保障,也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第一资源。只有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才能为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和特色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才能进一步发展学术,使中医药事业兴旺发达、代代传承。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医事业发展的规律,笔者认为应该构建“读经典、跟名师、融科技、做研究、创新果”的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读经典。中医经典蕴藏了中医思维及实践经验,它在中医临床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引导学生建立中医思维方式并应用于临床实践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国家培育中医人才,并非仅仅为培养中医技术人,更是栽培中国传统医学及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通过对经典的深入学习,赋予学生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学习继承中医精髓的能力,强化中医人的品格和气质。

  跟名师。名老中医临证数十载,不断地在临床过程中体会、思考、总结出一套系统、完整的中医理论,并不断地提炼、升华,最终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与浩瀚的古医籍相比,它更加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师徒相承、口传心授的过程中,师者的临床经验得以传承,中医事业得以推动与发展。师者治学严谨、悬壶济世的大医精神时刻体现在临床的方方面面。通过跟名师,师者言传身教,学生侍诊于师,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才能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中医人。

  融科技。中医现代化并非是简单地将传统中医西化,而是在中医原有的基础和特色上,融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为传统中医药插上翅膀,使其快速腾飞。在培养中医人才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中医理论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作指导,多学科、多方位源源不断汲取一切现代科技方法、思想、理论作为养料,使其在临证实践中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带来的优势。未来的中医人才应该是熟谙中医理论与实践,同时又能使用高科技的检测手段、使用高精度的治疗仪器和药物,在现代系统科学和实验科学的指导下,完成对疾病的准确认识与对症治疗。

  做研究。中医研究,就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把握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同时应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思路和方法,使中医学的实践方式现代化,使中医的疗效更加明确、治疗范围更精准。针对慢性病、老年疾病、妇科疾病以及其他西医疗效不佳甚至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中医可通过多方研究明确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此领域力争主导地位。

  创新果。创新是一个学科发展的灵魂。中医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知识庞杂,理论抽象。能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而更新理论,是对中医创新人才的起码要求。当代高校应当深化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在培育人才方面更注重学生自我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认识到往昔的经典也是源自古往的创新,要“尊古不泥古,创新不离本”。坚持中医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方法推动中医技术与疗效的提高,完善并更新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加快中药的研发与推广。

  笔者认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医高等人才的培养应当适应中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遵循在传承创新中培养高等人才的教育规律,既要注重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实践、加强学生与名师的交流探讨、接纳现代科技的融入与应用,同时也要开展各项临床研究来证实中医的疗效与安全性,并通过课程平台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郭勇)

(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