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时代,教师做什么?

 昵称53552241 2018-03-29

  互联网时代,教师这一“传统职业”遭遇诸多挑战。老年教师需要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随着技术的推进,不断更新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中年教师熟练掌握传统教学,但也需要升级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新技术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更方便地与他们相处;年轻教师随着互联网的急速向前而成长,他们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不过他们也在探索如何将互联网教学做得更扎实。日前,记者采访多位锡城教师,听他们说说,互联网时代如何当老师。

 
 

  先补上电脑这门课

  今年59岁的杨建明在宜兴市茗岭小学执教已经有41个年头了,茗岭小学是张渚镇一所小规模农村小学,全校师生不到200人,老师不超过20人。

  刚刚开始的新学期,杨建明站上一方讲台,窗明几净,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时代变了,硬件好了,孩子也变了。”与过去相比,杨建明觉得最大的挑战便是因材施教的能力。

  这个材,一方面是学生。杨建明琢磨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拔尖学生提一提,多数学生稳一稳,稍差学生补一补。课间休息时,杨建明时常顾不上休息,把作业质量欠缺的学生叫到身边,在错题边上把每个计算步骤详细列出,以便学生回家巩固复习。下午课后,杨建明还会给班上学习成绩较好的几个学生“开个小灶”,布置点附加题。“现在学生人数少了,但留守儿童不少,准确拿捏好分寸,让孩子均衡地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这不光是大城市的问题,在我们这儿,一样如此。”

  材的另一面便是教材。在教师生涯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建明是“全能老师”,教授数学课、美术课、劳动课、科技劳动制作社团、书法篆刻社团、打理学校的图书馆。学校配备了电脑后,头一回看到这些设备,还真是老同志遇上新问题!”课下,杨建明和老伙计们拉着年轻老师可劲儿地问。刚开始是死记硬背,只知道第一步摁这个、下一步开那个,后来慢慢学会了制作ppt课件、学会了利用网络丰富教学内容,让自己手头的教材活起来。“虽然,网络方便了我们教学,但最重要还是用心、用功、用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杨建明说。

  家校沟通的路更宽了

  辅仁高中教师唐建勋认为,现在的孩子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各种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他提出,作为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坚守在固有传统的经验上,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所以,今天的教师要和学生们一起拥抱新技术,善于利用新技术,让网络技术成为联通学生与教师心灵的桥梁。”

  唐老师告诉记者,刚当上教师时,他与家长交流利用的是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包括家访、家长会、请家长到学校与老师会面。后来,随着通讯技术的推广,电话和短信成了家校沟通的有力工具。如今网络和移动技术迅猛发展,唐老师称,qq和微信都成了家校联系的更先进方式,“我们与家长实时联系,他们能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同时,与家长的沟通不再是单向的,通过qq作业发布能实现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反馈。”

  网络时代,课堂不再是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试卷。唐老师认为,慕课、可汗学院、翻转课堂、微视频等新事物的出现,都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观。唐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如今正在使用极课教学系统,“我们通过这个系统对所有同学的作业与考试进行扫描,扫描采集数据后进行处理,统计学生的正确率,知识掌握的状况,典型性错误所在。通过电脑或手机平台,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是精准的资料;学生能准确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弱势区域;家长能第一时间知道自己孩子作业或考试的状态,成绩和定位。这些都将教师的教学引入一个新的方向。”

  把课堂搬上网络

  物理老师杨荆是一名“90后”,从7月份的暑假开始,她就在qq直播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

  教师节当天的直播吸引了两千多位学生同时在线观看。有人提问:“电学难吗?怎么学?”杨老师回答:“电学不难。这一章节规律性强,只要掌握规律,电学就很简单了。平时同学们很怕计算,但电学中的计算不复杂,相信同学们都能轻松应对。另外,要对自己有信心,初中物理内容少,只要用心,一定可以学好。”学生听后,表示会信心满满地去学习电学了。直播结束后,杨老师告诉记者,“学生们在学校不好意思问的问题,在直播中更容易提问。”

  采访得知,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杨老师想成为一个超级“in”、超级接地气的老师。今年是杨荆从事教师职业的第四个年头,她有疑惑:应该如何更接地气地与学生交流,如何更具时代感地“润物细无声”?经过思考,她想到了可以通过直播、微博等方式等给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另一种可能性,“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学生传递积极、快乐、阳光的生活理念,让直播成为课堂的延续。”

  此外,杨荆告诉记者,做直播的确会花费一些时间精力,但既然学生喜欢直播的形式,那也只能尽量兼顾。“作为一名教师,光依据课堂教学或光自己做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专业上要有追求,普及有需要也要去做。”在杨荆看来,这两种不同属性的教师身份,也能相互促进,因为她是在分享自己教学、学习、生活时的激情与感动。“这道题很好、很有价值,我把我自己的体会、思考传达给大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物理。”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只有不断‘海纳百川’,才能‘源源不断’。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不然那就真的‘out’了。”杨荆告诉记者,她和相关负责人也在谈论未来如何在直播上实现具体某一道物理题的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