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侧翼包抄战术,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思明居士 2018-03-29

这个问题包含两方面,1,包夹的好处2,战术成功的条件,或者在对抗条件下为什么没被反制?

好处就是两个,1,多打一形成火力优势。2切断后勤,迫使对方弹尽粮绝,军心涣散,失去战斗力;或者被迫突围时,占据有利阵地,以逸待劳,守株待兔,可以高效消灭敌方有生力量。运动中没有好掩体,突围攻坚时,敌方本来就是阵地稳固,有机枪炮火就很难打,冲锋就是送人头,不尽快拿下就被追到,包围圈缩小后更难突围。不想突围?没粮没弹,一个冲锋就全歼,白送死。

先要明白为什么一般战斗都有攻守之分。除了遭遇战,攻守方的定位都是明确的。力量优势的进攻,不足的防守。这里机动性是很重要的,火力,兵力也很重要,粮弹士气也是可以影响的因素。后勤不足的就不会进攻,除非是决意用部分部队进攻,这样剩余的力量不会计入双方力量对比。也可能是佯动诱攻,这种进攻不以歼敌为目的,自然不会尽力,正面开火吓人就好了。战略级别的徉动那还是要有战术上的战果才有效,所以战役战斗中的包超穿插是常见的。士气低落的一方都会防御,修整就可以恢复,除非是紧急支援,战前动员也可以提高士气,但这个也要看指挥官和军队的情况了,但肯定是先提高士气才进攻的,至于需要几分钟还是几个月,就不好说了。进攻是以歼敌为目的的,也可以是占领,但兵力不足,火力不够,当然会导致进攻失败,所以采取守势就是正常的。这里说的是足够,不是比敌人多。还有机动性,显然机动性不足,就只能展开以占领为目的的攻势作战,如果不能重创敌人,就是作战失败,比如步兵打匈奴,不能控制水源和草场,不能掳掠他们的牛羊,就不能有效打击匈奴,步兵能追的上骑兵?所以机动性不足的汉朝就防守,一直养马到能追上匈奴了,才开始进攻。这些年各国发展空军,就是因为它的机动性很强,陆海军打空军那叫防空,那是因为你追不上人,所以才守的,除非打机场,航母这类基地,否则陆海对空的进攻战就是个笑话。伏击可以,攻击不行。反正机动性不行就应该用守势,牺牲空间(敌方控制区不视为战区,)换取时间(短期内不被消灭)。

战略防守方通过攻击行动,打乱对方部署,使之在准备不足的时候被迫防守反击,这虽然投入的力量有限,但为了达到目的,必须要有重要的战果,所以还是要投入足够的力量在局部形成优势。

现在,进攻方都是机动,兵力,火力,后勤,士气满足的一方,防守方都是有不满足条件的。但如果是和平相处而采取防御,或者力量相近而僵持,那防守方的原因也是明显的。

遭遇战中,双方可以采取对攻和攻守或者对峙这三种状态,对攻往往是因为不能建立有效的防线,必须狭路相逢勇者胜。那么为什么要有防线呢?显然是因素是,占据地形优势,就可以有效保护自己,藏起来放枪打炮总比冲上去的伤亡小。占据高地,隘口或其它有利位置,可以减小伤亡。而且防线的确立,就是对火力的合理陪着,可以最有效的输出杀伤,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进攻方的难度总是相对较大的。那么遭遇战中为什么一方要进攻而不是双方对峙呢,或者撤退呢?因为撤退不是你想退就能退,对方一路进攻,你就有可能变成溃败,必须要有组织的后撤,但一般大家都是有攻击任务在身,你一退,己方计划就被打乱,可能就有大问题,而和对方僵持甚至歼灭敌方,则可以阻碍对方实现他们的意图。降低自己的威胁。在一方防御的情况下,另一方可能处于不利情况,没有好的地形,无法对峙,所以必须进攻;也可能是想趁对方立足不稳,有机可乘;也可能是力量处于优势,进攻是正常选择。

再攻守明确的情况下,包超穿插这类战术属于进攻方的权利,为什么不能正面突破呢?当然就是难,伤亡太大,比如火力配置,近战的考前,支援的靠后,你要是侧路或背后突袭,显然火力就小了。正面地形一般都是敌方优,但地形也是变化的,其它地方肯定也不是最险要的。

兵力要用到适合的位置,从没有将军说自己的部队太多,没地方放的。除非道路不畅。那么防守方部署时,肯定那些容易通过的正面就是主要阵地,侧翼背后力量不足。如果平均部署,那正面力量不足,很容易被突破。所以进攻方发现正面防御严密,自然希望找薄弱点进攻。战争是不透明的,攻方不知道守方的弱点,守方不知道攻方的重心,所以善攻的部队很快就判断出敌人的部署和虚实,并开始进攻,正常情况下,正面弱点直接就突破了,正面强的才迂回包超。那守方不知道攻方的重点,一直把徉动诱攻当主攻,一直死守正面,当然薄弱的侧面和后面被偷袭失守。善守的部队就可以判断出敌人的主攻点,调整部署,然后敌人攻击的时候再次撞墙。

假如攻方兵力远强于守方,守方无力反击,只能在阵地内防守,那攻方拉长战线后守方守不住,就只能撤退,或者后备队增援堵漏。一直这么搞下去,守方肯定守不住,所以守方选战场时,就选了地理上不好迂回的地方防,如山,河,攻方要是不能从无人区找路进去,那就跑远了,兵力分散可能给对方机会,而且后勤太长也不好,比如如果你要绕路上千公里,行军超过一个月,那对方可能知道后就建立圆形阵地,后勤物资先储备充足,然后和你对耗,毕竟时间长了可定就没有战术突然性了,后勤运输被发现的概率应该更大。

守不住就龟缩防御,耗上一年半载,耗不起就撤退,最多就全国范围打游击。

攻守实力相差不大,攻方要防反击的情况下,攻方攻击要兵力集中,否则容易被反击歼灭。这时对战术突然性的要求更高,所以打赢的原因就一条,集中力量消灭敌人,但要落实这个准则,就要想尽办法斗智斗勇,就是要有战术突然性,就是要打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这样才能突破防线,穿插包围。

问题中说为什么战术突然性总是达成?我想说,除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敌我情报互不透明,我只能说,守方不善守,只要你能预判,就能正确应对,堵漏,反击,龟缩,撤退,总有一个适合的。

怎么提高突然性?机动,伪装,远程攻击,还有就是情报搜集和战术欺骗。既然有欺骗,那守方要是不被骗,单凭军事素养,预测出对方可能的主攻方向,重点加强防守,建立预备队,那攻方不一定可以达成自己的目标。

战争中,欺骗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必修课,用好了才精彩,虽然后勤很重要,但计谋的因素却从来都是左右战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战略看后勤,战役看军力,战斗看计谋。层次越高,实力的决定性越大,而一般双方实力没有一边倒,可以对抗的情况下,指挥官的智谋就是左右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