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吗?家庭教育中,妈妈严厉、爸爸亲切,最利于孩子的成长

 昵称413468 2018-03-30

01

前几天,参加山东卫视《育儿大作战》的节目时,遇到一对虎妈猫爸。现场无不充斥的是妈妈的吼叫、女儿的哭声;爸爸的“吴侬软语”和女儿的欢笑。女儿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与女儿与妈妈在一起的泪水成了鲜明的对比。

你知道吗?家庭教育中,妈妈严厉、爸爸亲切,最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这个家庭中,貌似好人都让爸爸做了。

这期节目视频一上线,网友们的讨论就很热烈。大部分网友,认为家里有个唱白脸的,有个唱红脸的,这样的搭配没啥问题。

的确,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双方是需要配合着来完成孩子的教育引导工作的。

这其中,既然有人要坚定地坚持原则,就要有人做情感情绪的呵护安慰。很多家长以为,这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顺畅的接受管理,但其实,这个过程有更重要的意义。

02

孩子在成长中,心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是同步发展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情商和智商的共同发展。

所以,坚持原则通常是生活能力或者学习能力的训练,这部分的坚持,是在帮助孩子的个人技能(智商)进行提升、发展;

情感呵护和安慰是在完成孩子心理能力(情商)的成长,这其中包括情绪管理、对他人的理解、沟通能力等等。

在家庭教育中,先不说爸爸妈妈哪个更适合扮演严厉的家长角色,我们先要看一下,对于孩子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好人”。

就在《育儿大作战》这期的节目中,好人爸爸,在我看来其实是:烂好人爸爸。

教育当中的好人,是在原则框架当中,耐心、细心、用心地去思考如何让受教育者更加顺畅、舒适、快乐地接受教育的内容。

教育当中的烂好人,是在教育的幌子下,无原则底线的满足受教育者的要求,目的是不与受教育者发生矛盾冲突,在情感上更使得受教育者认同、靠近自己。

那么,当我们有了好人和烂好人的基本概念,我们看看这期节目。

03

节目中的爸爸,更像是一个为了获得女儿认同、为了享受女儿的快乐笑声、为了不给自己惹更多麻烦而放弃了很多规则、原则的烂好人爸爸。

每个人的成长,最初都是从人性的本能出发。

人性是多元化的,有努力、勤奋、要强、好胜,就有懒惰、贪婪、欲望、虚荣。这是一个综合发展的人性结构,其实没有哪个是需要被扼杀的。

给孩子的教育,如果是像《育儿大作战》这期节目中的虎妈那样——用严厉苛责的方法,试图把孩子的自由散漫、贪图玩耍、耍小聪明、倔强不轻易低头等个性特点消除,那么随着孩子发展,他就会完全认同——我的享受和一些小缺点都是十恶不赦、不能被接受和允许存在的。妈妈对我的苛刻,不是因为妈妈的焦虑,而是因为我还不够完美。为了内心那个时刻监督自己的妈妈,我要做的更加完美。

这样的孩子,在早期,会产生好的社会成绩,因为对自己很严苛,当然会有好成绩。但是,他会丧失每个妈妈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的能力,那就是幸福的能力。

想要幸福,是要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社会技能、沟通技能,除此之外,还要能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敢于在相对社会状态完好,但自己不完美的状态下,放过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

所以,如果家长双方都严格遵守原则,并且表达方式都是严格生硬的,那么,在孩子的成长中,会比较容易形成这样的状态——能力上的强者,但内心是自我评价和自尊水平低下的弱者。

你知道吗?家庭教育中,妈妈严厉、爸爸亲切,最利于孩子的成长

翻译直白一些,就是别人看着你特别牛掰,但你却认为这个牛掰,只是为了掩饰内在的那个白痴不被别人发现而已。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双方都是无度的满足孩子的欲望、虚荣、散漫,或者满足是这个家庭中主导的教育方法,那么,这只是让父母们去拥有,满足孩子所有要求的、自以为“神”的家长价值感体验。

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变得自大,以为全世界都应该服侍自己;孩子也会变得无能,因为自己根本不需要有能力,爸妈能解决一切问题。这时候,恭喜你,养成了一个离不开你的有脑无能儿。

04

在家庭中,原则是必须要坚持的,无论谁唱红脸、谁唱白脸。

这个原则的框架不能被家长冲破,否则孩子就会迷失在父母不同的意见当中。而人性当中的惰性,往往会让孩子自动地选择原则性差的父母来靠近。

你知道吗?家庭教育中,妈妈严厉、爸爸亲切,最利于孩子的成长

所以小片里的爸爸,以为女儿爱他,是因为他够好,但我看来,女儿爱爸爸,是因为爸爸更好控制。

当然,我也不是说妈妈没有问题,因为,如果她能不那么焦虑和急躁,用更包容的态度看待孩子的成长,允许孩子有一些小的不完美存在,并且对于原则问题能够温柔的坚持,那么,孩子爸爸的烂好人,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05

现实生活中,好人是爸爸(不是烂好人)的情况,貌似占了大多数。这个状态,对于孩子成长和家庭结构,其实是一个积极的呈现。

因为妈妈和孩子的连接,天然优越于爸爸,这就让孩子接受妈妈的严厉态度时,内心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没那么强烈。换句话说,我们大都会认为深爱我的人骂我,不是源于恶毒的动机。

这样对于保护孩子和父亲内心的情感、尊重、价值感等连接,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这样也就更容易完成孩子对爸爸内在人格的认同和接纳。也就会更顺畅地完成孩子内心里,对于爸妈品质的内化和自我的成长。

你知道吗?家庭教育中,妈妈严厉、爸爸亲切,最利于孩子的成长

妈妈和孩子的日常接触更多,再加上妈妈作为一个女人,有天然高于男性的焦虑状态,所以,妈妈就会唠叨一些,管得更全面琐碎一些。

爸爸比妈妈在家的时间少,虽然坚持原则,但是更有包容性。

这个状态恰好说明,妈妈的注意力在家庭中,爸爸的注意力在社会资源获取中。这让孩子去识别什么是男人、女人会有比较清晰的状态,也会对自己如何做自己这个性别角色的人,有更多的依据。

但是在此,我依然想要提醒爸爸们,俗话说“干得多错的多”,所以,妻子在孩子嘴里被埋怨,是很正常的事。而作为双重身份的男人,既要做个温柔的爸爸,更要做个体贴的丈夫。

只有被温暖包裹的女人,被爱滋养的女人,她们面对教育的疲惫和焦虑时,才会更有内心力量去对待孩子。

爱孩子,从夫妻相爱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