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撑起了市值千亿的互联网帝国,也可能摧毁你的正常生活

 汐钰文艺范 2018-03-30

撰文  Simon Parkin

翻译  李杨

审校  魏潇


最近,Facebook 前高管,38 岁的肖恩·帕克(Sean Parker)终于承认,社交网络的建立不是为了让我们更加亲密无间,而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去年 11 月,他在费城的一次活动上表示,这一思路其实是:“我们如何尽可能多地占用你的时间和注意力?”2005 年从 Facebook 辞职的帕克解释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Facebook 的架构师利用了“人类心理的弱点”。每当你给一篇文章或照片点赞或留言时,帕克说,“这就是我们给你做的轻度多巴胺‘注射’”。Facebook 这家“王中之王”的互联网巨头,就建立在这样一个小小分子之上。


最近有研究发现“诱导技术”能影响行为(诱导技术是指透过数据分析,设计指引消费者采取行动,进而养成习惯)。插图:《观察家报》詹姆斯·梅尔劳。


多巴胺在 1957 年被发现,是 20 多种主要的神经递质之一。这群化学物质,就像骑着自行车的邮递员穿梭于车流中,在神经元、神经纤维和身体其他细胞之间传递紧急信息。这些神经递质确保我们的心脏继续跳动,肺保持呼吸。拿多巴胺来说,它能在我们感到口渴的时候提醒我们喝水,也能在需要把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时候让我们产生繁殖的冲动。


20 世纪 50 年代,一项研究表明帕金森综合症(一组神经病学症状包括震颤、运动缓慢和僵硬)是由多巴胺缺乏引起的,从此人们认为多巴胺主要与身体运动功能有关。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这一假设受到了挑战,当时,剑桥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沃尔夫勒姆·舒尔茨(Wolfram Schultz)对大鼠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在中脑内,多巴胺与奖赏行为有关。这种分子与欲望、野心、毒瘾和性冲动的信号通路似乎都有关系。


舒尔茨和他的同事们先将苹果片——对于大鼠来说这是不折不扣的美食——藏在了隐蔽的位置,当大鼠找到并咬下这些食物时,他们立刻观察到了动物脑内的多巴胺反应。这种多巴胺的释放在所有昆虫和哺乳动物中都是常见的。舒尔茨告诉我,作为学习的基础,多巴胺参与了对一个行为的奖励,如果得到了奖励,就能使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奖励,行为就会做出相应调整比如你把洗碗海绵看成美味的蛋糕,上去咬了一口,发现这不是蛋糕,下次就不会再咬上去了。舒尔茨说,多巴胺能否直接产生愉悦的感觉目前还不清楚。但这并没有妨碍它成为带来幸福感的“神药”。


从打开暖气按钮这样的小事,到满足轮盘赌的欲望,多巴胺激励我们采取行动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和欲望。在线图片剪贴簿 Pinterest 是一款可以让用户上传加工图片和照片的社交软件,其中包含大量展示多巴胺化学式纹身的照片(该化学符号包含两臂的氢氧根和三段分割的尾巴)。亚马逊的虚拟书架则挤满了减肥食谱,就为了增加多巴胺水平,改善心理健康。


舒尔茨说:“我们在大脑中发现了一个信号,可以解释我们意义最为深远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其中,停不下来——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公众会对此感兴趣了。”


让你停不下来的“配方”


与默默无闻的“同事”去甲肾上腺素和天冬酰胺不同,多巴胺从此成为了“名流分子”。英国临床心理学家沃恩·贝尔(Vaughan Bell)曾将多巴胺描述为“分子中的金·卡戴珊”。《太阳报》(the Sun)刊登了一篇题为“纸杯蛋糕会像可卡因一样让人上瘾吗?”的文章,其中引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显示,向被试展示他们最喜欢的食物图片时,大脑的前额叶皮层释放了多巴胺——“当向可卡因成瘾者展示一袋毒品时,同样的区域也会被激活”。尽管如此,在硅谷,多巴胺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常见,它被誉为“神秘酱汁”,让应用程序、游戏或社交平台“更有粘性”,这被投资者称为“潜在利润”。


多巴胺分子式的纹身很受欢迎,很多人认为这是“幸福赐予者”。

摄影:genevieve.mae / Instagram


“在诱导技术成熟以前,多巴胺就是一种极具优势并带有性文化思潮的分子,”拉姆齐·布朗(Ramsay Brown)解释道。这位 28 岁的年轻人创办了“多巴胺实验室”(Dopamine Labs),这是一家饱受争议的加州企业,致力于大幅增加人们使用的跑步、饮食或游戏的软件的频率。“这个分子代表了性、毒品和摇滚乐。当你提到多巴胺时,人们的耳朵就会竖起来,因为在这个分子的背后有许多重要而迷人的问题,但当你说脑啡肽或谷氨酸时就不会。多巴胺是个广为人知的乐趣传递者。”


除了乐趣,多巴胺也引来了不少批评的声音。在 2017 年《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写的一篇名为《科技有多邪恶?》的文章中说道:“科技公司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大脑中的多巴胺激增,他们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劫持技术’,诱骗我们入局并创造‘强制循环’。”布鲁克斯写道,大多数社交网络平台都会创建一些不规则发放的奖励,这是老虎机制造商惯用的伎俩。这项技术的应用是基于美国心理学家 BF·斯金纳(BF Skinner)的研究成果,他发现强化大鼠的习得行为的最佳方式是随机安排奖励。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教授、《被设计的成瘾:在拉斯维加斯赌博》(Addiction by Design: Machine Gambling in Las Vegas)一书的作者娜塔莎·舒尔(Natasha Schull)说:“当一个赌徒觉得运气来了时,多巴胺就会释放出来。”这就是 Facebook 成功的秘诀:我们像得了强迫症一样频繁刷新这个网站,就是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收到来自他人的美妙赞同。


随机性是多巴胺实验室服务的核心,他们提供的随机性系统可以被应用到任何旨在建立习惯性行为的应用程序中例如,在一个跑步的应用程序中,这个系统只负责给出鼓励,比如一个达到成就的徽章,或者一个有数字的拉花礼炮以随机的时间间隔出现,但并不是每次用户跑完全程都能拿到。布朗解释说:“当你跑完全程后,应用程序会与我们的系统进行交流,询问如果此时给他一点热情的鼓励是否会让他感到惊喜。”多巴胺实验室的专用 AI 利用机器学习来为用户制定奖励计划。它可能会说:“还没到时间,暂时不要给他。”也可能会说:“就是现在!”


尽管这种营销方式看起来很荒谬(比如一台老虎机,至少随机的奖励是钱,比任何虚拟的数字徽章都更有吸引力),布朗说,在跑步类的应用软件上已经看到了显著的积极成果。“如果你能合理利用这个方法,会发现一个人跑步的频率平均提高了 30% 。”多巴胺实验室目前有 10 个客户,他们在许多其他类型的应用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积极结果。一个做节食软件的公司鼓励人们记录他们吃的食物,在整合了多巴胺实验室的系统后,该公司发现人们记录食物的比例增加了 11% 。小额贷款服务公司则发现,人们按时或提前偿还贷款的比例提高了 14% 。布朗说:“一款反网络暴力的应用程序发现,通过控制向用户发送 gif 动画奖励的时间和频率,人们向别的人发送鼓励信息的频率提高了 167% 。”



改变行为背后的阴影


“诱导技术”对行为的影响才刚刚进入公众的视野,但是人们对多巴胺系统改变行为习惯的能力已经耳熟能详了,特别那些瘾君子和吸烟者。每一种上瘾的药物,从安非他命到可卡因,从尼古丁到酒精,都会对多巴胺系统产生影响,因为这些药物会促使多巴胺的释放比平常多很多倍。这些药物的使用超出了奖赏回路和前额叶皮质之间神经环路的限度,这让人们对多巴胺的刺激越来越麻木。瘾君子使用毒品越多,就越难戒掉。


舒尔茨解释说:“这些不自然的大奖励不会被大脑过滤,而是直接进入大脑,过度刺激,从而导致成瘾”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就失去了意志力。进化并没有使我们的大脑对这些药物做好准备,所以它们变得不知所措,变得一团糟。我们正在滥用这种有用且必要的信号系统。虽然我们有能力,但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多巴胺对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能力,在一些治疗帕金森、补充多巴胺的药物的作用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有研究发现,在大脑中注入高剂量多巴胺将使接近 10% 的患者变成赌博成瘾者。


布朗和他的同事们意识到他们正在玩火,声明他们已经为那些利用奖赏行为的公司和 APP 开发商建立了一个健全的道德框架“我们在他们身上花了很多时间,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他说。“道德测试应该是这样的:这个应用程序应该这样做吗?这是否会改变人类的行为?这款应用能促进人类的繁荣吗?如果不是的话,它不会让人类的处境变得更糟糕吗?”到目前为止,布朗声称,多巴胺实验室已经拒绝了想利用公司的服务在他们的玩家身上塑造使用习惯的赌博公司和那些开放使用的视频游戏开发商。


有些时候,好意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2017 年舒尔茨和另外两名研究人员被授予了由丹麦颁发的、奖金高达 100 万欧元的神经学领域最高奖“大脑奖”,以表彰他们发现多巴胺带来的影响。苏尔茨表示,“我不知道这些应用程序是否会让人上瘾。但是,行为经济学背后的观点是,我们可以改变其他人的行为,不是通过药物或打击他们的大脑,而是将他们置于特定的情境中,这是有争议的。……我们告诉其他人什么对他们是好的,什么是有风险的。通过系统训练人们释放多巴胺的行为甚至可能导致人们再也无法离开这个系统。我没有指责科技公司在做坏事——他们可能会有所帮助——但我对此持保留态度。”


然而,对于布朗来说,利用这些系统来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最安全、最合理的进化人类思维的方式,因为这利用的是人类自身携带的分子,并促进了有意义的、积极的习惯形成。 “我们可以缩小目标和行动之间的差距,建立能丰富人类现状、鼓励人类繁荣的体系。” 他这样说道,“我们的产品是一台能影响你的老虎机



原文链接:

https://www./technology/2018/mar/04/has-dopamine-got-us-hooked-on-tech-facebook-apps-addiction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科研圈(ID:keyanquan)”



《环球科学》4月刊现已上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